我中心劉釗教授主編、陳劍教授副主編:《傳承中華基因——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年來甲骨學論文精選及提要》出版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教授主編、陳劍教授副主編《傳承中華基因——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年來甲骨學論文精選及提要》由商務印書館於2021年12月出版,定價1580元。以下是該書書影、前言、凡例、目録、後記。
書影
前言
本書的選題、策劃以及編纂的過程,書末劉釗先生所寫的《後記》中已有翔實的説明,在此無須贅言。要編好這樣一部書,難度的確是非常大的,我們對此書課題組的全體成員以及關心此書的有關領導和專家謹致敬意。
誠如《後記》所説,本書的選目極費斟酌,最後所定的篇目不可避免地仍會有很多問題。我們期望不久以後,有關方面能夠按照甲骨文研究的幾個大類分頭編出選目比較全面、精當的論文集,這樣一定能夠更好地反映甲骨文研究的歷史情況和已有成績,幫助大家更好地認清今後研究應有的方向。
裘錫圭
2021年10月12日
凡例
一、本書録排整理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年來的甲骨學論文120篇,並撰寫提要。論文主要從已發表的單篇論文中精選,少數爲學者論著的節選。各篇依發表年份編號、排序。
二、論文一般照録原標題。部分論文因篇幅過長而加節選,在篇題後括注“節選”;選自論著或文集者,以“某書選”爲題名;代擬篇題者,於篇題外加[ ]標示。
三、論文版本及收録情況,均於各篇末列出;録排一般據較早、較權威或較精善之版本,亦在篇末注明。
四、論文儘可能照録原文,以存原貌,僅就版面、格式等做了一些技術性處理:
1. 注釋統一爲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073一篇交叉引用較多,注釋保留篇内連續編號。
2. 論文原爲繁體文本者,一般遵照原文用字習慣,異體字不作改動;涉及新舊字形者,統一爲新字形。論文原爲簡化字文本者,轉録爲規範的繁體文本。英文、日文論文按原語種録入,撰寫中文提要。
3. 論文中舊式、豎排標點轉爲横式現代標點,專名號一般不予保留;原無標點的文獻,施加現代標點。
五、論文中的古文字字形,儘量核對原始著録並替换爲清晰摹本;原文中一些模糊的拓本、圖片等,亦替换爲清晰圖版。
六、原文偶有一些明顯的引文錯誤、號碼錯誤或校勘失誤,以及需要特別交待的問題,以“編者按”的形式加頁下注説明,以便閲讀。
目録
總目録
凡例/1
論文/3
提要/2449
附録/2993
後記/3013
第一册
001 劉鶚:《鐵雲藏龜》自序/11
002 孫詒讓:《栔文舉例》選/13
003 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20
004 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53
005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77
006 王國維:《觀堂集林》選/89
007 明義士:殷虚卜辭後編序/93
008 丁山:釋 釋/95
009 徐中舒:耒耜考/100
010 商承祚:釋 釋靁/140
011 郭沫若:釋五十 釋七十——殷文紀數之一新例/142
012 郭沫若:骨臼刻辭之一考察/152
013 郭沫若:釋祖妣/162
014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179
015 容庚:甲骨文編序/285
016 唐蘭:《殷虚文字記》選/287
017 唐蘭:[釋斤]/308
018 唐蘭:卜辭時代的文學和卜辭文學/310
019 聞一多:釋/343
020 陳夢家:[釋注 釋 釋生月]/346
021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選/350
022 張宗騫:卜辭弜弗通用考/355
023 胡厚宣:武丁時五種記事刻辭考/365
024 董作賓:[大采、小采]/442
025 張政烺:古代中國的十進制氏族組織/444
026 貝塚茂樹、伊藤道治:甲骨文斷代研究法の再檢討——董氏の文武丁時代卜辭を中心として(甲骨文斷代研究法的再檢討——以董氏所謂文武丁時代卜辭爲中心)/478
