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42|回复: 3

[zz]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99地数星小尉迟孙新 裘锡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裘锡圭(1935),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
大陆自国共鼎革后三十年间,学术深受意识形态宰制。相对而言,学科愈热门、愈实用,则人才愈被摧残殆尽;学科愈冷门、愈无用,则学统愈能维持一脉。大抵社会科学领域中,以广义的历史科学保存元气较多,而历史科学领域中,又以考古学与古文字学之类冷门保存元气最多,故而劫波度尽,硕果犹存。

自八十年代以来,古文字学界群推李学勤、裘锡圭二氏为两大中坚。李视野更开阔,影响亦更广泛,惟论学每多急就,作文太易太多;裘作风谨严,厚积薄发,而撰述又稍嫌拘泥。以裘更专精于文字考释,当世称第一人,故举为古文字研究的代表。惟今日所谓古文字学,在实践中不仅打通地下与纸上,亦兼及思想与历史,文字、文献、文物三位一体,非仅说文解字而已。

裘氏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初任胡厚宣助教;因胡调往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乃考取其研究生(副博士),随之北上赴京。他原来的研读方向为甲骨学与商代史,但个人有志于文字释读,结业前已写出《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一文;加之随后又分配到北大中文系,治学重心遂转向语文之学。

按:裘氏自言:在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上,受朱德熙先生的影响最深。在研究先秦、秦汉史的方法上,受张政烺先生的影响最深。故他虽出胡厚宣门下,却身在曹营心在汉,综观其学问旨趣,实更近乎于省吾、唐兰一路。

此后十余年间,学校内外形势动荡,但他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及条件苦学不辍,铢积寸累,及至七十年代后气候回暖,遂能一展头角,压倒时流。

裘氏的治学成绩,首要为出土文字材料的考释方面,包括殷商甲骨、西周金文、战国货币及玺印、秦汉简帛等。而观其前后论著,大致早期侧重于上古,即甲金文字的考证,而晚近则侧重于战国以下,即简帛文献的释读;此盖因七十年代以来简帛材料的重大发现所致,非仅其一人如此,实为古文字学群体的大趋势也。

其次为传世古籍的训诂与评估方面,如《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皆出其所长,利用出土材料解决传世文献的疑难;又如《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亦根据新出文献重估古史辨问题,同时对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之说有所修正。

此外,他虽以语文与文献为本位,仍能兼顾多方,既保持历史学的素养,撰有《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田牧卫等职官的研究》;又旁及思想史的探讨,撰有《说格物以先秦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书与道法家兼论〈心术上〉〈白心〉为慎到田骈学派作品》;更能汲取人类学为己所用,撰有《寒食与改火介子推焚死传说研究》《杀首子解》。

裘氏著述以论文为多,见于《古文字论集》、《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其中有代表性者另辑为《裘锡圭自选集》,篇幅短小者辑为《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而未结集的近作尚多。专著仅《文字学概要》一种,系由他在北大的汉字学讲义编成。又参与《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册、《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一册、《尹湾汉墓简牍》、《郭店楚墓竹简》的编校。

裘氏不好交际,惟与朱德熙交往最密切,两人合撰的论文即有九篇;而李家浩问学于朱、裘,学风亦相类似。三人皆当代朴学之典型,曾合作整理望山楚简,裘、李又一同整理曾侯乙墓器铭及竹简,堪称学林的梦幻组合。

裘氏多年执教于北大中文系(古文献研究中心),至2005年忽改换门庭,回归母校复旦大学执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他生长于上海,但论学问则成就于北京,实以沪人而作京派;今日衣锦还乡,顿成海上学术重镇,可谓京派大战上海滩矣。至于近时他突破规章,将三轮车夫蔡伟招为博士生,则不过行其所当行,原无意制造新闻话题;盖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学术上本应有之义,何官员读博,皆已司空见惯,而车夫读博,乃少见多怪也?

诗曰:古文奇字尽罗胸,满目丘陵此异峰。壮岁京华甘冷淡,如今海上自开宗。
发表于 2009-9-1 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大師致敬
发表于 2009-9-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13 05:11 , Processed in 1.0621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