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高度推崇的子弓就是孔子亲炙弟子仲弓,此论为杨倞(唐)、吴莱(元)、汪中(清)、清俞樾等所持,当代学者持此论者亦有数十见。
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考诸史料可知子弓是子弓,仲弓是仲弓,两名实指两人,非指同一人,不可混淆。“仲弓”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仲弓或写作中弓,此是音同形近而误书或通假所致。在孔子的教学圈里他与冉求(字子有)、冉耕(字伯牛)是同宗,故《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冉求是冉雍的“宗族”、冉雍是冉耕的“宗族”。字子有的冉求又称冉有,如同字子我的宰予被称宰我、字子渊的颜回被称颜渊一样;冉有在《论语》中还被尊称为“冉子”,可能是其自己弟子所记。
考《史记》、《家语》等,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三人的年龄递小。史载冉求“少孔子二十九岁”,冉雍的年龄据廖名春2005年的研究论文说当与子路相近且当长于子路(子路小孔子9岁);再据冉求→冉雍→冉耕三人前者属后者“宗族”这种史迹记述方式以及《论语》中冉耕患疾而孔子亲探的事迹,可推定冉雍少于冉耕。有学者据孔子以“犁牛之子骍且角”喻赞仲弓以为伯牛、仲弓或为父子关系,此不然。孔子的冉姓弟子还有冉孺(子鱼)、冉季(子产),其中冉孺少孔子50岁,但两人受业事迹等已不可考。厘清孔子冉姓弟子的身份及身份关系,则冉雍的角色就可以明晰起来。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仲弓被《论语》尊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然实际生活皆窘迫,故东汉徐幹《中论》称此四人为“不得者”。德行仁厚但出身尤卑下的仲弓,《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记其与孔子对话3次,分别是问政、问仁、问子桑伯子,问政则近于500余字的上博楚简《中弓》,另《家语》还记600余字的仲弓向孔子问刑政。《家语》曰:“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史记》曰:“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后汉书》卷三曰:“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子犹诲以贤才问以得人,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这大体是我们目前可考知的仲弓基本情况。
子弓这人在儒家《十三经》里无记述,目前在先秦创作的著述里唯一能读到的就是《荀子》对他的记述,而且这种记述非同小可,因为荀子把子弓拔到了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圣人”位置并以“孔子—子弓”的学术体统来抨击“子思—孟子”之学说体统。在《非十二子》篇,荀子说:“……案饰其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又说:“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非十二子》)“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儒效》)荀子如此推崇子弓,可除《非相》篇“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提到子弓的个子不高或矮小外,对他的详细相貌及家庭出身、生活经历、思想学说等一概未明述,以至两千多年后的今人实在难知晓子弓系何许人。
不幸而万幸的是,《史记》、《汉书》这两部正史记录下了子弓传播孔子易学的重大信息,从而将子弓于中国思想史的贡献、于儒家学说的贡献永录于汉青之上。司马迁《仲尼弟子列传》曰:“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班固《儒林传》曰:“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司马迁所知的“孔子→瞿→馯臂子弘→矫子庸疵→周子家竖→光子乘羽→田子庄何→王子中同→杨何”之孔易谱系与班固所知的“孔子→商瞿子木→桥庇子庸→馯臂子弓→周醜子家→孙虞子乘→田何子装→王子中同→杨何”之孔易谱系大体相同,唯馯臂氏作子弘或作子弓,且前书为二传,后书为三传。东汉末的《汉纪》传易谱系同《汉书》,显系抄自《汉书》,不录。《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迁父“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则司马迁与孔子易学有嫡传性继承关系,且司马迁早班固近200年,故《史记》所载谱系胜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