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安先生對古文字中的“役”字有過討論【參趙平安先生《說“役”》,“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繼承、開拓、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北京大學,2010年8月26-30日;又载《语言研究》2011年第3期;其基本觀點又見所撰《談談出土文獻整理過程中有關文字釋讀的幾個問題——以清華簡的整理爲例》,載《出土文獻研究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第194-195頁,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2011年11月26-27日】。
劉洪濤先生釋上官登銘文中的“()”字爲“役”【參劉洪濤先生《釋上官登銘文的“役”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1-2-16】。
據此兩篇文章及其所舉的字形,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爲金文中如下的字是“役”字呢?
《金文編》附錄下068(第1178頁):
(~父乙尊)(~作父丁卣)(公史~簋)()
(盂)()(克鼎)
清華簡《夜》10號簡:“蟋蟀在堂,(役)車其行”的“役”字,除去“辵”部餘下的字形若如趙平安先生所說是旌旗之形的話,則上述金文中的“”形除去“辵”部餘下的字形顯然是旌旗之形,與楚簡中的“役”字形符合,釋爲“役”似無不可~
附:趙平安先生先生文中所舉之字例轉引如下:
郭店简《五行》45号简:“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也。”此句见于马王堆帛书《五行》,相应的字作“役”。
上博简《容成氏》3号简:“凡民俾者,教而诲之,饮而食之,思百官而月青之。”李零先生释为役。
《容成氏》16号简:“当是时也,疠不至,妖祥不行。”李零先生释为役,读为疫。
清华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