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56|回复: 10

新书《苏美尔、埃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美尔、埃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

丛书名: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作  者: 拱玉书,颜海英,葛英会 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字  数: 563000
印刷时间: 2009-10-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030257512
定价:¥135.00

 编辑推荐
  本书共设三章:一曰文字的起源;二曰文字的结构类型;三曰文字与国家。章之下再设节,如第一章中设三节,分别涉及文字起源的传说、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数字与文字起源。每章或每节之下,依次论述苏美尔、埃及、中国的相关内容,继之以综合比较篇(或每章最后一节,或每节最后一部分)。三个古代文明,三种沿用几千年的文字体系,从比较的视角进行研究,空间十分广泛,可以大有作为。但限于时间、水平和人力,我们只能有所选择,不能面面俱到。

 内容简介
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及中国殷商甲骨文都是人类上古文明中的成熟文字体系。本书以这三种古代文字体系为依托,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创造和使用这些文字体系的先民为后世留下了哪些文字起源传说?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是否产生过影响?早于文字的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是否起了作用?数字在文字起源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各文字体系中都有哪些文字结构类型?不同文字体系中的文字结构类型是否具有共性?文字与国家的关系如何?本书在提供大量实证的同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非常值得参考。
本书适合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亚述学、埃及学的研究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一、楔形文字起源传说
(一)《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
(二)《伊楠娜与恩基》
(三)其他传说
(四)小结
二、古埃及文字起源传说
(一)语言、文字与创世
(二)文字与知识
(三)小结
三、汉字起源传说
(一)关于文字始于结绳
(二)关于文字起于八卦
(三)关于刻契
(四)关于河图洛书
(五)关于史皇作图与沮涌仓颉作书
四、文字起源传说比较
(一)文字的首创者
(二)文字产生的原因
(三)文字产生的途径
(四)文字的功用
第二节 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
一、古代西亚地区的陶器符号
(一)陶器符号界说
(二)西亚地区出土的陶器符号
(三)陶器符号的功用
(四)陶器符号与原始楔文
二、埃及陶器刻划符号
(一)关于埃及陶器刻划符号的讨论
(二)前王朝时期埃及陶器刻划符号
(三)王名与王名框:早期文字起源的例证
(四)小结
三、中国史前的刻划符号
(一)原始刻划符号的发现
(二)原始刻划符号的研究
(三)史前陶器几何形符号是象形符号或象形符号的抽象化
(四)史前陶器符号的科学界定
(五)双墩文化陶器符号的文字学考察
四、陶器符号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数字与文字起源
一、数字与原始楔文的起源
(一)计算体系与数字符号
(二)三维计算器——陶筹
(三)陶筹与数字
(四)数字与文字
二、数字与古埃及文字的起源
(一)埃及遗址中的“陶筹”
(二)阿拜多斯U—j号墓的数字标签
三、中国数字的产生与汉字的起源
(一)古代文籍中对数字产生的论述
(二)“数本杪留”的论断
(三)筹策、八卦与数字的产生
(四)结绳记事与数字的产生
(五)刻契记事与数字的产生
(六)象形是数字的构造法则
四、数字在文字起源中的作用
第二章 文字的结构类型
第一节 原始楔文的结构类型
一、楔文六书
(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二、字名中反映的文字类型
(一)增画字(gunfi)
(二)斜置字(tenu)
(三)左斜字(kaba-tenu)
(四)右斜字(zida-tenu)
(五)省略字(nutilu)
(六)加“SE”字(sessig)
(七)交叉字(gilimmfi)
(八)并列字(-[a]ku)
(九)二重字(-minabbi)
(一○)三重字(-esseku)
(一一)四重字(-limmuku)
(一二)对置字(-igigubbQ)
(一三)内外字(sa x-[a]ku Y igub)
第二节 古埃及文字的结构类型
一、象形
二、指事
三、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第三节 古汉字的结构理论与结构分类
一、关于“六书”的性质
二、传统六书与新三书
三、传统六书条例正误与新六书条例的构拟
四、新建六书条例举例
五、新建六书条例的几项分析规则
第四节 结构类型比较
第三章 文字与国家
第一节 原始楔文与苏美尔文明
一、原始楔文与社会发展阶段
二、没有文字的国家
三、文字不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
第二节 文字与埃及国家的起源
一、关于早期国家的定义和理论
(一)遗址等级理论与埃及国家起源
(二)酋邦理论与埃及国家起源