027 島邦男:禘祀/561
028 楊樹達:釋追逐/580
029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582
030 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斷代 上/623
031 李學勤:論殷代親族制度?日名的意義/658
032 董作賓:甲骨實物之整理/660
033 張秉權:論成套卜辭/675
034 金祥恒:釋/688
035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選/702
036 松丸道雄:殷墟卜辭中の田獵地について——殷代國家構造硏究のために(關於殷墟卜辭中的田獵地——爲研究殷代的國家構造)(節選)/706
037 張光直:商王廟號新考/779
038 李孝定:讀栔識小録?説干/807
第二册
039 許進雄:鑽鑿對卜辭斷代的重要性/809
040 David N.Keightley(吉德煒):SHIH CHENG釋貞:A NEW HYPOTHESIS ABOUT THE NATURE OF SHANG DIVINATION(釋貞:商代占卜本質的新假設)(節選)/842
041 曾毅公:論甲骨綴合/914
042 Paul L-M.Serruys(司禮義):STUDIE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SHANG ORACLE INSCRIPTIONS(商代甲骨文中的語言研究)/929
043 嚴一萍:殷虚書契前編的三種不同版本/1018
044 于豪亮:説引字/1026
045 David S.Nivison(倪德衛):THE PRONOMINAL USE OF THE VERB YU(:,,,有)IN EARLY ARCHAIC CHINESE(動詞“、、、有”在早期古漢語中的代詞性用法)/1029
046 李學勤:殷墟甲骨兩系説與歷組卜辭/1063
047 白玉峥:殷墟第十五次發掘成組卜甲/1068
048 于省吾:釋具有部分表音的獨體象形字 釋古文字中附劃因聲指事字的一例/1093
049 郭若愚:釋/1103
050 林澐: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的家族形態/1108
051 姚孝遂:商代的俘虜/1125
052 王宇信:商代的馬和養馬業/1162
053 張亞初:甲骨金文零釋?釋祇(附、、、)/1175
054 沈建華:甲骨文釋文二則?釋雹/1178
055 黄錫全:甲骨文“”字試探/1180
056 陳煒湛:甲骨文異字同形例/1189
057 裘錫圭:論“歷組卜辭”的時代/1207
058 林澐: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1256
059 常正光:“辰爲商星”解——釋“辰、莀、辳”/1275
060 曹錦炎:釋甲骨文北方名/1282
061 裘錫圭:釋“”/1284
062 姚孝遂:牢考辨/1290
063 林澐: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1299
064 胡厚宣: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1332
065 張政烺:殷墟甲骨文中所見的一種筮卦/1348
066 姚孝遂、趙誠:小屯南地甲骨考釋?今來翌/1358
067 詹鄞鑫:甲骨文字考釋二則?釋/1361
068 常玉芝:晚期龜腹甲卜旬卜辭的契刻規律及意義/1363
069 黄德寬:卜辭所見“中”字本義試説/1374
070 裘錫圭: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1382
071 蔡哲茂:釋“”“”/1417
072 張玉金:卜辭中表示兩事時間關係的詞的意義和用法/1426
073 高嶋謙一:殷代貞卜言語の本質(殷代貞卜言語的本質)/1489
074 夏含夷:試論周原卜辭字——兼論周代貞卜之性質/1617
075 劉桓:釋/1622
076 馮時:殷曆歲首研究/1628
第三册
077 劉釗:釋甲骨文耤、羲、蟺、敖、?諸字/1657
078 彭裕商:賓組卜辭的時代分析/1667
