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偉:秦銅器、兵器題銘論著要目
在 2009/11/23 21:35:32 发布

秦铜器、兵器题铭论著要目

(首发)

王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1.專著

《秦始皇金石刻辭注》注釋小組:《秦始皇金石刻辭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8月;

上海書畫出版社:《秦銘刻文字選》,上海書畫社1976年;

省吾:《商周金文錄遺》,科學出版社1957年版。

王輝、程學華:《秦文字集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6

王輝:《秦出土文獻編年》,臺北新文出版公司20009

田靜:《秦史研究論著目錄,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朱力偉:《東周與秦兵器銘文中所見的地名》,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西安文物精華――青銅器,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5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

林清源:《兩周青銅勾兵銘文匯考》,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河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藏青銅器選,香港攝影藝術出版社1999

施拓全:《秦代金石及其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

柯昌濟:《韡華閣集古錄跋尾》,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洪燕梅:《秦金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

胡雲鳳:《秦金文文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0

首陽齋等:《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海古籍出版社2008

孫慰祖、徐穀甫:《秦漢金文彙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

徐衛民:《秦漢歷史地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052

祝中熹、李永平:《遙望星宿——甘肅文化考古叢書•青銅器,敦煌文藝出版社,2004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1999,科學出版社2000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2000,文物出版社2006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尤家莊秦墓,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陽考古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3月;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20012003,文物出版社2007

陝西歷史博物館:《尋覓散落的瑰寶――陝西歷史博物館徵集文物精粹,三秦出版社2001

馬非百:《秦集史•金石志》,中華書局1982

張文立:《秦學術史探賾(秦俑秦文化叢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12

張占民、程學華:《秦陵文物精華,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4

張金光《秦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張雙慶《秦金石銘刻文字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中文學部碩士論文 1975年;

淄博市博物馆, 齐故城博物馆:《臨淄商王墓地,齊魯書社1997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增訂本),香港影印本1934

陳平:《燕秦文化研究——陳平學術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11

陳直:《讀金日劄,中華書局2008

陳昭容:《秦系文字研究:從漢字史的角度考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10320037

陳澤:《西垂文化研究,五洲文明出版社2005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考古隊、襄陽區文物管理處:《襄陽王坡東周秦漢墓,科學出版社20058

馮國瑞:《天水出土秦器匯考》,隴南叢書編印社,1944

黃濬:《尊古齋古兵精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董珊:《戰國題銘與工官制度,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2

臺北古越閣:《商周青銅兵器1993

廣州市文化局:《廣州秦漢考古三大發現,廣州出版社1999

蕭春源:《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基金會2006

禮縣秦西垂文化研究會、禮縣博物館:《秦西垂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20054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 同治庚午刊本(1870年,又1930年刊本

羅振玉:《秦金石刻辭》,上虞羅氏永慕園叢書(1914年)

蘇輝:《秦、三晉紀年兵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 2002年。

2.論文

丁耀祖:《臨潼縣附近出土秦代銅器》,《文物》19657期;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秦公鐘銘》,民國二十二年北平石印本(1933年);

于豪亮:《四川涪陵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銅戈》,《考古》19761期;收入《于豪亮學術文存》,中華書局19851月;

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西漢齊王墓隨葬器物坑》,《考古學報》19852期;

王丕忠:《戰國秦“王氏”陶罐和魏“安邑 ”銅鍾——介紹咸陽出土的兩件珍貴文物》,《光明日報》197476日;

王光勇:《鳳翔縣發現的陽宮銅鼎》,《考古與文物》19811期;

王紅武、吳大焱:《陝西寶雞風閣領公社出土一批秦代文物》,《文物》19809期;

王剛:《秦漢假官、守官問題考辨》,《史林》20052期;

王偉:《從秦子簋蓋詞語說到秦子諸器—— 兼與董珊先生商榷》,《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3期;

王國維:《兩周金石文韻讀•盄和鐘》,廣倉學宭叢書1917年;又輯入《海甯王忠愨公遺書》1928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七(《秦新郪虎符跋》)、卷十八(《秦陽陵虎符跋》),中華書局1959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秦公敦跋》卷十八,中華書局1959年;

