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26|回复: 0

[古汉语与古文献研究] “神荼”、“鬱壘”考——兼释隋唐文献中的“所由”一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荼”、“鬱壘”考

         ——兼释隋唐文献中的“所由”一词

 

“神荼”與“鬱壘”为上古时二镇鬼门神,关于二神的名称来历,众说纷纭。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縳以葦索,執以食虎。” (《风俗通义祀典》引《黃帝書》)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 (《論衡訂鬼》引《山海經》)

由东汉时的引文可知,神荼、鬱壘实际为荼和鬱壘。根据引文《黃帝書》、《山海經》,此种传说(见于文献)最早应为战国中后期到西汉初期。二神的名称由来,纯粹是古代神话传说在民间流传中产生的,笔者试着从这两个词的音、义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荼,从余声(《说文》)。塗,塞也(杨雄《剧秦美新》“塗民耳目”张铣注)。塞,遏也(《吕氏春秋论人》:“不可塞也”高诱注)。遏,抑制、遏制也。

汙,一曰涂也(《说文》)。涂,假借为污(《说文通训定声》);涂,假借为杇(《说文通训定声》引《说文》:杇,所以涂也)。

于、於二字为古今字(说文段注)。淤,漫也(文选《上林赋》李善注引张揖曰);漫,污也(《楚辞》王逸注);漫,亦汙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曼,延也(汉书颜注)。漫、淤、涂、污(汙)实为一词,有涂染、染漫、漫延的意思。而蔓延(漫延)义与逆义相因(详见后文)。

所以,“荼”有逆、抑义。

再来看看“鬱”字。

抑鬱,为同义复合词,又写为鬱抑、邑鬱、悒鬱、悒於、於邑等。

尤,欲益反,是以抑無誰語。”( 北史文苑序》)

“道轗軻而未遇,志抑而不申。” (《漢書馬遷傳》)

“嗟公之慷慨,而悒於。”  》)

“昭既在散位,心微悒,而有怨逢吉之言。”(《裴度》)

傺兮 ”(《離騷》)

“傷太息之愍憐兮,氣於邑而不可止。” 楚辭九章悲回風》)

菸,鬱也(《说文》)。邑,或为予(《礼记缁衣》:“见于西邑夏”郑玄注)。余、予古今字(《礼记曲礼》:“予一人”郑玄注)。予作于(《诗经雨无正》:“维曰予仕”注疏本予作于)。由于于、余、予、於音近通,所以,抑鬱、邑鬱、悒於等皆为同音义复合词。

鬱,积聚、郁积、淤积等义,由抑、逆义引申而来(因压抑、抑制而淤积不能散发)。鬱陶(陶鬱)为同义复合词。

“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五子之歌》)

“戚溽暑之陶鬱兮,余安能乎留斯?”(·《思游》) 

匋,史篇以匋为缶,古文假借也(《说文》段注)。所以,匋,从缶声(《古文字诂林》)。缶,从午声(《古文字诂林》)。午声字有逆义,忤,逆也。鬱,从缶,应该也是有逆义原因。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荼”和“鬱”音义皆近。

余、予、吾、朕、卬、台、己等字皆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具体分析如下:

余、予二字分析已见上文。

朕、卬:

迎,从卬声。迎,作逆(《谷梁春秋》释文);逆,迎也(《尔雅》)

抑,作卬(《诗经*齐风*猗嗟》:“抑若扬兮”,韩诗作卬若扬兮)。

,送也(说文)、与媵同(玉篇)、今之媵字(说文段注);送,从省(说文)。

逆,迎也(说文),与迎字互通,但也作送(《春秋庄公元年》:"单伯逆王姬“,释文左氏作”送王姬“),又假借为斥(《说文通训定声》)。

将,送也(《诗经召南鹊巢》:”百两将之“毛传)。将,犹抑也(《经传释词》、《经词衍释》);抑,犹将也(《经词衍释》)。抑,作卬(《诗经齐风猗嗟》:“抑若扬兮”,韩诗作卬若扬兮)。将,应该是假借为迎,二字声母皆为喉牙音,韵母为阳部。

将迎,为同音义复合词,可训为迎接,《汉语大词典》:

 “桓王才武,弱冠承業,招百越之士,奮鷹揚之勢,西赴許都,將迎幼主,雖元勳未終,然至忠已著。” (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解慍風來如故舊,催詩雨作要將迎。” (宋·范成大《次韻許季韶水席上》)

所以,迎、送二字皆有”逆“义,引申为送与迎,送与迎意思相因,后来分化使用。

台:

始,从台声。始,朔也(《太玄玄莹》:“凡十有二始“范望注)。

朔,月一日始苏也,从声(《说文》),始也(《广雅》)。朔,就是月终又复初始的意思,所以有逆义。溯,逆流而上(《尔雅》),又作泝(文选《七哀诗》:”方舟溯大江“,五臣本作泝)。