发表于 2009-11-20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缺1、2、4

题名责任者项    商文化论集 [专著] / 李伯谦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3
载体形态项 2册(767页) : 插图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3
ISBN/价格  7-5010-1442-6 : CNY180.00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提要  本书编收论文60余篇,分为“先商文化”、“商前期文化”、“商后期文化”和“商文化类型、分布及与其他文化关系”四个部分。


题名责任者项    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 [专著] / 张弛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3
载体形态项 11,248页 : 照片,图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5
ISBN/价格  7-5010-1467-1 : CNY90.00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一般附注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2000年重大项目“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阶段性成果之一
提要  本书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为经线,以长江中下游自然地理区划结合古文化的分布为纬线,全面总结了各个时期不同区域史前聚落的特征,进而对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社群、社会和聚落经济的发展做了深入探讨。


题名责任者项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 [专著] / 韩建业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3
载体形态项 273页 : 插图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6
ISBN/价格  7-5010-1466-3 : CNY100.00
一般附注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 2000年重大项目“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阶段性成果之一“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提要  本书从文化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人地关系诸方面,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


题名责任者项    北方地区出土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 [专著] / 李海荣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3
载体形态项 336页 : 插图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7
ISBN/价格  7-5010-1474-4 : CNY110.00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提要  本书把北方地区出土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分为十一期,推断了每一期的绝对年代,并在此基础上把北方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划分为初始、发展、繁荣、中衰、中兴、鼎盛和低落七个阶段,对北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做了全面的文化因素分析。


题名责任者项    新出简帛研究 [专著] : 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 艾兰,邢文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项 479页 : 图版(18页)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8
ISBN/价格  7-5010-1685-2 : CNY148.00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达慕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鲁斯基金会经费资助
提要  本书共分为八部分,内容包括了报告篇、盟书、上博藏楚简研究、王家台秦简研究、温县盟书研究、郭店楚墓竹简研究、其他新出简帛研究等。


题名责任者项    关中商代文化研究 [专著] / 张天恩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项 350页 : 图,折图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9
ISBN/价格  7-5010-1684-4 : CNY120.00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提要  本书通过商、先周、刘家等文化存在的时间范围、活动区域和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首次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关中地区商代考古学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


题名责任者项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 [专著] / 杨建华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项 219页 : 图,地图,图版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10
ISBN/价格  7-5010-1651-8 : CNY98.00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一般附注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1JB780004
提要  本书通过对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将整个文化区划分了三个阶段,并讨论了北方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以及周邻文化交往对文化带形成的作用。


题名责任者项    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 [专著] / 王幼平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5
载体形态项 340页 : 图,图版 ; 26cm
丛编项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11
ISBN/价格  7-03-014756-1 : CNY120.00
一般附注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1JB780003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提要&n

发表于 2009-11-20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地区出土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rar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437826.html

发表于 2009-11-20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代用玉制度研究.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466065.html

发表于 2009-11-20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明 古文字类编.PDF(老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792190.html

发表于 2009-11-20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想下这本书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之前是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1.2.4

题名责任者项 西亚考古史 [敦煌资料]   : 1842-1939 / 拱玉书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2
载体形态项 244页 ; 26cm
ISBN/价格 7-5010-1293-8 : ¥80.00
丛编项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1


