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91|回复: 0

[上博简] 上博九《陳公治兵》簡13中的“鑲”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博九《陳公治兵》簡13中的(△),海天遊蹤先生疑為“𨪐”的訛變或省體,紫竹道人和无斁先生認為其右旁為“兜鍪”之“兜”。兩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證據都不充分。

古文字中的“𤕦”字或作:

A(樂子,《集成》4618    B(《先秦貨幣文字編》29頁)

C(弔尸鎛,《集成》285.6    D(弔尸鐘,《集成》276.1

上揭“𤕦”字居於字形中間像人頭頂某物的部分,是其聲旁,該聲旁有著比較古老的來源,作為獨體字和偏旁在甲骨文中就已頻見。CDC的聲旁比較原始,D的聲旁顯然是從C的聲旁演變而來的。由CD聲旁的變化,如果發生在AB上,AB聲旁經過演變之後形成的形體,與△的右旁顯然十分相似。

我們認為△的右旁就是“𤕦”的聲旁,△為從“金”,以“𤕦”的聲旁為聲的字,很可能就是見於《說文·金部》的“鑲”字的異體。

△在簡文中當讀為“鈴”。

《莊子·徐无鬼》之“豕零”,《經典釋文》云“司馬本作豕囊”。“零”從“令”聲,“囊”從“𤕦”聲。據蘇建洲、趙平安先生研究,傳抄古文“兢”與“𤕦”語音關係密切。《說文·兄部》:“𠓆……讀若矜。”“兢”與“𠓆”為一字,古文字材料中的“矜”從“令”聲。

簡文中△與“鉦”連言,當與“鉦”具有相似性。“鈴”與“鉦”相似。《說文·金部》:“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段注:“鐲、鈴、鉦、鐃四者相似而有不同。”△在簡文中用於治兵,“鈴”在古兵書中也有用於治兵的記載。《尉繚子·勒卒令》:“金、鼓、鈴、旂四者各有法。……鈴,傳令也。”又“不聽金、鼓、鈴、旂而動者有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0:23 , Processed in 1.0614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