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31|回复: 7

網友投稿:憶何琳儀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憶何琳儀先生

 

重耳

 

 

我與何琳儀先生的相識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那是1999的夏天,當時我正準備報考葛英會先生的研究生,開始自學古文字學。一天下午,我在校內的小池塘邊上看書,忽然來了一人,拿了幾本雜志,坐在我對面的石凳子上就翻閱起來,看他放在桌子上的雜志,竟是《文物》、《考古》之類的東西,當時我就納了悶了,這人到底是誰呀,看這些個書刊的人多半是我們歷史系考古專業的老師,可他們我都認識啊,沒聽說過有這么個人啊?一下子我突然又想起來了,對,他是何琳儀先生!前一陣子,我聽老師們說過,吉林大學的何琳儀先生來我們學校工作了。對,他就是何琳儀先生!於是我便站起來冒昧的問他:“請問您是何琳儀先生嗎?”“是的,我是何琳儀。”他抬起頭來笑瞇瞇的看著我回答,迎面沁來的是一股純正渾厚的東北味。我仔細看了一下他的眉宇,流露出一種雋逸與灑脫的氣質,讓人看起來就頓覺親切。

“你是誰啊?你怎麼認得我啊?”我趕緊的匯報一遍。“噢,準備考古文字的研究生啊?為什么不考我們的啊?我們這也正在招學生啊。”於是又拿起我遞給他的北大往年考卷,說:“那我先考考你吧。”初次見面,他就考起了我。他問了幾個陶文的釋讀,那時我剛剛開始自學古文字,才看了一點通論和甲骨的材料,因而便無法作答,他說:“哎呀,你這是自學呀,這有點難,你可以到我們中文系去聽課嘛,我們現在各段都有專門的老師開課。”他還告訴我,明年8月份中文系要主辦一次古文字年會,請了學界的一些大腕,到時候你可以過去聽聽。又聊了一會兒,他說要到火車站去接人,於是我們便匆忙道了別。

後來我因準備考試,事情很多,又趕上田野實習,一直沒有機會到中文系去聽課,只是經常在校園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直到考研完畢後,才難得有一點點清閑,適逢那一學期何老師和徐在國老師都開課,我便做起了旁聽生。記得我和何老師打電話申請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說明:本文是網友重耳的投稿。因內容並非學術論文,改發在學界逸聞區。
发表于 2009-6-1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此文,加深了对何先生的了解,亦让人更加怀念何先生!
发表于 2009-6-1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記得那時何老師開的是《詩經》,主要講音韻和訓詁,每次上課的時候,他們幾個研究生都抱著厚厚的《十三經注疏》,戰戰兢兢的,低著頭等何老師提問,若回答不好,當然是要挨罵了,而我是外系來旁聽的,自然就顯得輕松多了。何老師自己每次來都提個小布袋子,里面裝了一本發黃了又有些破爛的《詩義會通》,有時干脆就塞口袋里。等有時下課他離開了,我們便跑上去翻看他的書,見上面密密麻麻的寫了很多的批注。何老師講《詩經》,意在教學生音韻與訓詁,然而他對很多詩篇的意境的把握,卻較很多專門的研究者也毫不遜色,他常常能用極簡單的語言,出其意蘊,又時時夾雜一些風趣的語言,說起來神采飛揚,且頭頭是道。這課聽起來其實是一種享受。——又一次回到課堂……唉……

[此主题已被 admin 在 2009-5-31 23:34:01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6-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何老師在課上也不是真的發火駡人的,——在每次開課前,他都會說明上這課需要先準備看哪些必備的書籍材料,認真準備了即可應付課堂的提問;當正式上課時,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他覺得學生應該已經掌握的,他就會問學生;學生若回答不上來,那就說明他佈置的需要事先看的東西沒看,他就會說話很不客氣了“連這個都不知道啊,還研究生吶~”
发表于 2009-6-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先生就这么走了。唉~~
发表于 2009-6-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詩經》的課上,他經常講一些“題外”的話,告訴我們怎樣打好小學的基礎,如何吸收乾嘉以來清人的優秀方法與成果。“我們用的就是教私塾的辦法,但這法子最管用。別看現漢和西方那些個整得花里胡哨的,那玩藝兒對我們沒用。”他很明確的說這就是于老傳承下來的家法,其實平時他所說的,有很多也是他個人的體悟與參透。

 

希望重耳兄有机会谈谈何先生这方面的心得,我们也算一沾何先生的恩泽了。

发表于 2009-10-2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宛在目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9-20 08:56 , Processed in 1.0612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