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49|回复: 0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方家讲坛”系列丛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
丛书名: “方家讲坛”系列丛书  
作  者: 李学勤 著,张耀南 编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I S B N : 9787506027571 
定价:¥58.00

编辑推荐
先生特别强调比较考古学、比较文明史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明乃是人类文明全体的一部分,不以人类文明为大背景考察中华文明,而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就不可能对中华文明有真正透彻的理解。
  先生又倡导“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之论以及“走出”疑古“时代”之论,力图重建中国人自清末以来业已丧失殆尽的对于本国文化的“真正自信”。
  先生之努力非仅“为往圣继绝学”,更欲“为万世开太平”,为这落难四百年的“华夏文明”之起死回生,指明一个方向先生说:“史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菲但赚不了钱,还需要你去牺牲。”

 内容简介
一九九二年,先生倡导“走出‘疑古’”说:咱们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一九九八年,先生再次重申“专门学科”论:最近我常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应当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科来看待。我相信,中国古代研究将来一定会被承认是一个重要的专门学科。
  二○○五年,先生重提“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说:我所致力的领域,常给入以杂多的印象,其实谈起来也很单纯,就是中国历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体与《史记》的上下限差不多。这一领域,我想最好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二○○六年,先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问题:今天我们更应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寻找宝贵的遗产,更好地建立我们的民族信心和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认识到历史上我们的先人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使我们今后的贡献更多更好。
  二○○七年,先生提出“不公平”说:我总觉得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贬低了,与外国类似的文明相比,有些人给的评价不公平。
  二○○八年,先生提出“世界意义”说: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人口数量、疆域的广阔,还是历史的渊源长久来说,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认识世界文明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不仅对于我们自己意义重大,对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兴起过程,提高对人类文化的认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至1988年任副所长,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任第一、二届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多所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多次在欧美亚澳及港台地区任教讲学,如:1981年至1982年任英国剑桥大学克莱亚堂客座院士,1985年任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史系客座教授,1990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聘教授,1993年起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任美国达默思大学蒙哥马利教授,2001年任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年任韩国明知大学客座教授。  1986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不可怀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时代
 二、谈“信古、疑古、释古”
 三、关于“疑古时代”
第二章 中国文明之源远流长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
 三、古本《竹书纪年》与夏代史
 四、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
 五、东周至秦代文明概观
 六、中国考古学与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章 三代离我们有多远
 一、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
 二、天下之中
 三、古代文明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
 四、“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科研项目的特点
 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文献学基础
 六、“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方法的特点及成果
 七、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西周金文历谱
 八、学科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6:41 , Processed in 1.0512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