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陈久金 著 出 版 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657 印刷时间: 开 本: 16开 印 次: 纸 张: I S B N : 978750464842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自然科学 >> 天文学 编辑推荐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全套共10卷)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包括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单位的,堪称中国天文学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余位专家,历时三十多年,集体编撰完成。 《大系》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性认知探求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论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关注,也推动了国际上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大系》根据大专题立卷,各卷又有机结合,所引用史料准确丰富,分析科学合理,视野广阔,论述深入,构筑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宏伟图像。 《大系》展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古代历法》和《中国古代星占学》已被收入“中国文库”,《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对于同属中华文化的“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的发掘和整理,也是一项开拓性的探索。 《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对天文典籍阅读者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其余卷册的研究也各具特色。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然而在20多年前,人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矢文历法史知之甚少,尽管偶见一些零星的研究,但并不成系统,有的则是肤浅的介绍,可以说对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1975年以后,笔者曾发动一些学者,有计划地开展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逐步奠定了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历法史研究的基础。 当然,我们对少数民族天文历法史的研究还是很初步的。首先,对55个少数民族不可能逐个进行研究,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做深入的研究。我们注重对各个民族的起源和周围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的研究,大致按华夏、东夷、苗瑶、百越、东胡、满族、突厥、蒙古、氐羌、藏族等进行分类。同一族系的民族,在天文历法方面也较相近。必须承认,我们所掌握的有关历史文献是很有限的,由于语言文字的阻隔,更增加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难度。书中所引文献出现错误、缺少代表性,或者具有重要缺漏的现象均难免发生,只能请读者们随时补充指正,并予以谅解。 笔者于1976年与张公瑾教授等人赴西双版纳对傣族天文学做了调研;1980年又与黄明信教授等研究西藏天文学,得到西藏天文研究所同行们的热情帮助,出版了《藏历的原理与实践》;1982年与卢央教授、刘尧汉教授合作对凉山彝族天文历法进行调研,出版了《彝族天文学史》;1986年与王渝生教授等赴宁夏、西安、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做回回天文学调研,出版了《回回天文学史研究》;1994年与杜昇云、徐用武教授合作,对贵州水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做天文历法调研,出版了《贵州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其他零星调研还有若干次,不再一一介绍。本书所载的内容,主要是自1975年以来笔者与合作者对各少数民族天文历法史研究成果的系统汇编。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在以往曾作为单篇论文发表过,不过,这些论文都是按照我们早已设计好的编撰计划研究编写的,收入本书时,又重新作了修改。然,我们对蒙古族、满族、白族等的天文学史研究得比较少,书中也吸收了李迪、尼玛、李晓岑等学者的成果。
目录 绪论 中国民族的分布与天文学的起源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起源与分布 一、中国各民族群的起源及分布 二、民族文化源及其继承性 三、民族文化的突变性 四、中国各民族群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 一、神话与传说 二、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与四象概念的形成 第三节 研究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意义 一、科技史上的意义 二、有利于确立少数民族在科技史上应有的地位 三、在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方面的意义 四、在文化史方面的意义 五、研究中外科技交流方面的意义 第一章 东夷、百越与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天文学 第一节 上古东夷天文学探索 一、阏伯与火星台 二、从十二地支到十二生肖 三、判断季节的准则:十二月令 四、上帝之车与季节时针 五、从北斗九星到北斗七星 第二节 殷墟卜辞申的天文历法 一、殷人对太阳、月亮和曰月食的观测 二、殷人对于族星和彗星的认识和祭祀 三、殷商历法 第三节 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的天文历法知识 一、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