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乔老师是在2005年底pku的一个讲座上。小乔老师叫桥本秀美,中文名乔秀岩,听上去很文绉绉的。人如其名,小乔老师也是瘦瘦的,戴着副黑框眼镜,很有印象中日本学者的派头。
为什么说小乔老师是日本愤青呢?且看我听了那次讲座后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
听日本人说日本的文化
今天去听了北大历史系老师桥本秀美的演讲,题目是《从日本古籍流传看日本文化》。原先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听听日本人是怎么评价日本文化的,听过后觉得不错。
桥本老师个头不高,身体精瘦,说起话来比较腼腆,但是观点还是很鲜明的。以下是从桥本老师演讲的笔记中摘录整理的一些内容:
先从文化的根基语言说起。日本语与韩语比较相似,都是“有语无文”的语言,就是有发音但是没有文字来表示。所以在隋唐时日本都使用汉语书写记事,那时汉语是官方语言,但了唐末之后日本停止了对中国的学习(因为中国开始衰落),并创制了“假名”,类似于汉语的注音符号来替代一部分汉字。日语的语法很混乱,分为“简语”和“敬语”,简语是上级对下级说话时用的语法;而敬语是下级对上级说话时用的语法。基于简语与敬语的语法表达方式,日本人在说话时必须得先考虑自己所处的等级与地位,这样自然就少了一种平等对话的环境,上级对下级说话下级必须遵从,而在语言中确立上下级关系之后,思维的方式也随同语言一起僵化了。在思考中是使用语言进行思考,如果等级观念在语法中就已经确定下来,就很难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了。桥本老师说,原先在日本的时候很难与别人进行平等的交流,就是这种语言及思考方式造成的,所以在日本一般没什么道理可讲,只有上级与下级、服从与不服从的关系,所以时常把他惹得很冒火。
说到古籍的流传,桥本老师说古籍在中国和古籍在日本的流传拥有不同的意义。日本人保存、流传古籍完全是出于觉得这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的心理,桥本老师原话说是“思维方式就是一根筋”,不对古籍进行修缮,对古籍所包含的意义也不深究,当然这种不作任何修改的古籍在客观上有利于我们研究历史;而中国对古籍的保存与流传过程中不断对古籍进行提炼与修缮,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文化中心,文化进化和改变的速度比较快,而像日本、韩国和越南这些处于文化边缘地带的国家文化更新的速度比较慢,自然对古籍的理解程度也比较欠缺。日本文化中在中国的唐末到清初是一个徘徊不前的断层,因为日本自从结束派遣遣唐使到门户开放这段时间之内没有引进文化,而自身的创造能力很弱。日本的武士精神是从这段时期内开始萌发的,桥本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南宋时有肌肉比较健美的中国雕塑在日本流传的古籍中被提及,而这个“肌肉男”雕塑(找不到更确切的形容词了,姑且这么称呼)就因为象征着力量而被融入到武士精神当中。所以日本的文化是一种比较贫乏的、缺少创新的文化。
综合上面两点,桥本老师说经过他几年的研究他认为日本不存在知识分子阶层,一方面是因为语言思考方式所致,必须使用简语或敬语进行交流,缺乏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本身文化的匮乏。在此桥本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国内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参拜靖国神社不好?那是因为中国和韩国说不好所以一半以上的日本人就觉得不好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社会是一个缺乏判断力的社会。
桥本老师最后给日本下了两个定义:
1、日本这个国家没文化、没判断力、没道理、没价值体系;
2、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傻子拿刀很危险。
桥本老师整个演讲都说得很可观,有理有力。桥本老师演讲过程中有三点让我感觉到很诧异:
1、评价日本时称呼日本为“他们”;
2、经常用“我们”怎样怎样来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