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全集》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著名的中国现代史学家、民间文艺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教职。顾?p>??刚教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总计8类62册,共计2500万字的《顾颉刚全集》(以下简称“顾集”)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12月25日,由中华书局、社科院历史所、北大国学院联合举办的《顾集》出版发布会暨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3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香山饭店举行。
出版方:全集核心是古史论文集
顾颉刚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和红学家。1923年,他和钱玄同讨论古史时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在学术界引起革命性震荡,随着《古史辨》的陆续出版,引起了当时学术界对古代史料真伪的考辨,形成了“古史辨派”,为中国史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促成了中国史学步入新时代。
《顾集》责任编辑俞国林介绍,全集分8类62册,其中日记部分收录了顾颉刚1921年至1980年所有日记,书信部分收录顾颉刚书信1800余封,而《顾颉刚读书笔记》近600万字,全集最核心内容则是《古史论文集》。
整理者 顾潮:整理父亲著作30年
来自顾颉刚生前工作单位,社科院历史所的王震中介绍说,顾颉刚留下的学术论文、古书笔记、书信、日记等这项整理工作由王煦华先生和顾潮姐妹承担,因为数量庞大、而且出版的用费过巨,“全书的整理编纂历时20多年之久,由九五项目移到了十一五的出版项目。”
顾颉刚的女儿,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顾潮说,“这部《顾集》的出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父亲1980年去世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王先生和相关的同志就开始整理他的内容了,到90年代的时候,整理的工作初见成效,就商谈了相关的出版事宜,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得到了学术界很多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始终没有放弃出版《顾集》的愿望。直到2005年初,这项工作才得以出版,终于能够实现我父亲的心愿。由于他的著述文字还有特别多的书信,这次没有能够收入进去,就是这个全集整理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发现了他的一些书信。父亲生前经常说,一个人的生命固然可以有所成就,但是不可能有全部的成功,所以在学术的发展上,自己必须比前人迈进一步。我想,《顾集》的出版和发行,就是可以启发后人继续前行。我深深地希望《顾颉刚全集》的出版,能够为我国的历史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界 袁行霈:实现了他的宿愿
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在发言时称,“顾先生所受到的西学影响,可以归纳为理性与科学两点,理性是就治学态度而言,科学则是就科学方法而言,这中治学的传统所形成的怀疑精神,使得顾先生成为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在他的寓所里,顾先生充满感情地向我说起他的200册读书笔记,这些读书笔记中,包含着他60余年的心血,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可惜的是顾先生生前并没有看到它们出版,30多年以后,中华书局将它们印行,这不但实现了顾先生的宿愿,更为大家提供了学习近代史的机会。”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黄进兴因故未能与会,他发来贺电称,“顾先生一生风险历史研究,实属开创性的学者,在史实与资料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顾颉刚全集》之问世乃学界盛事。”
■ 内容介绍
●顾颉刚日记
十一卷,十二册
顾先生日记始于1913年10月,自1921年起至1980年12月17日(去世前八天),基本不间断。日记不仅是顾先生“生命史中最宝贵之材料”,更是近现代学术史、社会史重要组成部分。
●顾颉刚书信集
五卷,五册
顾先生一生留下大量书信,此次所收约一千八百通。其中一部分是原信,另一部分是录副本,还有一些是底稿及为数不多的发表于报刊者。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