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63|回复: 8

《上博簡“臧罪”音釋》一文之補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拙作《上博簡“臧罪”音釋》(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38)認為“臧罪”即“中罪”,並論及“中”字讀入陽部。今偶檢陸宗達先生《說文解字通論》,發現有下面一段話:

中字在先秦時代音讀已并入唐韻。《禮記·鄉飲酒義》:“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中字訓藏,這是用聲訓的方法,也就是用同音字來解釋字義。

予多年前曾熟讀其書,寫此文時失引是很不應該的。又章太炎先生討論《禮記》“升中”時亦曾論及“中”字讀入陽部,當時為免枝蔓,未加引用,擬於修改稿加一注說明。

发表于 2013-5-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疋 于 2013-5-9 09:42 编辑

案“中者,藏也”,乃釋義,非“用聲訓的方法,也就是用同音字來解釋字義”也,《禮記•鄉飲酒義》曰: ++賓必南鄉,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産萬物者聖也;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北方者冬,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

 這其中的“春之為言蠢也”、“夏之為言假也”、“秋之為言愁也”、“冬之為言中也”,顯然才是聲訓。《尚書大傳》曰:

祭之爲言察也,察者,至也。

與“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文例全同,由此可知陸氏之說絕不可從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蓬生 于 2013-5-11 12:53 编辑

感謝小疋先生批評!

蓬生不敏,有三點疑問,還望先生明示:

1您的意思是說陸先生和在下都不知道“冬之為言中也”是聲訓嗎?

2為什麼“冬之為言中也”是聲訓就可以斷定“中者藏也”不是聲訓呢?

3“用同音字來解釋字義”不算釋義嗎?

发表于 2013-5-1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疋 于 2013-5-11 17:44 编辑

嗯,首先聲明,陸宗達先生是黃侃先生的高弟、傳人,您也精研聲音訓詁,怎麽會不知道“冬之為言中也”是聲訓呢,這個意思,俺實在沒有。。。

俺引《尚書大傳》的“祭之爲言察也,察者,至也”與“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文例相同,已經足以證明:“中者,藏也”,明明是義訓。而所謂的聲訓,二字或是同音,或是雙聲,或是疊韻,而“中”、“藏”二字之聲、韻,據淺末所知,古今皆不相近,怎麽會是聲訓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小疋先生回覆!

一條訓釋材料是否聲訓,在前人沒有指明的情形下,主要依靠學者的判斷,而學者判斷的依據則是他們自己的古音學知識。章太炎、陸宗達先生跟您的判斷有所不同,我想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他們跟您的古音學知識有所不同。


顏師古《匡謬正俗》曾指出樂府詩《蘭草自生香》的“中”字“音之當反,音張。今山東俗猶有此言,葢所由來遠矣”。章太炎先生在《文始》中論證“中”古音可讀入陽部,陸宗達先生即承其說而來。蓬生不自量力,在拙作《上博簡“臧罪”音釋》中又補充了幾例先秦至漢魏“中”字與陽部字押韻的資料。如果這些並非完全不可信,則根據先生回覆中“疊韻”亦可構成聲訓的說法,其條件也已基本滿足。

二、“中”字訓“藏”不像是普通的意義訓釋。

查《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中”字都沒有“藏”的義項。

這兩點是否可以構成聲訓的足證,可以討論,但是否不要先忙著做“陸氏之說絕不可從也”這樣的結論呢?

還要特別謝謝您在回覆中對我的鼓勵!您在回覆中說,您知道“中”和“藏”的古今音,尤其是斷言“中”和“藏”古音不相近,這對我來說,實在有點可望而不可及。以我目前的古音學知識,我只敢說某音跟某音相近或相通,而不敢說某音跟某音不相近或不相通。我希望今後加倍努力,儘量縮小跟您的差距。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以為《尚書大傳》的“祭之爲言察也,察者,至也”與“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文例相同,因而推斷後者非聲訓。 我以為,辭例固然可供參考,但亦恐非事之必然。我們不妨也用《尚書大傳》的辭例來加以說明: “嚳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美譽醇然,若酒之芬香也。堯者,髙也,明也,言其隆興煥炳最髙明也。舜者,准也,循也,言其准行道以循堯緒也。”按辭例,“成”與“嚳”、“明”和“堯”語音似都不相近,我們因此可以說“循”和“舜”語音不相近嗎?
发表于 2013-5-1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的古音知識淺薄,說來慚愧,只看過王力先生的書,當然沒法跟章黃及其嫡傳相比,——簡直就不應該有比的這種想法,想法就是極其荒謬滴。。。

但忽然看到陸宗達先生的“鷸和皇古音相同”(《說文解字通論》,128頁),嗯,那“中者藏也”要不是聲訓,是沒天理滴!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這種“王顧左右而言他”和“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招數固非我輩可及,但也實在不敢恭維。
您確信這世界上有沒有說過錯話的學者,您確信王力先生沒有說過一句錯話?您確信自己沒有說過一句錯話?
您果真自信,請您用實名跟我討論!
发表于 2013-8-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气,
   先生们要多教导,鼓励我们这些后辈们(特别是我们这些喜欢读书的,喜欢古文化的),后辈们有什么做的不好,不对的地方(特别是言语的不当,不成熟),希望先生们不吝教诲,多多包涵。后生个人认为读书人纵然要有骨气,更应该把这种骨气运用在学术研究中,运用在文化事业上面(纯属后生个人想法)。{: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9:14 , Processed in 1.0549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