题名责任者项 夏文化论集 [专著]   / 郑杰祥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2
载体形态项 2册(868页) ; 26cm
ISBN/价格 7-5010-1331-4 : CNY198.00
丛编项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2
一般附注项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提要  本书收集了自夏文化研究开展以来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60余篇,是以前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题名责任者项山西乐户研究(Study of Yuehu of Feudal China in Shanxi)  [专著]   /项阳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1
载体形态项 276 页; 26cm
ISBN/价格 7-5010-1299-7 : CNY80.00
丛编项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4
提要  乐籍制度是肇始于北魏、不至清雍正元年解体的以“贱民”为主体的专业乐人制度,没入乐籍者则为“乐户”。他们在宫廷、官府、军旅、庙宇中执事应差,为之提供多种与“乐”相关的服务。中国音乐文化的主脉实际上是由以“贱民”为主体的专业乐人创造和传承的,延续了一千双数百年的乐乐籍制度成就了中国音乐的体系化。
本书从对历史上乐籍最为集中区域之一山西省所存乐后人的实地考察入手,以乐籍制度、乐人为主脉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进行梳理,从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音乐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层面对这一群体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自下而上方式、社会地位、信仰崇拜、组织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研讨,力图做出新的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20)
作者:吴晓筠 
 市场价:¥108.00

基本信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030258779
·条形码:97870302587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全面探索中国青铜时代马车及车马埋葬的发展轨迹,并通过对商周时期典型遗址车马埋葬的深入剖析,探讨车马在商周礼制中的地位。传世文献多有关于马车作为商周时期礼仪载体及身份等级标志的记载。而《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的分析显示虽然马车在商周社会具有显著的礼仪特征,但车马埋葬与身份的对应关系却依循着不同于文献记载的规则。这一研究对探索商周时期墓葬制度、礼制的发展与执行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适合从事商周考古、先秦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吴晓筠,女,1974年生,台湾台北县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及早期中国马车、车马器研究。发表《商至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车马器形式研究》、《中国的“原史时代”》、《西周时期车马埋葬中的礼制意涵》等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考古所见马车形态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马车的形态分析
第二节 马车的分期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车及车马器埋葬方法分析
第一节 车马坑的类型分析
第二节 车马坑车马埋葬方法分析
第三节 墓葬内车马埋葬方法分析
第四节 时代与特征
第五节 其他现象与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车及车马器所在墓地内的区位分析
第一节 晚商至西周
第二节 两周之际——以上村岭虢国墓地为例
第三节 春秋战国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总结:考古所见之车马埋葬
第一节 先秦时期车马埋葬的主要演变阶段与特征
第二节 车马埋葬的选择问题

第六章 余论:兵车与礼车
附表商周时期出土马车尺寸登记表
主要参考书目
Abstract
后记

序言
《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一书,是由吴晓筠的博士学位论文补充修改而成。1997年,吴晓筠由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毕业只身来到北京,以中国古代史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考古系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师从徐天进教授,她作的硕士论文就是有关古代车马器的。因此,如果从她1999年开始撰写硕士论文算起,到今天博士论文最终修改定稿交付出版,她围绕先秦车马埋葬课题做研究,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
车马埋葬遗迹是商周乃至秦汉时期考古遗存的重要门类之一,随着20世纪20年代时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现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以及安阳殷墟、浚县辛村等地的发现,从考古学角度研究这些遗迹,便成为考古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回顾相关发现和研究历史,正像吴晓筠在该书第一章引论中提到的,石璋如、郭宝钧、林寿晋、张彦煌、张长寿、杨泓、孙机、杨宝成、张岱海、李自智、傅举有、渠川福、郑若葵、黄文新、胡永庆、贺陈弘、杨英杰、曾永义、扬之水、李零、林梅村、王巍以及林巳奈夫、 Stuart Piggott、William Watson、Magdalene yon Dewall、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 Anthony Barbieri-LoW等国内外学者,分别在马车结构的复原、车马器、马车的制作、系驾法、车马殉葬制度、马车起源等问题上,都做过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收获。吴晓筠《商周时期车马埋葬研究》,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学者们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一系列新发现、新材料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研究之后做出的新概括。

发表于 2010-1-2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可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9-29 20:15 , Processed in 1.0691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