王博文:《甘肅鎮原縣富坪出土秦二十六年銅詔版》,《文物》200512期;

王慎行  從兵器名刻看戰國秦之治鑄手工業,《人文雜誌》19855期;

王輝、蕭春源:《珍秦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4期;

王輝、蕭春源:《珍秦齋藏王八年內史操戈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3期;

王輝、蕭春源:《新見銅器銘文考跋二則》,《考古與文物》20032期;

王輝:《<秦出土文獻編年>續補(一)》,秦文化論叢第9輯,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7月;

王輝:《二年寺工壺、雍工敃壺銘文新釋》,《人文雜誌》19873期;

王輝:《也談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其銅器》,《考古與文物》19985期;

王輝:《周秦器銘考釋》,《考古與文物》 19916期;

王輝:《珍秦齋藏元年相邦疾戈跋》,《湖南博物館館刊》第5輯,嶽麓書社2008年;又收入《高山鼓乘集――王輝學術文存二》,中華書局2008年;

王輝:《珍秦齋藏秦銅器銘文選釋》,《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2期;

王輝:《秦子簋蓋銘文補釋》,《華學》第九、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王輝:《秦史三題》,《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6輯,陝西人民教育19996月;

王輝:《秦兵三戈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4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

王輝:《秦器銘文叢考()》,《考古與文物》19895期;

王輝:《秦器銘文叢考》,《文博》19882期;

王輝:《新見秦宜陽鼎跋》,《秦陵秦俑研究動態》20071期;又载《收藏》20079期;

王輝:《關於秦子戈矛的幾個問題》,《考古與文物》19866期;

王輝:《讀<秦子戈矛補議>書後》,《考古與文物》19901期;

王學理:《秦俑兵器芻論》,《考古與文物》19834期;

史党社:《美國博物館展藏的二件秦鼎》,《秦陵秦俑研究動態》20004期;

四川省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涪陵縣文化館:《四川涪陵地區小田溪戰國土坑墓清理簡報》(廿年蜀守武戈),《文物》19745期;

左得田:《湖北隨州市發現秦國銅器》,《文物》19864期;

平心:《釋鬼薪與顧山》,《學術月刊》 19575期;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禮縣圓頂山春秋秦墓》,《文物》20022期;

田亞岐:《秦國早期的逐漸強盛和對戎狄的戰爭》,《秦文化論叢》第三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

田鳳嶺、陳雍:《新發現的十七年丞相啟狀戈》,《文物》19863期;

田廣金、郭素新:《西溝畔匈奴墓反映的諸問題》,《文物》19807期;

田靜、史党社:《<秦出土文獻編年>與秦史研究》,《文博》20013期;

田靜:《秦宮廷文化》,《歷史月刊》20011期;

申茂盛:《秦“工師文缶 ”考辨》,《秦文化論叢》第9輯,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7月;

白光琦:《秦公壺應為東周初期器》,《考古與文物》19954期;

石志廉:《春秋秦公簋銘文》,《書法叢刊》第9輯,1985年;

伊盟准格爾旗文化館:《內蒙古准格爾旗出土一件上郡青銅戈》,《文物》198211期;

伍士謙:《秦公鐘考釋》,《四川大學學報》1980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潛山公山崗戰國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21期;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6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祭祀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811期;

朱捷元、黑光:《陝西省興平縣念流寨和臨潼縣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餅》,《文物》19647期;

朱捷元:《介紹陝西省博物館收藏的幾件戰國時的秦器》,《文物》19661期;

朱幟、振甫:《河南舞陽出土的周、漢兵器》,《考古》19943期;

朱德熙、裘錫圭:《戰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文物》19833期;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

朱德熙:《戰國記容銅器刻辭考釋四篇》,《語言學論叢》19582期;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

江西省博物館、遂川縣文化館:《記江西遂川出土的幾件秦代銅兵器》,《文物》19781期;

何琳義:《秦文字辨析舉例》,《人文雜誌》19874期;