吾:

从五声。五、午一字,古音义皆同(孙贻让《周礼正义》),午声字有逆义,忤,逆也。吾假借为御(说文通训定声),禦也(《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执金吾“李贤注)。御,抵御也,有逆义。

己:

己者,抑屈起(《白虎通义》)。己者,抑詘而起(《尔雅》毕沅疏证引苏與曰)。

所以,“吾”、“余”等第一人称代词都是由逆斥义引申而来,第一人称代词在用语中是叙述者(说话者)向他人叙述时指自己的用词,面对他人而言自己就有反向、向内的意思,所以文献中有“反身而诚”、“自反”等用语。反有逆义。反,逆于理(《庄子外物》:“反无非伤也”释文)。

再来看看“斥逆”义。斥,候也(《左传》杜注),候,伺望也、伺候、斥候(《墨子》孙贻让间沽引苏云)。禦,抵御、禁止也,通作衙(《经籍纂诂》)(衙,从吾声),衙将(又作牙将)就是抵御外敌、护卫的武将。柝,戒守者所击也(《周礼》郑玄注》),《周易》有“重门击柝”,就是警戒的意思,守夜者、看门人。

所以,这些词都是由“斥逆”义引申为表示警戒、伺候、抵御、护卫等义。因此,“荼”和“鬱壘”也是这个意思,作为门神起警戒看护、镇压鬼邪等作用。“荼”和“鬱”音义皆近,上面已经说到,那么“壘”字有没有这个意思呢?结论是肯定的。

壘,即累。古籍有“累牛、腾马”。

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高诱注:“腾马,父马也。”陈奇猷校释引王引之曰:“累牛、腾马皆牡也,与游牝正相对。”

蒸,淫也(《广雅》),上淫曰蒸(文选《辩命论》:“以蒸报为仁义”李善注引《小尔雅》)。蒸、腾、累,在这里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男人(雄性动物)对女人(雌性动物)的性交行为,这个意思是由斥逆义引申而来的。即雄性生殖器刺入雌性生殖器之意。

斥、刺为锡铎旁转,音义近。刺探,谓候伺也(《后汉书》李贤注);斥,候也(见上文)。敇,从朿声。敇,或作赦(《集韵》)。螫,蜂蠆行毒螫人也。蜂蠆尾部有刺,可以螫人,所以螫人就是刺人。

腾,从朕声。所以腾有斥逆义(见上“朕”字义)。蒸,或作媵(《易*小过》王弼注:“蒸而为雨”释文),媵,也从朕声。媵,送也,送女从嫁,所以从嫁之女为媵。迎、送二字皆有逆义(见上文)。蒸、腾音义近,皆有斥逆义。蒸,气上貌(《文选》李善注),也是逆义。

下面再分析下“累”字。

累牛、腾马并言,所以,累、腾在这里同义。古籍有“藤蔂”一词,藤,藟也(《玉篇》);蔓莚之类,吴越谓之藤(《慧琳音义》注引《考声》);今江东呼櫐为滕(《尔雅》郭璞注)。藟,葛属,葛蔓也(《汉书》颜注)。诗经有“莫莫葛藟”。葛,从曷声。葛,蔓草也(《玉篇》),蔓延之草(《逸周书》朱右曾集训)。遏,从曷声。抑,遏也(《史记》司马贞索隐)。所以,遏有逆斥义。则葛、藤、藟皆由逆斥义引申为蔓延之义。历来训诂皆蒙蔽于葛蔓、藤藟的缠绕之义,其实蔓延义才是这类草的本义。

腾累、藤藟,实为一词(腾、藤皆从朕声,累、藟皆从畾声),所以,“累”也有斥逆义。

磊,亦作磥、礧(《说文通训定声》),二字音近通。磊,应从石声(按:一般文字中两个以上的文字并列在一起组成的字,皆以该文字为声旁。如朿、棘,棘从朿声;鹿、麤,麤从鹿声)(见《古文字诂林》)。磊从石声,石声字与斥声字音近通,皆为铎部字。拓、斥并与祏通(王念孙《广雅疏证》),拓、斥都有开拓、广远之意。

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中提到“荼”和“鬱壘”二神名的许多异文,如引俞正燮《癸巳存稿十三》:

“漢蔡邕獨斷云:歲竟,畫荼壘,并懸葦索以禦凶。晉司馬彪續漢書禮儀志云:大儺訖,設桃梗、鬱儡。”《玉燭寶典一》引《括地圖》:“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玄中記》又謂二神“左名隆,右名〈上穴下叐〉。”

