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粗讀了一遍,明顯感覺釋文和注釋的質量很高,足見清華的學者們態度之認真、工夫之扎實,先贊一聲!
當然,白璧微瑕,字詞等方面似乎偶爾有一些小問題,現將草就的一些陋見貼出來,與大家討論,歡迎拍磚!
簡9:“晉人焉始啟于京師,鄭武公亦政東方之諸侯”
整理者引文獻,將“啟”解為啟土,即開拓疆土。這種解釋似乎難以理解。在周之京師,晉人如何開疆拓土呢?我們認為這里“啟于京師”是開始參與周之政事的意思。
簡29:“文王以北啟出方城”,“啟”下點斷為好。
簡34“我句果入,使君涉河,至於梁城”。句整理者讀為後。今按,此字亦可讀為苟,意為如果。果意為最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此句言如果我最終能夠成功當上國君,則給君如何如何的報酬。
簡45:鄭降秦不降晉,晉人以不憖。秦人豫戍於鄭。
按:豫可讀為舍,謂舍鄭之圍。“豫”下應當斷開。本篇“豫”字四見,另外三處(簡42、52、117)均用為舍。
簡57:“徙之徒”
原隸定為,注:從聲,疑讀為林,西周金文“林鐘”之“林”即多從作。按:此字見於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篇末(甲本簡9、乙本簡9),辭例為“先君靈王乾溪云~”。“云”學者多讀為隕或殞,“~”則有多種讀法,此不具引,大致是將“云~”一詞理解為殞命一類意思。也有學者讀為“云爾”(復旦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復旦網2008年12月31日;季旭昇《上博七芻議》,復旦網2009年1月1日;凡國棟《上博七校讀雜記》,简帛网2009年1月8日。),[1]我們認為是對的。凡國棟先生說:“云爾”疑當作虛詞來看待,常用于语尾,表示如此而已之意。“云爾”解釋作虛詞,則既能達到勸諫的目的,又爲楚先王有所諱。“為楚先王有所諱”是很有道理的,其餘讀為“隕殞~”的讀法正是在這一點上有所欠缺。
然則,本篇“”的釋讀應該從“爾”聲字的方向考慮。
簡71:“齊人為成以骼玉與淳于之田”
原注釋云:此句疑應乙為“骼(賂)以(甗)、玉與淳于之田”。這種處理恐無甚依據,原句自可講通。
簡101:“晉與吳會為一,以伐楚,方城,遂盟諸侯於召陵”。簡113“晉師長城句俞之門”。
今按:此字又見郭店老子甲組簡27,辭例為“~其兌,塞其門”(郭店老子乙組簡13作“(閉)其門,塞其兌”)。綜合這些辭例可見,讀為閉應該是合適的。但簡101的辭例具體如何理解,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簡103末字,原隸定為從人從勺。按:當隸定為從尸從勺,參看《字形表》246頁從“尸”諸字及244—245頁從“人”諸字。
簡133:“(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