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汉字发展的基本轨迹
汉字,是表示汉语言单词的书面符号系统。汉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人类语言第三阶段的语言,汉字也是人类语言第三阶段所对应的典型文字。在第八章里,讲了语言第三阶段所对应的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了避免重复叙述,凡是在第八章已经讲过的一般规律,在本章中就不再重复了。这里只讲汉字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一些特点。
本章分别从汉字的结构发展和体式发展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在这两方面,以前的学者们也注意到了,例如“六书”说。但是,他们仅仅摆出了现象,却没有分析这现象后面的原因和规律。
汉字是在汉人语言处在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二阶段中期发明的。如果从考古发现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图符文字算起,距今已有5500年之久。也是从图形演变过来的,其发展也经历过“图符文字”à“象形文字”->“符号文字”的转变过程。
从图符文字开始,汉人选择了第七章说的发展文字的第一条路径:改进汉语。让语言升入第三阶段。在汉语的拼音原理没有发现之前,要在一个表示单音词的字里,既安上表示词意的笔画,又安上表示词音的笔画,那是不可实现的;又由于语音是多载的,所以唯一可行的文字形式就是直接表意、间接表音和不带语法的形式。
如前章所说的,这种文字形式,在整个文字体系内就缺少了一个表音的子系统,所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字系统了,在文字的三要素 “形、意、音”之间的“形”、“音”之间是断开的,所以不能构成一个记忆联想闭合回路,即使知道了其中的一个要素,另两个要素也联想不起来。例如,人们看到字形,不能直接知道字音该怎么念,或者知道字意也不能直接知道字形该怎么写。所以,人们对每个单字,就得死记其字形和它所表示的语意和语音,比起具有直接表音的文字来,难度增加了几倍。这是不直接表音的文字的主要缺点。这一缺点,直接导致了汉字的不稳定和不断出现“蛇蜕皮”现象。到目前为止的汉字的各种体式,都是只直接表意、而不能直接表音的,所以这一缺点就一直存在至今。
下面就说明这种不断出现“蛇蜕皮”现象的原因、过程和解脱的途径:
社会在不停地前进,新事物就不断地增加,新词就不断地增加;汉字按着“一意一字,意异字异”的规则,有多少个“新词”就得用多少个不同形状的新字来表示之,新字就得无限地增加。但是,当达到一定大的数量时,就出现了两难:笔画的形状是很有限的,在平面图上,不会超过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