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繫年》臆札
【1】.第一章第3簡:共伯和歸于宋。
原整理者以爲:簡文“宋”係“宗”字之誤,“宗”指其宗國,即衛。
按:宋,心母冬部;宗,精母冬部;二字古音極近,故它們之間更有可能當屬通假關係。
【2】.第三章第15簡:世作周。
原整理者以爲:,字似從尸從山,疑即《說文》“仚”字,在曉母元部,在此讀爲匣母元部的“扞”,《左傳》桓公十二年杜注:“衛也。”
按:若原整理者此釋不誤,則字當讀爲“翰”,字又作“幹”、“榦”、“”。《詩經》中“翰”字多見,如《小雅·桑扈》“之屏之翰”、《大雅·文王有聲》“王后維翰”、《大雅·板》“大宗維翰”、《大雅·崧高》“維周之翰”、“戎有良翰”、《大雅·江漢》“召公維翰”等。
聞一多先生認爲:
《說文》曰:“,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倝聲。”相承皆用幹。、垣聲近,蓋本一語。爲凡垣之通稱,而許君以爲井垣專字,非也。《詩》“翰”字當爲“(幹)”之假借。《桑扈》篇“之屏之翰”,“翰”與“屏”並舉;《板》篇“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宗子維城”,“翰”與“藩”、“垣”、“屏”、“城”並舉;《崧高》篇“維周之翰,四國于蕃(藩),四方于宣(垣)”,“翰”與“蕃”、“宣”並舉,皆複文也。……《江漢》篇“召公維翰”,……“翰”亦當訓爲“垣”。
同時,聞一多先生指出,《兔罝》篇“公侯干城”的“干”爲“閈”之省,亦“”也,亦當訓爲“垣”。而毛傳將“干”訓爲“扞”,以名詞爲動詞,失之尤遠。【聞一多著,呂明濤箋注:《聞一多詩經講義稿箋注》,第106-107頁,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1月。】
若原整理者將“”讀爲“扞”的意見可信,則字在簡文中當讀爲“翰(幹、)”,其義與“藩”、“垣”、“屏”、“城”等字接近。而原整理者訓“扞”爲“衛”的意見,因在“世作周”句中“”字顯然是作名詞用的,故其說與聞一多先生所指出的毛傳“以名詞爲動詞”之失正同。
【3】.第四章第20-21簡:戴公卒,齊桓公會諸侯以城楚丘,□【20】公子啓方焉,是文公。
按:最後一字模糊不清,原圖版作“”,原整理者以“□”代之。與第29簡的“歸”字形“”相比較,兩者筆劃較爲接近,故此字有可能是“歸”字。“歸公子啓方焉,是文公”,上句言啓方“奔齊”,這句說“歸”,從文義上看也很合適。
【4】.第十三章第64簡:趙旃不欲成,弗召,于楚軍之門。
原整理者釋“”字爲“射”,並引清華簡中其它的“射”字形爲證,當可信。原整理者根據《左傳》的相關記載“趙旃夜至於楚軍,席於軍門之外,使其徒入之”,以爲“”字在此讀爲“席”,“席”與從射的“謝”、“榭”同爲邪母鐸部。
按:從音理上說,“射”、“席”確實音近可通,然這種對簡文文意的理解恐還可商榷。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此次晉楚之戰前,兩國本來已經定下結盟之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