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佳興:《天子建州》試釋二則
在 2009/11/26 10:43:47 发布

《天子建州》試釋二則

 

(首發)

李佳興

彰化師大國文所博士生

 

第一則、「亡義大(誚)」的字:【簡4】

 

簡4:「亡義大(誚)。」的字,整理者隸作「誚」,又說到:原篆「肖」旁上部構形疑有訛誤。「誚」,責備。[1]

劉洪濤認為:以字右旁為偏旁的字又見於《上博五.競建內之》7號簡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 2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季旭昇釋讀為「孽」(《上博五芻議(上)》,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可從。劉洪濤說李家浩曾指出,此旁當是從金文「」(薛)字演變而來,當釋為「薛」。「薛」是「孽」字的聲符,所以可以讀為「孽」。《楚辭·天問》「革孽夏民」,蔣驥注:「孽,害也。」《孟子·公孫丑上》「天作孽」,朱熹《集注》:「孽,禍也。」「廢」、「孽」押月部韻。 [2]

陳偉認為此字右旁可能是「眚」字誤寫。楚簡中「眚」字或從屮作,如郭店竹書《性自命出》9號簡、上博竹書《孔子詩論》16、20、24號簡所見。下部目、月近似而訛。「眚」有敗壞義。《易.說卦》:「其於輿也,爲多眚。」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眚,敗也。」[3]
   按.字,亦見於<用曰>簡17作。但在這裏若照整理者解釋為「責備」則不能通釋簡文。疑「誚」是「譙」的古文。《說文解字》:「譙,嬈譊也。古文譙从肖。」段注云:「嬈,擾戲弄也。譊,恚嘑也。」[4]《玉篇》:「譊,爭也。恚呼也。」[5]簡文「亡豊大灋,亡義大誚」,意思是國家若「沒有了禮,則制度大廢棄;沒了義,則天下大爭亂。」

 

 

第二則、男女不語鹿(麗:偶):【簡10 】

 

整理者:「男女」,指兩性生活。鹿,讀為「獨」。單獨,獨自。[6]

何有祖為「祿」。[7]

陳偉認為:恐當讀為「麗」。包山246號簡熊鹿,何琳儀先生指出即楚君熊麗。[8]麗,訓「偶」。《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八麗一師。」鄭玄注:「麗,耦也。」[9]

蘇建洲認為「鹿」或可讀為「辱」。[10]

范常喜懷疑這里的「鹿」,當讀作「離」。[11]

按.「鹿」常與「祿」通,《銀雀山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昔者,神戎(農)戰斧遂,黃帝戰蜀祿。」「蜀祿」即「濁鹿」或「涿鹿」。[12]簡文讀作「男女不語祿」,是說「男女」關係,不當因「祿」而建立,依「祿」而建立的關係,也必將是脆弱的。

但陳偉將「鹿」讀為「麗」訓為「偶」,可能在文意上更解釋得好。所謂「偶」當是「雙合、二人」之意,《說文解字》:「桐人也。」段注則指其非也,段注云:「偶者,寓也。寓於木之人也。字亦作寓,亦作禺,同音假借耳。按木偶之偶與二枱並耕之耦義迥别。凡言人耦,射耦、嘉耦、怨耦皆取耦耕之意,而無取桐人之意也。」[13]段玉裁認為「偶」即「耦」,為「二人」之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射者三耦。」注云:「二人為耦。」[14]

簡文讀作「男女不語偶」,意思是「男女一起,不能只說要二人共同生活」,應當仍要顧慮到親人的起居生活。《荀子.性惡》:「人情甚不美,又何問焉!妻子具而孝衰於親,嗜欲得而信衰於友,爵祿盈而忠衰於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問焉!唯賢者為不然。」[15]其中的「妻子具而孝衰於親」,男子常因娶了美妻,而忘其親之存在,故孝道衰微。這即是簡文「男女不語偶」的原因。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頁315。

[2]劉洪濤著<讀上博竹書《天子建州》劄記>,簡帛網, 上刊日期: 2007年07月12日。(文章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2)

[3]陳偉著<《天子建州》校讀>,簡帛網,上刊日期: 2007年07月13日。(文章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6)

[4] 《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 年9月初版;1994年7月十一版。頁101。

[5] 〔梁〕顧野王著《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第一版,2004年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頁42。

[6]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頁328。

[7]何有祖著〈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上刊日期:2007年7月9日。

[8]《楚國熊麗考》,《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4期。(引自陳偉著<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上刊日期: 2007年07月09日。)

[9]陳偉著<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上刊日期: 2007年07月09日。(文章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

[10]蘇建洲著<讀《上博(六)‧天子建州》筆記> ,簡帛網,上刊日期: 2007年07月22日。(文章焹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2)

[11]范常喜著<上博簡《容成氏》和《天子建州》中「鹿」字合證>,簡帛網,上刊日期: 2007年08月10日。(文章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95)

[12] 王輝著《古文字通假釋例》,藝文印書館,1993年4月,頁350。

[13] 《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 年9月初版;1994年7月十一版。頁387。

[14] 《十三經注疏.左傳》藝文印書館,頁 667。

[15] 荀況著,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注譯《荀子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頁501。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11月2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11月26日

点击下载附件:

0563《天子建州》試釋二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