079 Jean A.Lefeuvre(雷焕章):RHINOCEROS AND WILD BUFFALOES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AT THE END OF THE SHANG DYNASTY:Some Remarks on the Graphand the Character 兕(晚商黄河北部的犀牛和野水牛——談談形與兕字)/1685
080 冀小軍:説甲骨金文中表祈求義的字——兼談字在金文車飾名稱中的用法/1713
081 陳漢平:古文字釋叢?釋因/1726
082 沈之瑜、濮茅左:卜辭的辭式與辭序/1730
083 孫常敘:一字形變説/1753
084 蕭良瓊:卜辭文例與卜辭的整理和研究/1764
085 劉一曼:安陽殷墟甲骨出土地及其相關問題/1797
086 吴振武:“”字的形音義/1815
087 饒宗頤:《甲骨文通檢》田獵篇前言(節選)/1829
088 魏慈德:[子組“又史”卜辭的意義]/1837
089 王藴智:出土文獻中所見的“”和“龍”/1841
090 趙平安:戰國文字的“”與甲骨文“”爲一字説/1852
091 常玉芝:黄組周祭分屬三王的再論證/1856
092 李宗焜: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1863
093 張世超:賓組大字骨版刻辭研究/1909
094 季旭昇:《雨無正》解題/1916
095 喻遂生:甲骨文雙賓語句研究/1930
096 沈培:殷墟卜辭正反對貞的語用學考察/1945
097 黄天樹:重論關於非王卜辭的一些問題/1985
098 宋鎮豪:從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禮/2002
099 董珊:試論周公廟龜甲卜辭及其相關問題/2016
100 陳劍:釋“造”/2050
101 方稚松:釋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中的瓚、裸及相關諸字/2087
102 李學勤:汐翁《龜甲文》與甲骨文的發現/2094
103 朱鳳瀚:再讀殷墟卜辭中的“衆”/2098
104 黄天樹:甲骨形態學/2134
105 郭永秉:談古文字中的“要”字和从“要”之字/2168
106 崎川隆:“字排特徵”的觀察對殷墟甲骨文字體分類研究的重要性/2178
107 劉一曼、曹定雲:三論武乙、文丁卜辭/2186
108 周忠兵:從甲骨金文材料看商周時的墨刑/2227
109 常耀華:甲骨文田獵刻辭性質芻議/2246
110 何毓靈:論殷墟新發現的兩座“甲骨貞人”墓/2257
111 王子楊: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絶大多數當釋爲“同”——兼談“凡”、“同”之别/2269
112 何景成:試釋甲骨文中讀爲“廟”的“勺”字/2296
113 謝明文:説“臨”/2319
114 趙鵬:殷墟YH127坑賓組龜腹甲鑽鑿佈局探析/2327
115 林宏明:賓組骨面刻辭起刻位置研究/2360
116 張惟捷、宋雅萍:從一版新材料看甲骨文家譜刻辭的真僞問題/2384
117 李春桃:釋甲骨文中的“觴”字/2398
118 蔣玉斌: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2406
119 鄔可晶:釋“穗”/2429
120 孫亞冰:殷墟卜骨的雙兆幹現象/2440
第四册(提要)
001 劉鶚:《鐵雲藏龜》自序 葛亮 撰/2457
002 孫詒讓:《栔文舉例》選 趙鵬 撰/2460
003 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 趙鵬 撰/2464
004 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 方稚松 撰/2467
005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 方稚松 撰/2473
006 王國維:《觀堂集林》選 趙鵬 撰/2477
007 明義士:殷虚卜辭後編序 王子楊 撰/2481
008 丁山:釋 釋 蔣玉斌 撰/2487
009 徐中舒:耒耜考 蔣玉斌 撰/2491
010 商承祚:釋 釋靁 趙鵬 撰/2495
011 郭沫若:釋五十 釋七十——殷文紀數之一新例 趙鵬 撰/2497
012 郭沫若:骨白刻辭之一考察 方稚松 撰/2500
013 郭沫若:釋祖妣 劉雲 撰/2504