何新成:《漢中楊家山秦墓發掘簡報》,《文博》19855期;

作銘:《最近長沙出土呂不韋戈的銘文》,《考古》19599期;

吳永琪主編:《戰國銅鼎回歸記——捐贈實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編印本,2007

吳振武、張光裕:《武陵新見古兵三十六器集錄》,紀念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散發(長春),199611月;後刊于《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六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焯:《“秦人”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學刊》(第二集)商務印書館20044月;

吳鎮烽:《工師文罍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4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10月;

吳鎮烽:《近年新出現的銅器銘文》,《文博》20082期;

吳鎮烽:《秦兵新發現》,《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收入吳鎮烽《考古文選》,科學出版社2002年;

吳鎮烽:《新出秦公鐘銘考釋與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801期;

呂樹芝:《秦國杜縣虎符》,《歷史教學》 19816期;

  零:《春秋秦器試探——新出秦公鐘鎛銘與過去著錄秦公鐘簋銘的對讀》,《考古》19796期;

李丁生:《潛山縣出土“二十四年上郡守臧 ”戈考》,《文物研究》第12260261頁,黃山書社1999年;

李令福:《秦都咸陽廄苑考》,《中國古都研究》(十五),三秦出版社20048月;

李永平:《新見秦公墓文物及相關問題探識》,《故宮文物月刊》19995期;

李仲操:《二十六年秦戈考》,《文博》 19891期;

李仲操:《八年呂不韋戈考》,《文物》 197911期;

李仲操:《平陽秦公鐘銘文考釋》,《黃盛璋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

李仲操:《羽陽宮鼎銘考釋》,《文博》 19866期;

李光軍、宋蕊:《二年寺工師壺、雍工敃壺銘文再釋》,《考古與文物》19934期。

李光軍、宋蕊:《咸陽博物館收藏兩件帶銘銅壺》,《考古與文物》19836期(二年寺工壺)

李純一:《中國上古樂器綜論》,文物出版社1996年;

李朝遠:《上海博物館新獲秦公器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第7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收入《青銅器學步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朝遠:《上海博物館新藏秦器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2002年第9期,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收入《青銅器學步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朝遠:《倫敦新見秦公壺》,《中國文物報》2004227日。收入《青銅器學步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朝遠:《新出秦公器銘文與籀文》,《考古與文物》19975期。

李朝遠:《新見秦式青銅鍑研究》,《文物》20041

李學勤  秦國文物的新認識,《文物》19809期;又收入新出青銅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學勤 艾蘭:《最新出現的秦公壺》,《中國文物報》 1994年10月30

李學勤、艾蘭:《秦公壺應為東周初期器》,《考古與文物》19954期。

李學勤、鄭紹宗:《論河北近年出土的戰國有銘青銅器》,《古文字研究》第7輯,中華書局19826月;

李學勤:《北京揀選青銅器的幾件珍品》,《新出青銅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829期(三年詔吏鼎)

李學勤:《秦子新釋》,《文博》,20035期;

李學勤:《秦公簋年代的再推定》,《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1314輯,文物出版社1989年;

李學勤:《秦孝公、秦惠文王時期銘文研究》,《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19925期,後收入《綴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0月。

李學勤:《秦國文物的新認識》,《文物》 19809期;又收入《新出青銅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學勤:《湖南戰國兵器銘文選釋》,《古文字研究》第12輯,中華書局1985年;

李學勤:《試論山東新出青銅器的意義》,《文物》1983年第12期;

李學勤:《論秦子簋蓋及其意義》,《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6期;

李學勤:《戰國時代的秦國銅器》,《文物參考資料》,19578期;

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文物》195979期。

周世榮:《湖南楚墓出土古文字叢考》,《湖南考古輯刊》第1輯,嶽麓書社1982年;

周世榮:《湖南戰國秦漢魏晉銅器銘文補記》,《古文字研究》第19輯,中華書局19926月出版;

周萼生:《五年上郡殘戟考》,《人文雜誌》19603

周廣濟、方志軍、謝言、馬明遠:《2006年度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家原戰國墓地發掘簡報》,《文物》20089期;

