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25|回复: 10

新见趣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读陈平原主编的《筒子楼的故事》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感觉挺有意思。其中文章有涉及裘先生的几段,下边录出与诸位共享。

周先慎《世事沧桑话住房》有一段说:

我是住在顶层,同系的裘锡圭先生住三层,袁行霈住二层。裘锡圭常有挂号信,邮递员在楼下大叫很长时间,没有人应,以为没人在家,走了。其实他是在的,只是专心做学问,听不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钻研古文字,他真做到了。这 事我们同单元的住户都知道,而且还传到外边去了,有人当作佳话来传,有人当作笑话来听。

张晓《筒子楼的回忆》有一段说:

筒子楼里除了埋头于书本之外还有乐声,每天晚饭后“晚自习”前,石安石老师悠扬的二胡声总会在楼道里回旋,裘锡圭老师在盥洗室一边洗衣一边旁若无人、字正腔圆地放声高唱样板戏,不满意的句子会反复重唱,这种“艺术”只有筒子楼的居民才能享受得到,也让人难以忘怀。
赵祖谟告诉我,在那不能读专业书的年代,裘锡圭老师把64开本的《新华字典》背下来了,连蹲坑都《新华字典》不离手。朱德熙先生曾对老赵这些中年人说:在你们同辈中,裘锡圭是书读得最多的。文字学课上,裘老师写古文字的板书跟写简化字的速度一样快,我上他的课,笔记总也跟不上趟。70年代后期恢复职称评定,裘老师被第一批由助教擢升为副教授,据说他的业务水平受到郭沫若先生的嘉许。

么书仪《家住未名湖》有一段说:

同样有京剧爱好的还有裘锡圭先生,休息的时候,常常从他的屋子里传出字正腔圆的老生唱腔,裘锡圭先生的母亲是上海人,老太太一副名门闺秀的模样,在楼道了碰到我,说的悄悄话经常是:“小么,给我们錫圭介绍一个女朋友吧,我真发愁,唉……”看到我们家的饭菜简单,有时候还会送回来一碟精美可口的小菜。

同上:

听洪子诚说,19楼不看电视的先生,一个是研究汉语方言的王福堂,一个是裘锡圭——怪不得他们的学问做得那么好,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文革”时,电视台罕见地转播英国BBC乐团在北京民族宫礼堂演出,王福堂先生站在最后,一直看到转播结束,当时的曲目有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什么的。

陈保亚《44楼杂记》中还有关于沈培的一段,也一并录出:

44楼的朋友,串串门,借点鸡蛋面条,是常有的事。大家要在一起聚会喝点小酒,是很容易的事情,也是很开心很向往的事情。每当有这样的晚餐计划或提案,下午就会听到楼道或水房中有人唱着小曲,哼着小调,沈培的房间就会响起克莱曼的盗版光碟钢琴曲,大家都抑制不住暗中喜悦的心情。
发表于 2010-10-21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21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们也要从新华字典做起,蹲坑不离手!
发表于 2010-10-21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裘老师写古文字的板书跟写简化字的速度一样快”,

 向裘老學習!苦練內功!

发表于 2010-10-2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有意思。
发表于 2010-10-22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找書來讀
发表于 2010-11-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盗版光碟,呵呵……

 

裘先生唱样板戏也没人录音啥的?

发表于 2010-11-2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裘先生,难得之人。如今像裘老这样的学者,还有几个?

发表于 2010-11-2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發一下:沈培老師是吉他手

发表于 2010-11-27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些学问大人物,还玩吉他这种不严肃的东西、感觉与现实不符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1:37 , Processed in 1.0621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