014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 王子楊 撰/2509
015 容庚:甲骨文編序 劉釗 撰/2517
016 唐蘭:《殷虚文字記》選 劉雲 撰/2520
017 唐蘭:[釋斤] 陳劍 撰/2528
018 唐蘭:卜辭時代的文學和卜辭文學 蔣玉斌 撰/2530
019 聞一多:釋 趙鵬 撰/2533
020 陳夢家:[釋注 釋 釋生月] 陳劍 撰/2535
021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選 周忠兵 撰/2538
022 張宗騫:卜辭弜弗通用考 葛亮 撰/2542
023 胡厚宣:武丁時五種記事刻辭考 方稚松 撰/2545
024 董作賓:[大采、小采] 王子楊 撰/2548
025 張政烺:古代中國的十進制氏族組織 劉雲 撰/2551
026 貝塚茂樹、伊藤道治:甲骨文斷代研究法の再檢討——董氏の文武丁時代卜辭を中心として(甲骨文斷代研究法的再檢討——以董氏所謂文武丁時代卜辭爲中心) 崎川隆 撰/2556
027 島邦男:禘祀 崎川隆 撰/2559
028 楊樹達:釋追逐 袁倫强 撰/2562
029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 周忠兵 撰/2567
030 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斷代 上 王子楊 撰/2572
031 李學勤:論殷代親族制度?日名的意義 周忠兵 撰/2578
032 董作賓:甲骨實物之整理 趙鵬 撰/2583
033 張秉權:論成套卜辭 方稚松 撰/2586
034 金祥恒:釋 趙鵬 撰/2594
035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選 袁倫强 撰/2597
036 松丸道雄:殷墟卜辭中の田獵地について——殷代國家構造硏究のために(關於殷墟卜辭中的田獵地——爲研究殷代的國家構造)(節選) 崎川隆 撰/2602
037 張光直:商王廟號新考 周忠兵 撰/2605
038 李孝定:讀栔識小録?説干 陳劍 撰/2610
039 許進雄:鑽鑿對卜辭斷代的重要性 周忠兵 撰/2612
040 David N.Keightley(吉德煒):SHIH CHENG釋貞:A NEW HYPOTHESIS ABOUT THE NATURE OF SHANG DIVINATION(釋貞:商代占卜本質的新假設)(節選) 崎川隆 撰/2616
041 曾毅公:論甲骨綴合 趙鵬 撰/2619
042 Paul L-M.Serruys(司禮義):STUDIE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SHANG ORACLE INSCRIPTIONS(商代甲骨文中的語言研究) 崎川隆 撰/2624
043 嚴一萍:殷虚書契前編的三種不同版本 葛亮 撰/2627
044 于豪亮:説引字 陳劍 撰/2632
045 David S.Nivison(倪德衛):THE PRONOMINAL USE OF THE VERB YU(:,,,有)IN EARLY ARCHAIC CHINESE(動詞“、、、有”在早期古漢語中的代詞性用法) 崎川隆 撰/2635
046 李學勤:殷墟甲骨兩系説與歷組卜辭 王子楊 撰/2638
047 白玉峥:殷墟第十五次發掘成組卜甲 蔣玉斌 撰/2648
048 于省吾:釋具有部分表音的獨體象形字 釋古文字中附劃因聲指事字的一例 劉釗 撰/2651
049 郭若愚:釋 葛亮 撰/2655
050 林澐: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的家族形態 蔣玉斌 撰/2659
051 姚孝遂:商代的俘虜 劉雲 撰/2662
052 王宇信:商代的馬和養馬業 袁倫强 撰/2665
053 張亞初:甲骨金文零釋?釋祇(附、、、) 劉雲 撰/2670
054 沈建華:甲骨文釋文二則?釋雹 劉雲 撰/2673
055 黄錫全:甲骨文“”字試探 袁倫强 撰/2675
056 陳煒湛:甲骨文異字同形例 方稚松 撰/2679
057 裘錫圭:論“歷組卜辭”的時代 王子楊 撰/2683
058 林澐: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 周忠兵 撰/2687