岡村秀典:《秦漢金文の研究視角》,《古代文化》43卷第919919月;

林青源:《<殷周金文集成>新收戰國秦戈考釋》,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林劍鳴:《秦公鐘、鎛銘文釋讀中的一些問題》,《考古與文物》19802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登封縣八方村出土五件銅戈》,《華夏考古》19913期;

咸陽市博物館:《陝西咸陽塔兒坡出土的銅器》,《文物》19756期;

姚生民:《陝西淳化出土戰國秦銅簋》,《考古與文物》19821期;

施謝捷:《秦兵器銘刻零釋》,第五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20084月(安徽•合肥);

胡正明:《丞相啟即昌平君說商榷》,《文物》19883期;

胡順利:《關於秦國杜虎符的鑄造年代》,《文物》19838期;

郎保利:《長平古戰場出土三十八年上郡戈及相關問題》,《文物》199810期;

唐蘭:《懷鉛隨錄•新郪虎符作于秦王政十七年滅韓後》,《申報•文史》第291948626日;

孫常敘:《孫常敘古文字論集•詛楚文義新說》,東北師大出版社 1998年;

孫常敘:《秦公及王姬鎛、鐘銘文考釋》,《吉林師範大學學報》19784期;

孫機:《說“箕斂”,《中國歷史文物》 20031期;

容庚:《秦公鐘簋之時代》,《考古社刊》 19376期。

徐日輝:《早期秦與西戎關係考》,《寧夏社會科學》20051期;

徐家國、劉兵:《遼寧撫順市發現戰國青銅兵器》,《考古》19963期;

徐龍國:《山東臨淄戰國西漢墓出土銀器及相關問題》,《考古》20044期;

秦兵:《<寺工小考>一文資料補正》,《人文雜誌》19831期;

秦俑考古隊:《臨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2期;

袁仲一:《秦中央督造的兵器刻辭綜述》,《考古與文物》19845期;

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雜考三則》,《考古與文物》19824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年報2006》;

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秦都咸陽故城遺址發現的窯阯和銅器》,《考古》19741期;

陝西省博物館:《介紹陝西省博物館收藏的幾件戰國時期的秦器》,《文物》19661期;

陝西省博物館:《西安市西郊高窯村出土秦高奴銅石權》,《文物》19649期;

陝西省博物館:《西省博物館鑒選一批歷史文物》,《文物》19655期;

馬承源:《商鞅方升與战国量制》,《文物》19726期;

馬非百:《關於秦國杜虎符之鑄造年代》,《文物》 197911期;

馬振智:《關於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的幾個問題》,《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0輯,三秦出版社200310月;

商承祚:《秦權使用及辨偽》,《學術研究》19653期,又載《古文字硏究》第3輯,中華書局198011月;

張天恩:《秦器三論》,《文物》199310

張天恩:《對<秦公鐘考釋>中有關問題的一些看法》,《四川大學學報》19804期;

張天恩:《禮縣等地所見早期秦文化遺存有關問題芻論》,《文博》20013期;

張占民:《“秦石邑戈”補考》,《考古與文物》19864期;

張占民:《秦兵器題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輯),中華書局1986年;

張占民:《論秦兵器的鑄造管理制度》,《文博》19856期;

張光裕:《新見〈秦子戈〉二器跋》,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論文,2006

張政烺:《“十又二公”及其相關問題》,《顧頡剛先生九十誕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年。

張政烺:《秦漢刑徒的考古資料》,《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583期;又载《歷史教學》20011期(上郡戈);

張國維:《山西運城發現的秦彘鍪量》,《考古與文物》19861期;

張頷:《揀選古文物秦漢二器考釋》,《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791期;

張懋容、肖琦:《秦昭王二十五年高陵君鼎考論》,《考古》19933期;

張懋鎔、劉棟:《卜淦口高戈考論》,《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3期;

梁雲:《“秦子”諸器的年代及有關問題》,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5),文物出版社2006年;

梁雲:《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青銅樂器坑探討》,《中國歷史文物》20084期;

梁雲:《秦戈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2期;

