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80|回复: 7

文王遺言建中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王遺言建中國
————讀清華簡《寶訓》(之三)
武家璧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首發)

  清華楚簡《寶訓》與《尚書·顧命》在形式上十分類似。首先,《寶訓》開篇言文王“不瘳”、“自靧”(洗面);《顧命》首敘成王“不懌”、“洮頮水”(盥手洗面),皆因病不能沐浴齋戒,以洗面代之。其次,文王“念日之多鬲,恐墜寶訓”因而訓示太子姬發;成王“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因而顧命作訓。再次,文王言“昔前夗傳寶,必受之以詷”;成王曰“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所不同者,前者直接授訓太子發,後者授予顧命大臣,故後者題曰“顧命”。
  依文意“詷”似可解釋為“訓”或“遺訓”。然詷、侗、同三字可通,《顧命》描述成王崩後三天有“受同”儀式:“上宗奉同瑁”,“(康王)乃受同瑁”,“太保受同”,“授宗人同”等。《傳》曰“同,爵名。”孔疏“《禮》于奠爵無名‘同’者,但下文祭酢皆用‘同’奉酒,知‘同’是酒爵之名也。”甲骨、金文“同”字作“”、“”,從冃從口,其形符“冃”頗似青銅酒器中的一種亞腰筒形觚,中間二橫畫表示觚的脰部。“瑁”以加冠,“同”以奉酒,兩者可能因形制相近而合稱“同瑁”。
  “授同”是“傳寶”的儀式,“同”是藏禮于器或藏道於器的載體,故文王曰“傳寶必受之以詷(同)”。文王“寶訓”應是成王所言“文武大訓”的一部分,失而復得,彌足珍貴。本簡釋文作“寶訓”,李學勤先生題名“保訓”,按文獻當稱“大訓”。此類“大訓”宗旨要在“執中”,征諸文獻,可將二帝三王之“大訓”列如下:
  (1)堯以授舜:《論語·堯曰》“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2)舜以授禹:《論語》載堯以授舜之言“舜亦以命禹。”《尚書·大禹謨》載舜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3)禹傳《洪範》:箕子言“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其居於“九疇”之正中的“五皇極”有言:“無偏無党,王道蕩蕩;無党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陸游謂此《洪範》“八句蓋古帝王相傳以為大訓,非箕子語也。”(《老學庵筆記》卷五)
  (4)湯王之誥:《尚書·湯誥》、《墨子·兼愛》、《論語·堯曰》:“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5)周文武大訓:文王大訓今始見於清華簡《寶訓》,武王大訓見《書·泰誓》、《論語·堯曰》:“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以上只有《堯曰》授舜之言強調立國于“四海”之中,看不出與“王道”或“中道”有什麼聯繫。《大禹謨》及《洪範》被疑為偽書,已將天地中極與王道、人心相聯繫。湯武之訓,以“朕躬”為民極,湯武本人要代表“萬方”“百姓”向天帝承擔責任。這種以最高統治者承擔責任,免罪下屬以求平衡的做法,是典型的帝王之術、中庸之道。建中立極的說法還見於《仲虺之誥》“建中於民”,《君奭》“作汝民極”,《周禮》“以為民極”等等。這些觀念何時產生值得研究,應是從“天極”“地中”的本義衍化而來。即便“王道”的觀念已很流行,天地中極仍然是“王道設教”的載體,如同“傳寶受同”一樣,借助物質載體傳授思想觀念。孟子主張行“王道”當“蒞中國,而撫四夷”(《孟子·梁惠王》)。荀子謂“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荀子·大略篇》)。萬變不離其宗,行王道者必居中央,是為“王道”源於天地“中極”而打下的思想烙印。
  《洪範》曰“皇建其有極……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保極”者,保斗之極也,即蓋之鈕。桓譚《新論》“蓋有保斗矣,蓋雖轉而保斗不移”。《論衡·說日》“天之居若倚蓋矣,故極在人之北,是其效也。極其天下之中,……極星在上之北,若蓋之葆矣”。武王曰“定天保,依天室”(《周本紀》),以“天保”指代中都洛邑。《洪範》所言“皇極”、“民極”與“保極”已融為一體,成為“王道”的代名詞。可能在文明形成初期,天地中極就已物化成為中壇或者宗廟一類建築,《寶訓》所謂“前夗傳寶”中的“前夗”可能就是這類建築。當這類建築成為“王道”說教的工具時,其為神道設教的意義,已十分明顯。
  《寶訓》以講歷史故事的方式說明“居中”的重要性,這與文王為易卦“觀象系辭”的風格很相似,後者將高深莫測的卦象與歷史故事、古歌謠、自
发表于 2009-5-14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请教一点,朝歌的确是纣王所迁的吗?
发表于 2009-5-14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忽然觉得清华简挺没意思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能看到的东西少了,不够猜得,还是等六月吧
发表于 2009-5-14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六月也不行,刚去邮局,补订文物,从第7期开始,想办法弄个第6期来瞅瞅!
发表于 2009-5-14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室=大室=岐周祖廟

毋遠天室是說新建都城不要離祖廟太遠

不是什麼中不中的概念啦

老覺得你們幹麼拿幾百年後的儒家思想去套商周歷史???

怪啊 

发表于 2009-5-15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覺得你們幹麼拿幾百年後的儒家思想去套商周歷史???”

讲此话的人,如果是几百年前的古人,我坚信有“套”之疑!

发表于 2009-5-15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嚴先生,如果您覺得我說得不對

麻煩您指出來,

如果您覺得甲骨文金文這種當時刻寫鑄造的東西

聞不出一丁點儒家中道思想的東西,是不足讓您相信的

反而您要去支持後世儒家傳抄發明的典籍去講三皇五帝有個中道這種東西

那請您講出個理由

讓我了解您是對的好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3:29 , Processed in 1.0524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