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89|回复: 44

西周纪年校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6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比较感兴趣的就是,黄盛璋、刘雨等多位先生皆认为初吉无关月相

徐先生文中则皆指为初二、初三,是否会有些问题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定的历史时段内,“初吉”是一种月相。此后,“初吉”便成了一个吉语!这个历史时段,目前尚不明确,有待于更多的资料去讨论!可以知道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段内,“初吉”是一种月相。有兴趣的话,请看《周厉王纪年考》(二)。那是我的一孔之见!
发表于 2009-5-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指的一定历史时段的大致范围呢?

发表于 2009-5-17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侯稣钟
唯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省东国南国。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既死霸壬寅,王償往东。三月方死霸,……六月初吉戊寅……丁亥……庚寅

静方鼎
唯七月甲子,王在宗周,令师中及静省南国相,设居。八月初吉庚申至,告于成周。月既望丁丑,王在成周大室

静簋
唯六月初吉王在芳京丁卯……雩八月初吉庚寅

这些初吉,徐先生都是怎么处理的呢?金文初吉中,约三分之一是“丁亥”,这样高的比例,是否能限定在“初二”、“初三”呢?

发表于 2009-5-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王时“五星会合”,此在公元前1059年,所有史籍均认为其在文王受命之前。
受命后,十一年(或十三年)武王伐纣,则武王伐纣不早于1050年,先生所作的论证恐误
发表于 2009-5-1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厉王纪年。从晋侯苏钟历点可推出厉王元年为公元前862年。”

此为“周厉王在位三十七年”论者,亦与当今不实的“断代工程”所相同。

     依据《竹书》、《竹笺》,周厉王与其在位十二年奔彘,此后共和摄政14年,按照旧规习俗以及周礼,周厉王是名正言顺的受命王,只要周厉王未死,其他人不是篡位,便是摄政。史实是共伯摄政于危难之际,其离开大政之原因,是因厉王已死,是厉王之死,宣告了他摄政的结束。从头至尾,共伯和都是与周厉王之命运紧相连。因为共伯和不是正统受命天子,故而他在厉王死时,只得老老实实地离位,让正统天子之后人嗣位,成为新的周王。

故而共和这此摄政的14年,理所当然应算在周厉王头上。(12 14=26)   故而《竹书》又有言,周厉王在位26年!旧规礼俗何?鲁昭公于其25年逃外,野死他乡,与厉王经历相似。然历史纪年皆谓其32年,不言其在位25年。

     接下的一个问题是,周厉王何时逃彘,有没有傍证?傍证肯定有,只是我们未注意!

《竹书》、《竹笺》等史籍有谓:周厉王元年戊甲,在位十二年奔彘,十六年蔡武侯毙;楚子熊勇毙;十九年曹夷伯毙;二十二年陈幽公毙;二十三年宋僖公毙;二十四年杞武公卒;二十五年楚子熊严毙,二十六年,周厉王陟于彘!

   上面是史据,下面是推证与演算!

楚熊勇毙于公元前837年;(837 16=853)    ; 楚熊严毙 于公元前828年; (828 25=853)  

蔡武侯毙于公元前837年;(837 16=853)   ; 陈幽公毙于公元前831年; (831 22=853)  

曹夷伯毙于公元前834年;(837 19=853)   ;宋僖公毙于公元前830年; (830 23=853)  

杞武公毙于公元前829年;(829 24=853)   。

    由上可知,周厉王元年,确为公元前853年,岁在戊申!在位三十七年是鲁厉公.翟,而不是周厉王.胡,千万不要张冠李戴,自欺欺人,在西周时,公与王毕竟是有区别的。

[此主题已被 严维权 在 2009-5-17 14:13:22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5-17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御览》引《帝王世纪》曰:"夷王即位,诸侯来朝,王降与抗礼,诸侯德之。三年,王有恶疾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群望以祈王身。十六年王崩。"《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亦云:"十六年崩" ”

“三年,王有恶疾愆于厥身”,恶疾,癌症也!并未活到十六年,只多活了三年,也就是六年崩,加上三年举丧,政年为八。十字多一勾便是于,原文应是“于六年崩”!故而《竹书》定其元年,年干支为庚子,只承认其在位八年!

   六年与十六年相差十年,此为虚增。为何要虚增?轧不平凡周867年总账也!

      因汉初之时的历家史人,不明“昔在文王,商周并立”的史实过程,故而误解古文“凡周867年”的本义,而误将“凡周867年周人之始,误以为是周朝之开始年,故而误定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3年,也就是将“周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上溯867年,(256 867=1123),硬是将伐纣年向古提前了113年多。为了填平这113年多的虚假伪账,他们便不惜为西周各王增年潻寿!周厉王37年,周夷王16年,周穆王55年,周昭王51年,周成王37年等,皆是因此原因而成误改后的周王纪年。

   事实上古文“凡周867年”,原是指周人在岐立国至“周失九鼎”的历史,故而《大传》有谓“昔在文王,商周并立”,也就是讲明了商人与周人之间,不但存在着改朝换代的事实,而且在武王伐纣前,还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着天子王国与地方伯侯的历史关系。公元前1123年是古公亶父在岐立周复国年,而绝不是武王伐纣,纣死商亡之年!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以晋侯苏钟历日与公元前830年殷(丑)正历日相校,如合符契,是知周厉王三十三年即公元前830年(相当于史书上的“共和”十二年)。新近出土的鼎,乃宣王时器。从该鼎记载的二个历点推算,周宣王元年应为公元前826年(见《文物》2003年第682页)。按公元前830年为周厉王三十三年推算,公元前827年则为周厉王三十六年,是知厉王纪年有三十六年。这与《竹书纪年》的记载相合,并以厉王奔彘前后统作厉王纪年。《竹书统笺·卷八》:“十二年(应是二十二年)王亡奔彘。……二十六年(应是三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厉王二十二年奔彘,以厉王三十三年为公元前830年推算,厉王二十二年正是公元前841年,是年厉王奔彘。(《卫世家》“侯十三年,周厉王出奔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
发表于 2009-5-18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合符契”这样的说法讲不通啊

因为本来这历日就是根据铭文历日选出来的,不合的自然不会入选。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历法历日和铭文历日的互证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旨在提请朋友们就西周纪年进行讨论!我以为厉、宣二王的纪年可以考订,其余诸王纪年的考订尚有待于新的资料的出土和发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3:54 , Processed in 1.05225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