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34|回复: 0

汉语汉字发展论 ----第五章 汉语发展的轨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汉语发展的轨迹

 

汉语属于人类语言第三阶段的语言,前面所述第三阶段的语言的特性和优点,汉语自然都有,本章不再重述。本章主要讲一下汉语发展的基本轨迹。

中国远古时期分为如下阶段: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 尧、舜、禹。

中原语(后来称汉语)的发展过程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语言发展过程一样,也是从第一阶段走到第二阶段的。大约在轩辕时期,就已经出现双音节、三音节单词了,就已发展成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了,即进入了人类语言的第二阶段。到了黄帝时期,双音节、三音节词的音节开始被缩减。它在距今6000年左右,开始从第二阶段走上了第三阶段。

当时处在人类语言第二阶段的汉语,随着中原人的社会发展,它的诸多缺点越来越明显了,当时的人们内采取了压缩音节、一音多意、变通叙述、利用“语音多载”的规律等等办法来克服诸多缺点。由此不可不免地导致了“同音异意词”的大量存在。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压缩音节、变通叙述的办法,都不如利用“语音多载”的规律的办法优越。于是就自觉地运用它来创建新的单音节词。并逐步将原来的多音节单词缩减为单音节词,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单音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中原语言。

从“容成氏”至“黄帝”以前,还没有文字,采取结绳的方法记事。考古发现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图符文字”,距今有5500年左右。到了商朝(公元前1600年),就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即“甲骨文字”体系了。文字的使用,也加速了汉语从多音节语言向单音节语言的发展。

初期的“图符文字”,笔画复杂,当时的书写工具又很原始,刻画或书写起来是很费时间和力气的,所以,汉族先人就采取用最少的文字来记录最多的事情的办法。就用一个字来表示一个事物或一句话。将原来用两个以上语音表示的事物,用其中的第一音或第二音来代表之,用一个字(间接表示的语音,即约定语音)就行了。如果出现同音问题,就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之。在读这些减音字时,也可以读成多音,也可以读成单音,当出现同音异意词时,又可以用实物或手势、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8:30 , Processed in 1.0516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