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是端母冬韵字,“众”则为章母冬韵,古音十分接近。虽然,古书中“中”与“众”直接通假之例尚未见到,但“中”与“终”、“终”与“众”则多有通假之例(见《古字通假会典》22-23页)。
------------------------------------------------------------------------
之前與子居交惡,對這實在不愛講,想說讓他去吧
請大家想想,為何中眾沒有通假的例子?當然是因為語音有明顯差別!
這種差別,讓中眾的通假在先秦古籍沒有,漢唐上下沒有,而現在的語音相似說明只是現在的情形
從中古系統去推前,就容易犯這個毛病,因為字典說中終可通,(A=B),又看到終眾可通(B=C)
於是就得到一個A=C的結論,可是卻不願意把這兩種通假的年代出處寫清楚
閩南話的中與終眾的韻母都發生介音-iong的類化現象
可是中字卻是舌音的聲母t-,終眾同音,但卻是終聲母改成舌上的情形
這樣一來,變成終眾同音,這種通假情形推測不會早於13世紀
相對的相關眾字的從並不捲舌(類似宗),這說明了眾音的分化混亂
要言之, 古籍方音沒有通假,找不出例子就必須存疑, 有相對不利論點的證據更是要加倍重視
如上野狼兄說的, 畢竟我們學習研究古文字, 是就著證據來討論發明, 推理不一定就是道理
不能反過來找先有推理再來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論點
於此庶幾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