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 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七藝林七 余前作《史籀篇疏證序》,疑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並以秦時古器遺文證之。後反覆漢人書,益知此說之不可易也。班孟堅言:“《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文字多取諸《史籀》篇,而字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許叔重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文字,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秦之小篆本出大篆,而《蒼頡》三篇未出大篆、未省改以前,所謂秦文即籀文也。司馬子長曰:“秦撥去古文。”揚子雲曰:“秦刬滅古文。”許叔重曰:“古文由秦絕。”案:秦滅古文,史無明文。有之,惟一文字與焚《詩》、《書》二事。六藝之書行於齊、魯,爰及趙、魏,而罕流布於秦,猶《史籀》之不行於東方諸國。其書皆以東方文字書之。漢人以其用以書六藝,謂之古文。而秦人所罷之文與焚之書,皆此種文字,是六國文字即古文也。觀秦書八體中有大篆無古文,而孔子壁中書與《春秋左氏傳》,凡東土之書,用古文不用大篆,是可識矣。故古文、籀文者,乃戰國時東、西二土文字之異名,其源皆出於殷周古文。而秦居宗周故地,其文字猶有豐鎬之遺,故籀文與自籀文出之篆文,其去殷周古文反較東方文字,即漢世所謂古文。爲近。自秦滅六國,席百戰之威,行嚴峻之法,以同一文字,凡六國文字之存於古籍者,已焚燒刬滅,而民間日用文字又非秦文不得用。觀傳世秦權量等,始皇廿六年詔後,多刻二世元年詔,雖亡國一、二年中,而秦法之行如此,則當日同文字之效可知矣。故自秦滅六國以至楚漢之際十餘年間,六國文字遂遏而不行。漢人以六藝之書皆用此種文字,又其文字爲當日所已廢,故謂之古文。此語承用既久,遂若六國之古文即殷周古文,而籀篆皆在其後,如許叔重《說文序》所云者,蓋循名而失其實矣。 錄入時錯誤難免,讀者細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