059 常正光:“辰爲商星”解——釋“辰、莀、辳” 袁倫强 撰/2692
060 曹錦炎:釋甲骨文北方名 周忠兵 撰/2697
061 裘錫圭:釋“” 陳劍 撰/2702
062 姚孝遂:牢考辨 劉釗 撰/2705
063 林澐: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 王子楊 撰/2707
064 胡厚宣: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 葛亮 撰/2712
065 張政烺:殷墟甲骨文中所見的一種筮卦 蔣玉斌 撰/2733
066 姚孝遂、趙誠:小屯南地甲骨考釋?今來翌 王子楊 撰/2736
067 詹鄞鑫:甲骨文字考釋二則?釋 袁倫强 撰/2739
068 常玉芝:晚期龜腹甲卜旬卜辭的契刻規律及意義 方稚松 撰/2743
069 黄德寬:卜辭所見“中”字本義試説 方稚松 撰/2746
070 裘錫圭: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 蔣玉斌 撰/2749
071 蔡哲茂:釋“”“” 陳劍 撰/2754
072 張玉金:卜辭中表示兩事時間關係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周忠兵 撰/2756
073 高嶋謙一:殷代貞卜言語の本質(殷代貞卜言語的本質) 崎川隆 撰/2760
074 夏含夷:試論周原卜辭字——兼論周代貞卜之性質 蔣玉斌 撰/2763
075 劉桓:釋 劉雲 撰/2767
076 馮時:殷曆歲首研究 蔣玉斌 撰/2771
077 劉釗:釋甲骨文耤、羲、蟺、敖、?諸字 周忠兵 撰/2774
078 彭裕商:賓組卜辭的時代分析 蔣玉斌 撰/2777
079 Jean A.Lefeuvre(雷焕章):RHINOCEROS AND WILD BUFFALOES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AT THE END OF THE SHANG DYNASTY:Some Remarks on the Graphand the Character 兕(晚商黄河北部的犀牛和野水牛——談談形與兕字) 崎川隆 撰/2780
080 冀小軍:説甲骨金文中表祈求義的字——兼談字在金文車飾名稱中的用法 陳劍 撰/2783
081 陳漢平:古文字釋叢?釋因 周忠兵 撰/2788
082 沈之瑜、濮茅左:卜辭的辭式與辭序 方稚松 撰/2792
083 孫常敘:一字形變説 袁倫强 撰/2797
084 蕭良瓊:卜辭文例與卜辭的整理和研究 方稚松 撰/2802
085 劉一曼:安陽殷墟甲骨出土地及其相關問題 葛亮 撰/2810
086 吴振武:“”字的形音義 陳劍 撰/2816
087 饒宗頤:《甲骨文通檢》田獵篇前言(節選) 葛亮 撰/2820
088 魏慈德:[子組“又史”卜辭的意義] 蔣玉斌 撰/2824
089 王藴智:出土文獻中所見的“”和“龍” 袁倫强 撰/2827
090 趙平安:戰國文字的“”與甲骨文“”爲一字説 劉釗 撰/2831
091 常玉芝:黄組周祭分屬三王的再論證 王子楊 撰/2833
092 李宗焜: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 袁倫强 撰/2835
093 張世超:賓組大字骨版刻辭研究 崎川隆 撰/2841
094 季旭昇:《雨無正》解題 劉釗 撰/2843
095 喻遂生:甲骨文雙賓語句研究 袁倫强 撰/2846
096 沈培:殷墟卜辭正反對貞的語用學考察 周忠兵 撰/2850
097 黄天樹:重論關於非王卜辭的一些問題 蔣玉斌 撰/2854
098 宋鎮豪:從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禮 劉雲 撰/2859
099 董珊:試論周公廟龜甲卜辭及其相關問題 葛亮 撰/2862
100 陳劍:釋“造” 蔣玉斌 撰/2868
101 方稚松:釋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中的瓚、裸及相關諸字 王子楊 撰/2871
102 李學勤:汐翁《龜甲文》與甲骨文的發現 葛亮 撰/2874
103 朱鳳瀚:再讀殷墟卜辭中的“衆” 劉雲 撰/2878
104 黄天樹:甲骨形態學 趙鵬 撰/2882
105 郭永秉:談古文字中的“要”字和从“要”之字 劉雲 撰/2885