許玉林、王連春:《遼寧寬甸縣發現秦石邑戈》,《考古與文物》19833期;

許明綱、於臨祥:《遼寧新金縣後元台發現銅器》,考古19805期;

許俊臣  甘肅鎮原縣發現一枚秦詔版,《考古與文物》19824期;

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秦公 韻讀》,日本求文堂 1930年(大東書局1931年)。

郭淑珍:《“宜工”銅權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20052期;

陳平、楊震:《內蒙伊盟新出十五年上郡守壽戈銘考》,《考古》19906期;

陳平:《“蜀月”、“蜀守”與“皋月”小議——涪陵廿六年秦戈兩關鍵銘文釋讀辨證》,《文博》19855期;

陳平:《<寺工小考>補議》,《人文雜誌》19832期;

陳平:《秦子戈、矛考》,《考古與文物》 19862期;

陳平:《秦子戈矛考補議》,《考古與文物》19901期;

陳平:《淺談禮縣秦公墓地遺存與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985期;

陳平:《試論春秋型秦兵的年代及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865期;收入《燕秦文化研究――陳平學術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3年;

陳平:《試論戰國秦兵的年代及有關問題》,《中國考古學研究論文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12

陳平:《試論戰國秦兵的年代及有關問題》,《中國考古學研究論文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12月;收入《燕秦文化研究――陳平學術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陳平:《試論關中秦墓青銅容器的分期問題,《考古與文物》19843期、4期;

陳平:《遼陽新出四十年上郡守起戈銘補釋》,《考古》19949期;

陳邦懷:《金文叢考三則》,《文物》1964年第2期;

陳松長:《湖南張家界出土戰國銘文戈小考》,《古文字研究》25輯,中華書局2004年;

陳昭容:《秦公簋的時代問題----兼論石鼓文的相對年代》,《史語所集刊》6441993年;

陳昭容:《談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文物》,《大陸雜誌》(95.5),199711月。

陳昭容:《談新出秦公壺的時代》,《考古與文物》19954期。

陳澤:《秦子鐘與西垂嘉陵》,《天水日報》,2000109日;

陳澤:《秦公簋銘文考釋與器主及作器時代的推定》,《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第9期,2001年;又輯入《秦西垂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

陶正剛:《山西近年出土銘文兵器的國別與編年》,《古文字研究》第21輯,中華書局2006年;

陶正剛:《陝西屯畱出土一件平周戈》,《文物》19878期;

傅天佑:《對秦<石邑戈>銘文解釋的商榷》,《江漢考古》19863期;

彭適凡:《江西遂川出土秦戈銘文考釋質疑》,《江西社會科學》19825期;

彭適凡:《秦始皇十二年銅戈銘文考》,《文物》20085期;

彭曦、許俊成:《穆公簋蓋銘文簡釋》,《考古與文物》19816期;

湖南省文管會:《長沙左家塘秦代木槨墓清理簡報》,《考古》19599期;

無戈:《<寺工小考>一文資料補正》,《人文雜誌》19831期;

無戈:《古代兵器的重要發現》,《人文雜誌》19816期;

無戈:《寺工小考》,《人文雜誌》19813期;

程學華:《秦始皇陵園發現的權與秦代衡值》,《文博》19854期;

童恩正等:《從四川兩件銅戈上的銘文看秦滅巴蜀後統一文字的進步措施》,《考古》19767期;

華義武、史潤梅:《介紹一件先秦有銘銅矛》,《文物》19866期;

黃盛璋:《寺工新考》,《考古》19839期;

黃盛璋:《秦兵器分國、斷代與有關制度研究》,《古文字研究》第21輯,中華書局2001年;

黃盛璋:《秦兵器制度及其發展、及其變遷新考》(提要),《秦文化論叢》第3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

黃盛璋:《秦俑坑出土兵器銘文與相關制度發复》,《文博》19905期;

黃盛璋:《新出秦兵器銘刻新探》,《文博》19886期;

黃盛璋:《新出戰國金銀器銘文研究(三題)》,《古文字研究》第12輯,中華書局1985年;

