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校字三則
(首發)
抱小
《傅子》已佚,清人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中有輯本,其所輯之內容有來自刻本《群書治要》者,今則據日本寫本《治要》以正刻本之失,冀復《傅子》之舊,以得傅休奕之立言本旨。惟學識寡淺,恐不可以得之,敬請讀者正之。
1、異端並起
刻本《群書治要·傅子》云:
然公卿大夫,刻石為碑,鐫石為虎,碑虎崇偽,陳於三衢,妨功喪德,異端並起,眾邪之亂正若此,豈不哀哉!
“異端並起”,寫本《群書治要·傅子·校工》作:
是刻本之“並”,寫本本作“蒸”,校者改為“並”,遂為後來刻本所承用。
檢古書中除了“異端並起”,尚有異端競起、異端蠭起、異端叢起等,而《傅子》寫本作“異端蒸起”,乃謂異端如雲氣之蒸起/上升,其文意自可通。案《易林·遯之漸》云:“雲孽蒸起,失其道理。”可以比照。
2、伸盈虛而獲天地之利
刻本《群書治要·傅子》云:
夫商賈者,所以伸盈虛而獲天地之利。
寫本《群書治要·傅子·檢商賈》作:
刻本作“伸”,而寫本實作“仲”。《<傅子><傅玄集>輯注》據清武英殿活字本作“沖”,而說之云:
沖,調和。《廣韻》:“沖,和也。”盈虛,有無。《墨子·經上》:“盈,莫不有也。”《文選》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薛綜注:“虛,無也。”《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下》:“以調盈虛,以收奇羨。”《列子·周穆王》:“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沖,原作“伸”,據殿本改。獲,殿本作“權”。[3]
可從。
案寫本“仲”與“沖”音近而致異,刻本作“伸”為誤字無疑。
又案所謂的“獲天地之利”之“獲”,寫本實作“”,似即“攉”字,與“搉”“榷”通。班固《答賔戲》“般輸搉巧於斧斤”,注:“搉,猶專也。”《新唐書·食貨志一》:“蓋口分、世業之田壞而為兼併,租、庸、調之法壞而為兩稅。至於鹽鐵、轉運、屯田、和糴、鑄錢、括苗、搉利、借商、進奉、獻助,無所不為矣。”又漢·揚雄《法言·寡見》:“弘羊榷利而國用足,盍榷諸?”則“攉(搉/榷)天地之利”,即專天地之利。
自寫本“攉(搉)”字右側有校者改為“擭(獲)”,遂為刻本承用,失原本之舊。
又殿本的“權”亦“榷”之誤。
3、築九山
《傅子·平役賦》有下引一段文字:
禹鑿龍門,闢伊闕,築九山,滌百川,過門不入;薄飮食,卑宮室,以率先天下,天下樂盡其力,而不敢辭勞者,儉而有節,所趣公也。
“闕”下一字的“築”,各刻本皆同。檢寫本作:
則知“築”字本作,其實與“築”的字形並不甚合,結合文意及字形,我們認為,這個字其實應該就是“栞”。案《書·禹貢》曰: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邦。[5]
此即《傅子》文之所本。
檢《廣雅·釋詁二》曰:
栞,識也。
王念孫《疏證》云:
栞者,《說文》:“??,槎識也。”引《夏書》“隨山??木”,今《皋陶謨》《禹貢》並作“刊”。《史記·夏本紀》《漢書·地理志》並作“栞”。顔師古注云:“言刊斫其木以為表記也。”又“九山刊旅”,《史記》《漢書》亦作“栞”,??、栞、刊並通。[6]
是其義也。
或解釋為:
築九山,積土成九山以阻洪水。《儀禮·既夕記》:“甸人築坅坎。”鄭玄注:“築,實土其中堅之。”[7]
則據誤字而為說,非是。
附記:
因所指導的學生寫有關《傅子》的畢業論文(謝財莉:《<群書治要>寫本與刻本的比較研究——以<傅子>為例》,安順學院2018級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2022年5月),而重讀寫本《治要》,對之前未曾注意的字句有了新的認識,遂作小文以記之(前兩條已為謝財莉的論文所吸收)。
通過本文,可以讓我們知道,早期寫本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重要。如果沒有寫本,只依據刻本,很多問題是根本不容易被發現的。有些看似文從字順的語句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原文,並不一定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1]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鎌倉寫《群書治要》第46軸/9頁;又《群書治要》(七),日本汲古書院,1989年,第313頁)
[2]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鎌倉寫《群書治要》第46軸/9頁;又《群書治要》(七),日本汲古書院,1989年,第314頁。
[3] 趙光勇、王建域:《傅子傅玄集輯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年,第18頁。
[4]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鎌倉寫《群書治要》第46軸/19頁;又《群書治要》(第七冊),日本汲古書院,第338頁。
[5] 《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97-198頁。
[6] 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第73頁。
[7] 趙光勇、王建域:《<傅子><傅玄集>輯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年,第45頁。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2年5月31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2年6月1日
点击下载附件: 2283抱小:《傅子》校字三則.docx
下载次数:23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4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