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8年04月10日 近日,有关考古专家对山东省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收藏的部分东夷甲骨文进行研究
后认为,这一发现为中国古文字的出现找到了最早期的实物资料,有可能把中国古文字出现的年代前移。
刻有"文字"的这些甲骨,是肖广德于2004年春在昌乐县古遗址上,采集刻有古文字信息载体的古陶片时发现并高价收购的。经分析研究,这些甲骨多为远古时的兽骨,大者盈尺,小不及寸,石化程度较好。具有刻画符号的甲骨文,有的在每片(块)上刻画一个文字,有的刻画几个或多个文字;大部分是专门记事的辞骨,并有少量卜骨;字的位置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内,有的刻在骨臼头上。笔画婉转曲折,刻画纤细,多为弧笔和曲笔,颇似各种形态的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刻写者手法娴熟,行笔果断,整个字体结构层次分明,完全符合文字结构的体式和规律。它与近年出土的丁公、南荡、莱阳等陶文及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单个原始文字和古彝文的圆笔道文字相比较,只是载体的不同,其字型、笔画、结构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考证,这是古东夷人的遗物,出自古东夷地区,经专家定名为"东夷甲骨文"。
生活在山东土地上的古人类,最早被称作东夷人,以鸟为图腾。东夷人创造的灿烂的史前文化从距今8300年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明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有专家通过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研究得出"文字的起源需要综合的社会环境条件,而古东夷地区从它的地理环境与对外频频的文化交流和原有的丰厚的宗教积淀看,正具备这方面的发展优势,因而应能成为东方古汉字起源的中心"。西周初期,一度因天灾人祸而衰退的东夷文化并入齐文化再度辉煌。东夷文化不但是中国大陆本土中原文化的基础文化,而且是整个环太平洋古文化的源头。
近日,经全国著名学者、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等多位专家研究鉴定,认为此批甲骨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出土于古东夷人文化遗迹区,骨质熟化程度较好,人为刻画痕迹明显,多为记事的辞骨。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明显是做了一个记号或记录了一件事,其与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明显不同,说明是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创造的,是一种早于商代甲骨文体的类似鸟虫篆书体的图画文字,甚至安阳甲骨文就是延续着这些脉络,几经繁简演变和发展的。虽然它是一种失传的文字,但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复原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物证。它填补了文字考古史上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应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肖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