106 崎川隆:“字排特徵”的觀察對殷墟甲骨文字體分類研究的重要性 趙鵬 撰/2889
107 劉一曼、曹定雲:三論武乙、文丁卜辭 王子楊 撰/2891
108 周忠兵:從甲骨金文材料看商周時的墨刑 袁倫强 撰/2895
109 常耀華:甲骨文田獵刻辭性質芻議 劉雲 撰/2898
110 何毓靈:論殷墟新發現的兩座“甲骨貞人”墓 葛亮 撰/2901
111 王子楊: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絶大多數當釋爲“同”——兼談“凡”、“同”之别 方稚松 撰/2904
112 何景成:試釋甲骨文中讀爲“廟”的“勺”字 方稚松 撰/2907
113 謝明文:説“臨” 劉釗 撰/2911
114 趙鵬:殷墟YH127坑賓組龜腹甲鑽鑿佈局探析 周忠兵 撰/2913
115 林宏明:賓組骨面刻辭起刻位置研究 趙鵬 撰/2917
116 張惟捷、宋雅萍:從一版新材料看甲骨文家譜刻辭的真僞問題 葛亮 撰/2919
117 李春桃:釋甲骨文中的“觴”字 葛亮 撰/2923
118 蔣玉斌: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 劉雲 撰/2925
119 鄔可晶:釋“穗” 袁倫强 撰/2928
120 孫亞冰:殷墟卜骨的雙兆幹現象 周忠兵 撰/2930
後記
2018年6月,“中國文字學高端論壇暨中國文字學會理事會”在西南大學舉行,會上教育部語信司王丹卉調研員就教育部、國家語委牽頭開展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進展及推進計劃做了詳細介紹。爲迎接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决定設立兩個專項課題予以支持,並委託中國文字學會具體落實。中國文字學會理事會通過調研和協商,决定由我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承擔其中的一個課題,課題内容初步定爲對120年來甲骨文研究成果的總結。會後經與黄德寬會長及學界幾位同仁交换意見,最後確定題目爲《傳承中華基因——一百二十年來甲骨文研究論文精選及提要》,初衷是想在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關鍵節點,總結甲骨學發展的歷程,展望甲骨學未來的發展方向,爲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一份集中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論著精選和提要,以期深入發掘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擴大甲骨學的公衆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具體做法是在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年來公開發表的1萬多篇論文中,精選出120篇能充分體現甲骨學研究的總體面貌,在學術上有貢獻、有發明創見的論文,將這些論文重新録入排版,製作添加更爲準確清晰的字形,並爲之撰寫提要。
2018年7月初完成了課題申報並成立了課題組,課題組成員包括劉釗(復旦大學)、陳劍(復旦大學)、崎川隆(吉林大學)、趙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周忠兵(吉林大學)、方稚松(北京外國語大學)、蔣玉斌(復旦大學)、王子楊(首都師範大學,後調至清華大學)、謝明文(復旦大學)、葛亮(上海博物館)、劉雲(河南大學)、袁倫强(首都師範大學)共12人。除負責人劉釗外,其餘都是70年代後出生的當前甲骨學界最優秀的年輕學者。課題組成立後,經廣泛收集查閱資料,並參考宋鎮豪先生主編的《百年甲骨學論著目》等工具書,擬出了一份有204篇論文的初選目録以徵求意見。
