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上不肯弄新的给俺们看,俺就先弄份旧的吧 【内容摘要】 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清末民初的反封建思潮和新传入的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挣脱传统经学和史学的束缚,主张凭自己的理性对古代典籍和古史传说的真伪和时代作全面的深入考辨。这种精神是非常好的。但是由于考辨方法上的缺陷和资料的不足,他们的具体见解有很多问题,在很多地方疑古过了头。他们的错误和偏颇不断有学者加以指出,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秦汉和先秦时代墓葬中陆续发现了不少古书,证明他们对古书真伪和时代的见解,有很多不符事实,给古书搞了不少“冤假错案”。因此在学术界掀起了反疑古之风。国外有些学者认为我们正在从“疑古”回到“信古”。他们的看法当然是片面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确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地具有全面否定疑古派而回归于“信古”的倾向。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应该审慎地利用新出土的先秦、秦汉文献资料,客观地检验疑古派在古籍和古史方面的各种见解,在批评、抛弃其错误见解的同时,充分吸取其合理的见解,绝不能走信古的回头路。 在这个简短的报告里,我们将通过实例指出在古籍真伪和时代问题上,不能把问题简单化,更不能没有实证地恢复某些已有定论的伪书的名誉,借平反真“冤狱”的机会搞“一风吹”。在古史方面,应该承认古史辨派的某些重要观点是基本上合理的。我们将根据新出土的先秦文献,论证顾颉刚认为我国古代各族几乎出自黄帝的大一统帝王世系,是战国时代各族不断融合、各国逐渐趋于统一的大形势的产物的见解,基本符合事实。 我们应该“走出疑古时代”。这是为了更好地“释古”,而不是回到“信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