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41|回复: 7

甲骨文研究爱好者董来运,欢迎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来运:男、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民间甲骨文研究者,居住河南省三门峡市,20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甲骨文,独创从民族学、民俗学、人类社会学等角度探究汉字的文化起源,著有《汉字的文化解析》一系列书以及《甲骨文新考》、《虢国封国考》、《虢国地理范围考》、《虢仲世家考》等一系列学术论文。

欢迎交流   dong.huzai@163.com

研究观点: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钩沉方块汉字背后的历史”

  “从古至今,许多汉字的研究专家和专著,都从根本上错了。”

  “研究汉字的起源,必须联系古人类的生活实际,这样汉字的起源研究才能走出猜想的误区,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用一种新的方法,即文化解析的方法,对甲骨文和金文重新进行考释,得出了很多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看法、新结论。这种新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汉字起源于古人的社会生活,即古人是依据自己的社会生活造出了汉字。因此,对甲骨文、金文的考释,应由传统的从文字到文字的文字解析,发展为从古人的社会生活到文字的文化解析。只有这样才能揭开汉字与汉文化的神面纱,真正领略其伟大与奇妙。”

 

代表著作《汉字的文化解析》

       作者: 董来运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号: 9787532532414

  发行时间: 2002年09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汉字的文化解析》书目  

  一、刻木为信

  二、结绳记事

  三、滴漏计时

  四、文身习俗

  五、地母崇拜

  六、葫芦祖先

  七、头颅崇拜

  八、灵魂观念

  九、丧葬习俗

  十、古代奴隶制

  十一、古代刑罚

  十二、歃血为盟

  十三、水上交通

  附一:主要参考书目

  附二:甲骨文著录简称表

 

发表于 2011-3-3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高中教师的“汉字情结”

□ 本报记者 杨仲勋
通 讯 员 朱效红/文图
与汉字研究结缘
董来运,现年62岁,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三门峡市第一高中退休历史教师。因专业和地域关系,他对当地历史非常感兴趣。三门峡属古虢国封地,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成语和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1992年虢国车马坑的出土更使这个因万里黄河第一坝而生的城市闻名遐迩。然而对于虢国封地、国君、历史地位,甚至“虢”字的起源和本义等,学术界都一直争论不休。
董来运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生长在本乡本土的历史教师,有义务去解开这些历史谜团。
正是在深入研究虢国历史的过程中,董来运对甲骨文这一被认为是汉字起源的神秘符号产生了浓厚兴趣。1995年,参加河南大学校友会时,历史系师生出版的《古文字简编》成了他研究甲骨文的启蒙老师。
从此,董来运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考古专著,实地到虢国墓葬群和其他考古遗迹考察,并参考民族学、民俗学、训诂学等诸多学科,先后写出了《虢国封国考》《虢国地理范围考》《虢仲世家考》《甲骨文新考》等论文,逐渐在全国汉文字研究界崭露头角。
2001 年8月,董来运应邀参加由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与会,而非专业人士只有他一人。会上,董来运锋芒毕露,喊出了“许慎和郭沫若在汉文字的研究上都有错,汉字研究的‘六书’理论不科学”的声音,一时语惊四座——
“许慎没见过甲骨文,是‘以字解字’,而郭沫若研究甲骨文时受到汉字起源这一根本问题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其受传统文字学观念影响,从传统定义和传统文化出发诠释汉字,而不是从先民实际生活出发去研究字源、字义,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一些观点是不符合汉字本义的。”
…………
董来运有理有据的发言在会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学者善意提醒:“你这样不知深浅,指斥权威,今后在这个圈子里如何发展?”但董来运秉持个性,始终坚信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会后,他被聘为烟台大学汉字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一个汉字就是一件出土文物
董来运说,某个汉字的形、音、义究竟是什么,要从古人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答案。解析汉字,从文字到文字,“以字解字”是不行的,应该“以实解字”“以史解字”,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董来运信手拈来一个例子 —— “一个‘臣’字,其本义是什么,为什么有臣服义、君臣义?”
古往今来,汉字大家对“臣”字的解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歧颇大。许慎《说文解字》说:“臣,牵也,事君也,像屈服之形。”没有说清,后人不满意。郭沫若说“臣”像“竖目”之形,人低头则目竖,所以“臣”有臣服义。这就是流传很广的“臣”为“竖目”说,不少人信以为真。
但董来运不以为然。
经多年潜心研究,他发现,“臣”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都类似于人的肾脏,故提出“臣”乃“肾”(繁体的“肾”字含“臣”)之本字的新解析。他说,《韵会》有云“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古人称睾丸为外肾,故把奴隶社会被阉割的男性奴隶称为“臣”,奴隶必须服从主人,此后才引申为臣服、君臣之义。只要明白了“臣”字起源,“宦”“坚”“贤”“竖”“紧”等20余个过去无法解释的同字根汉字(其繁体写法都含有“臣”),都可以找到与男性生殖相关的意义。
…………
董来运认为:“汉字全方位地蕴涵着古代社会的文化信息,不能把它视为单纯的文字符号,而应把它看成是有血有肉的文化符号。一个汉字就是一件出土文物,每个汉字都是这样,都承载着古代社会某一方面的历史。”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解释过汉字。
2002 年9月,董来运的《汉字的文化解析》一书甫一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该书列为年度重点推介书目。2003年年底,国内汉字研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武汉大学夏渌教授还向董来运发来贺卡,与其交流有关汉字的起源问题。
2004年3月初,董来运再次接到总部设在天津南开大学的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邀请他参加当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立志解决小学生识字难问题
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说:“如果我们解决了小学生识字难的问题,使识字难变为不难,其意义并不比放一颗卫星小。”
董来运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汉字。“在普遍的思维定势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求助于字典、辞典。但从《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玉篇》《广雅》《正字通》乃至清代的《康熙字典》,甚至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有一个通病,即基本上都是只说某字有某义,而不说某字为什么有某义。于是人们对于每个字的字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死记硬背。这就造成汉字难学、难认、难记。”
出于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董来运立志解决小学生识字难的问题。他说:“汉字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忠实记录。作为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我有义务将这项工作做到底,
发表于 2011-3-3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好歹是历史系毕业的,应该懂得如何理性思考问题,隔行如隔山,建议先生还是多听取专业领域人士的意见。
发表于 2011-3-3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如今,真是嘛人都有啊。剛剛炒完了葉教授,這又來了董大仙。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教授是谁呀?

我只是董老师的学生,很了解他,他几十年如一日在书斋中度过,痴迷于甲骨文,

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有必要将他的一些观点传播出去;

所以来此论坛注册了一下,

仅仅交流目的别无他

拍砖的还请手下留情。

老先生现在已经60多岁,最近还是偏头痛,仍坚持笔耕不辍,

仅此精神就值得我辈敬仰!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学术研究

个人认为还是百家争鸣

3楼和5楼童鞋如此迷恋权威专家

很难想象以后还会有什么发展思路

发表于 2011-4-1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搞了半天不是老先生本人啊。那算我没说。呵呵。比起古文字权威,我更迷恋美女。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来错地方了

如果迷恋美女就没有必要在此论坛里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3:22 , Processed in 1.0610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