2018年7月16日課題立項論證會在復旦大學舉行,教育部語用司、語信司司長田立新、教育部語信司調研員王丹卉,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復旦大學傑出教授裘錫圭及課題組主要人員出席會議。會上裘錫圭先生對精選論文的分類、收録原則、具體篇目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陳志敏副校長表達了學校對課題的大力支持。田立新司長最後作總結講話,希望課題組發揮優勢,確保質量,打造精品;注重選篇的代表性、貢獻度、標誌性和國際化。會後課題組成員對初選的204篇論文逐一進行了討論,並遵照裘錫圭先生在論證會上提出的“可選可不選的堅决不選”、“課題組在選擇自己文章或關係密切的人的文章時,更要謹慎,要比别人更嚴格”的意見,經過增删調整,形成了181篇論文選目的第一版。之後第一版選目在聽取了裘錫圭先生的意見後,又進行了精簡和調整,形成了121篇論文選目的第二版。
2018年8月,教育部語信司司務會議確認該課題意義重大,決定儘快立項。經5位專家評審,一致給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8月3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重大委託項目“傳承中華基因——一百二十年來甲骨文研究論文精選及提要”(項目編號:YWZ-J012,後調整爲現名)正式立項。
2018年10月,經與時任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經理賀聖遂先生協商,確定課題成果由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負責編輯出版。
2019年1月,課題開題論證會在復旦大學舉行。課題組聘請由吴振武(組長)、宋鎮豪、黄天樹、黄錫全、王藴智、陳偉武6人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蒞臨復旦大學進行指導。會上諸位專家對課題論文選目和課題研發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裘錫圭先生也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見和建議。2019年1月10至11日,課題組召開全體會議,對第二版121篇論文目録又進行了逐一討論,再次歷數國内外研究機構和甲骨學者,以確保重要論文不被遺漏,最後確定了120篇論文的第三版目録。會議還討論並確定了提要撰寫要則、分配了任務並簽訂了工作合同。商務印書館編輯也被邀參加,並就録入、校勘和提要撰寫等問題進行了溝通。
2019年3月25日,“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專家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議題之一,是就《傳承中華基因——一百二十年來甲骨文研究論文精選及提要》(後調整爲現名)課題研發工作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與會各位專家對課題的定位、内容、呈現形式及論文選目提出了一些參考意見。會後,課題組根據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又對論文選目作了調整,形成了論文選目的第四版。調整之處包括增收卜辭分類分期研究中持歷組晚期説的篇目,以全面反映該項研究的歷程;决定每位作者入選論文篇數進一步壓縮爲不超過3篇,相應地加入更多作者的論文,使論文作者的涵蓋面更爲廣泛。之後論文選目第四版又經過課題組討論,少數待定篇目得以確定,最後于2020年5月形成了論文選目第五版。
2019年2月,向出版社提交了120篇精選論文的底本。
2019年12月11日至12日,課題組召開《提要》審定會,會後對《提要》部分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並提交出版社。
課題的論文選目經過反復討論,數易其稿,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徵求、聽取各方面意見,儘量做到最大化地公平公正,照顧全面。經過艱難痛苦的斟酌打磨,歷經近一年才最終定稿。即使這樣,這一論文選目也只能説主要代表了課題組的意見,並不代表學界的共識。要在1萬多篇有關甲骨學的論文中選出120篇經典論文,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容易陷入吃力不討好和得罪人的境地。首先,何爲經典論文,每個人就有每個人的看法,很難定于一尊。其次,因個人學術背景、研究領域和興趣好惡的不同,每個人對他人的學術評價都有差異,甚至差别很大,而個人對自身的評價和學術界對其的評價又多有不同,甚至相反。因此,這就造成對一個人及其學術的評價,一般情况下很難有一個普適的準確定評的境況。課題組在確定論文選目時,既要考慮論文品質和學術上的貢獻力及創新度,也要考慮作者的學術資歷、學術影響和學術貢獻,還要考慮論文不同内容的均衡、撰寫時代的涵蓋和作者國别地域的分佈,等等。如有的甲骨學者主要以著作名世,重要學術思想和創見主要體現在著作中,而本課題爲論文精選(節選著作的僅有少數特例),這種情况下入選的論文自然就較少。
