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记》中的一条伪注
《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
《史记正义》注:六四变,此爻是辛未,“观”上体“巽”,“未”为羊,“巽”为女,女乘羊,故为姜。姜,齐姓,故知在齐。
(自注:卦得“观”之“否”。“观”是本卦,“否”是之卦,也就是变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是“观”卦的六四爻辞。)
《史记》明言陈厉公让周太史以《周易》筮之。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揲四之法成卦,以六、九为变,以卦辞和爻辞决断吉凶。而《史记正义》注:六四变,此爻是辛未。这就是“纳甲”之法了,也就是“金钱卦”,相传为汉代京房所发明。以三钱六掷成卦,“观”卦上巽下坤。装卦纳支后为:初六乙未、六二乙巳、六三乙卯、六四辛未、九五辛巳、上九辛卯。《史记正义》是唐人张守节所著,唐朝的时候虽有“纳甲”之法,但不成熟,只有到了宋代,“纳甲”之法才成熟起来。看来,这条注解不太像唐人的东西,却很像宋人所为。换言之,它不是《史记正义》的原文,而是一条伪注。何以会如此呢?现存的《史记》旧注有三家,就是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家注原先都分别梓刻单行,跟《史记》卷数不相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史记索引》、《史记正义》各三十卷。后来,《史记正义》旧本失传,卷帙次弟无考。据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把三家注散列在正文之下,与《史记》原文合为一编,始於北宋,但旧本都已失传。如此,这条注解就有可能是宋人用“纳甲”之法去解释《史记》原文而画下的一条蛇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