荼和壘、鬱和儡、隆和〈上穴下叐〉都是历来记载的异文,其中荼、壘、鬱的分析已见上,皆有逆斥义。现在分析一下隆和〈上穴下叐〉。

“隆”,这里应读为“逢”(隆、降二字音近,古籍多互相假借。逄、逢二字古籍也多互通,或是因冬、东部音近通假,或是因形近而误),通过隆—降—逄—逢的辗转讹误所致。

另外,隆、逢二字也具备音义相近的条件。隆,豐大也(《说文》),豐也(《广韵》);逢,假借为豐(《说文通训定声》),逢、与豐古字通(王念孙《读书杂志》)。隆隆,雷声也(《汉书》颜注);逢逢,鼓声也(《诗经》:“鼍鼓逢逢”释文),古籍形容雷声、鼓声每同,如鼓声填填、雷声填填。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 (《楚辞九歌·山鬼》)

 “匪敬伊慕,备物不愆。设虡设业,鞀鼓填填。” (《隋书音乐志中》)

逢,逆也(《尔雅》),迎也(《方言》)。所以逢也有逆斥义。上面说的蜂螫人,蜂、逢皆从夆声,蜂尾部有刺故名之。

〈上穴下叐〉,叐即犮。犮声字和孛声字多通用。

炦,字亦作土孛(《说文通训定声》)。悖,犹逆也(《礼记》郑注)。

炦,气上也(《玉篇》);勃,奋起而上也(王引之《经义述闻》);蒸,气上貌(见上文)。这个义项是由逆义引申而来。

拔,龙葛(《尔雅》),似葛,蔓生,(《尔雅》郭璞注)。拔、葛皆为月部字,所以拔、葛、藤、藟皆为一类草(见上文),皆取于逆斥义。

孛、彗星也(《玉篇》、《公羊传》),孛之状光芒四射如草木枝叶旁出,彗之状光长如帚(《说文通训定声》)。合说则孛、彗同,分说则孛星是向四方辐射、逆射,彗星是想向一方逆射,共同点就是都有向外逆射义。

因此,〈上穴下叐〉,这个字应该是读犮声,有逆斥义。另外还有“蓬勃”一词,是同义复合词。二神左名隆,右名〈上穴下叐〉,就是“蓬、勃”。

还有《文选》宋玉《风赋》有“勃鬱烦冤”,“勃鬱”也是同义复合词。也可证鬱、〈上穴下叐〉同义。

综上所述,“荼”和“鬱壘”(包括异文隆、〈上穴下叐〉)二门神名称的意思,正如历史文献中的金吾、衙将、虞候、击柝、斥候等,都是取警戒、伺候、抵御、护卫、守门等义,其本义皆出于逆斥义。(虞候,说文段注:“驺虞,山海经、墨子作驺吾,皆同音假借字也。”则虞、吾通,所以“虞候”也是斥逆义引申而来。)

隋唐以来文献中有个词“所由”,历来解释很多,但都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的本义。其实“所由”和“荼”、 “鬱壘”等词意思完全一样,就是负责警戒、护卫、执法等的卫士、随从,这从文献的用例可以看出来。

无畏三藏自天竺至,所由引谒,上见而敬信焉。上谓三藏曰:师自远而来,困倦,欲于何方休息耶! (《开天传信记》唐·郑綮)

入朝及退朝不从正衙出入;非公事入中书等:每犯夺一月俸。班列不肃,所由指摘,犹或饰非,即具闻奏贬责。(《旧唐书》顺宗 本纪

敕:比有无良之人,于街市投匿名文书,及于箭上或旗幡上纵为奸言,以乱国法。此后所由切加捉搦,如获此色,便仰焚瘗,不得上闻。 (《旧唐书》)

诏留光远为京兆尹……光远以为贼且逃矣,命所由守神威孝哲宅。(《旧唐书》)

君召万年捕贼官李铭,使促求访。李尉伫立思之,曰:得必矣。出召干事所由,春明门外数里内,应有诸司旧职事伎艺人,悉搜罗之,而绿衣果在其中。(《唐语林》)

许、所二字古籍多通。许,作所(《诗经》:“伐木许许”,《说文》引作“伐木所所”)。许与所,声近而义同(王念孙《读书杂志》)。许,从午声。午声字有逆义(见上文)。

缶、由为一字(《古文字诂林》“”字条),缶,从午声,有逆义(见上文)。

所以,所由,为同音义复合词,由斥逆义引申为指警戒、护卫、执法等的卫士、随从。

另外,隋唐文献里有的“所由”、或“所由官”、“所由吏”等,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由某某负责”的意思,如

判度支赵赞巧法聚敛,终不能给。至是又税屋,所由吏秉笔持算,入人庐舍而抄计,峻法绳之,愁叹之声,遍于天下。(《旧唐书 德宗本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3:05 , Processed in 1.0816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