論文選目最初按論文所屬大類、每類内部再按發表年代排次,後來爲了直觀反映120年來甲骨學研究的發展歷程,調整爲全部按照發表年代排序。總體來看,這個論文選目集思廣益,照顧全面,基本上反映了甲骨學研究120年來的重要成果,可以説既保證了代表性,又有較廣泛的覆蓋面。
120篇入選論文按所涉研究領域大體分爲五類,各類篇數如下:
A、甲骨文材料蒐集整理10篇
B、甲骨文字詞考釋研究47篇
C、甲骨卜辭分類斷代研究11篇
D、甲骨形態卜法及文例文法研究26篇
E、甲骨文歷史文化等内容研究26篇
從論文作者看,共有作者101位。其中境内學者72位,境外及國外學者29位。其中中國臺灣地區作者13位:董作賓、金祥恒、李孝定、張秉權、嚴一萍、白玉峥、蔡哲茂、季旭昇、李宗焜、魏慈德、林宏明、張惟捷、宋雅萍;中國香港地區作者2位:饒宗頤、沈培;日本作者5位:貝塚茂樹、伊藤道治、島邦男、松丸道雄、崎川隆;美國作者5位:張光直、吉德煒、倪德衛、司禮義、夏含夷;加拿大作者3位:明義士、許進雄、高嶋謙一;法國作者1位:雷焕章。作者入選論文達3篇的有8位,2.5篇(合著的各計半篇)的1位,2篇的5位,1.5篇的1位,1篇的78位,合著的8位。
從論文發表的時間看,很能體現甲骨學各階段的特點。“學如積薪,後來居上”,因爲“後出轉精”,所以在論文選目上也體現了“厚今薄古”:
1899年—1927年6篇
1928年—1948年19篇
1949年—1978年23篇
1979年—1998年39篇
1999年—2018年33篇
課題組成員全部參與了《提要》部分的撰寫和全書文稿的校訂,蔣玉斌研究員義務承擔了編製論文選目、與出版社聯繫溝通、組織學生校對等工作,操心費力,貢獻最多。在編製論文選目、撰寫提要、校對文稿等工作中,課題組全體成員齊心協力,認真高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科研協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在讀或已畢業的學生趙争、暨慧琳、張昂、高强、吴淏、徐曉美慧、楊熠、黄博、何滿福共9人參與了全部書稿的校對,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從課題的申報立項,到書稿的撰寫出版,教育部語信司田立新司長、王丹卉調研員始終給予了關心和指導;中國文字學會黄德寬會長、張涌泉副會長在項目立項和題目確定上也曾給予幫助;蒐集選篇論文文本時,黄天樹、張玉金、林宏明、張惟捷、宋雅萍、孫亞冰、李春桃等先生提供了word文稿,朱鳳瀚先生還專門發來論文校勘意見,爲編輯出版提供了方便;最令人感動的是,裘錫圭先生還爲本書撰寫了簡短的《前言》。商務印書館學術顧問賀聖遂先生和上海分館鮑静静總經理、總編輯非常重視這一選題,在編輯出版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編輯閻海文、周祺超認真負責,全力協助。對以上各位的指導、幫助、支持和協助,我代表課題組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書稿在論文選目方面一定還存在取捨不當、遺珠失玉之處,提要部分也一定有評騭欠妥、優劣誤判的地方,希望讀者能够及時發現並賜告,我們一定會認真聽取並採納,在合適的時候加以修改和彌補。
本書所收120篇論文的作者達100多位,在編輯過程中,得到其中很多作者或家屬的支持和配合,我們非常感謝。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一部分作者或家屬一時還聯繫不上,我們希望本書出版後,一時聯繫不上的作者或家屬若有需要,可以通過本書或其他讀者跟我們聯繫。
劉釗
2021年7月於上海索然居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