黃盛璋:《試論戰國秦漢銘刻中從“酉”諸奇字及其相關問題》,《古文字硏究》第10輯,中華書局19837月;

黃錫全:《介紹新見秦政 白喪矛戈》,《社會科學戰線》20053期;

黃懷信:《關於"阿房宮"之名》,文博19992期;

楊寬:《上郡守疾戈考釋》,《中央日報 •文物週刊》33期,19475月;收入《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月;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之《秦公簋跋》(1942年)《秦公簋再跋》(1951年),科學出版社1959年;

董珊:《四十八年上郡守瘄戈考》,《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基金會2006年;

董珊:《珍秦齋藏秦伯喪戈、矛考釋》,《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6期;又载,《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基金會2006年;

董珊:《秦子姬簋蓋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6期;

董珊:《論陽城之戰與秦上郡戈的斷代》,《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董珊:《讀珍秦齋藏秦銅器劄記》,《珍秦齋藏金――秦銅器篇》,澳門基金會2006年;

賈振國:《西漢齊王墓隨葬器物坑》,《考古學報》19852期;

鄒寶庫:《釋遼陽出土的一件秦戈銘文》,《考古》19928期;

雍城考古隊:《鳳翔高莊戰國秦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809期;

趙化成等:《禮縣大堡子山秦子“樂器坑” 相關問題探討》《文物》200811期;

趙康成:《秦始皇陵原名麗山》,《考古與文物》19803期;(麗山園鐘)

趙曉軍、刁淑琴:《洛陽宜陽發現秦銅鍪及其相關問題》,《文物》20058期;

滎經古墓發掘小組:《四川滎經古城坪秦漢墓葬》, 《文物資料叢刊》第4輯,1981年;

劉占成:《秦俑坑出土的銅鈹》,《文物》 19823期;

劉釗、江小角:《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3期;

劉釗:《兵器銘文考釋(四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劉餘力、周建亞、潘付生:《高陵君弩機考》,《中國歷史文物》20091期;

劉餘力、褚衛紅:《洛陽宜陽縣城角村發現戰國有銘銅戈》,《文物》20049期;

劉曉華:《咸陽市出土的秦銅盉》,《考古與文物》19896期;

樊瑞平、王巧蓮:《正定縣文物保管所收藏的兩件戰國有銘銅戈》,《文物》19994期;

蔣文孝、劉占成:《秦俑坑新出土銅戈、戟研究》,《文物》20063期;

蔣詩堂:《戰國文字域別特點考察的原則之探討》,《湖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盧連成、楊滿倉:《陝西寶雞縣太公廟村發現秦公鐘、秦公鎛》,《文物》197811期;

盧連成:《秦國早期文物的新認識》,《中國文字》新21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聶新民:《秦公鐘博銘文的考釋與研究》,《秦文化論叢》第7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

羅振玉:《秦公敦跋》,《雪堂類稿• 丙•金石跋尾》,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羅福頤:《商周秦漢青銅器銘文辨僞錄》,《古文字硏究》第11輯,中華書局198510月;

饒宗頤:《從秦戈皋月談〈爾雅〉月名問題》,《文物》198310期;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123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123

点击下载word版:

0560秦铜器、兵器题铭论著要目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wangwei7706 在 2009/11/23 21:49:31 评价道:第1楼

    版主神速!说明:本目录是按照作者姓氏笔画升幂排列。

  • 一上示三王 在 2009/11/23 22:02:02 评价道:第2楼

    嘉惠学林

  • 文音 在 2009/11/23 23:41:43 评价道:第3楼

    這樣的真好

  • mofengru 在 2009/11/26 15:39:53 评价道:第4楼

    佩服佩服

  • wangwei7706 在 2010/1/5 22:38:34 评价道:第6楼

    补充:

    延娟芹:《秦子簋盖铭文及其相关问题考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期。

    吳鎮烽:《高陵君鼎考》,《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

    胡雲鳳:《秦文例流變考》,第十一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 arthorsimon 在 2010/11/14 21:23:12 评价道:第7楼

    非常感謝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