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93|回复: 0

“六书”与初中语文汉字教学----该文已公开发表,只是还不太明确是否有价值,特发出来,望各位提提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文已公开发表,发表时因版面问题,删掉了一千余字。只是笔者还不太明确本文是否有价值,特发出来,望各位提提意见!见笑了!

 

主题词:汉字是汉民族语言的记录载体,他所记载的不仅仅只是汉语,也因为它独特的形体和表意特征,汉字也就直接或间接的记录着汉民族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也是汉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因此,学好汉字对汉语学习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简便快捷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汉字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试图从汉字“六书”的角度,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古代汉语知识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
关键词:汉字,教学,六书
一、综述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是语言的物质载体,而语言是文字所记录的内容。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克服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文字通过记录“音”(能指)或者记录“义”(所指),来记录语言。语言和文字的不一致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有其各自的变化形式。语言和文字按着各自的特点演变的同时,又有着一致性。语义将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和字形(文字的物质外壳)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联系起来。
汉字是汉民族语言的记录载体,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表示好几个音节,但是独立地看,每个汉字必定是表示一个音节的,必定是表示一个语素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同时,汉字系统的字数,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千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千5百个。汉字的结构复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汉字笔画很多,以7千个通用汉字为例,笔画在7画至15画的多达5千以上,最多的一个汉字笔画多达36画;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字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而且结构单位的组合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几种,部件组合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等,而且很多字往往是几种方式的总和,结构就更复杂了。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按一个方向行进的。所以学习汉字,只知道笔画部件,不知道结构方式,依然无法把一个字写出来。而且汉字结构中可以说是没有表音成分,虽然汉字系统中有数量众多的形声字,但是形声字的音符并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很多依然是可以独立成字的,更主要的是,现代汉字形声字的音符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表音作用,有的音符在一个字中可以表音,在另外一个字中不能表音,这种种情况夹杂在一起,很难判断,例如“台”在“抬、胎、邰”中是表音的,在“殆、怠、迨、治、冶”中虽与读音有某些联系,但是不完全表音。在用“台”的读音就会出现错误。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要学生想把汉字学习好,教师想要把汉字教好,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单单从一个个具体的汉字入手,要着眼于汉字的整体,从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入手,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
二、汉字和“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字形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虽然不是古人造字的法则,而是后人在使用汉字时根据其特点归纳总结出来的汉字的造字和使用的六种规则。我们的汉字的教学可以尝试着从六书入手,让学生先去了解部分汉字的产生和使用的根源,然后再来学习具体的汉字,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汉字为例,结合“六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三、“六书”与初中汉字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在知识范围、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遇到事务喜欢刨根问底等。这些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成为我们这种教学尝试的前提条件。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六书”之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所以我们的尝试主要从造字方法入手,来探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汉字学习当中的应用,而转注、假借我们暂时不做涉及,将另文进行讨论。
(一)象形与汉字教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事物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具四肢和龟甲,“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鸟”则是一只侧有丰羽、下有肢爪的飞鸟,“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车”字是中有车座、侧有轮子、再加上轮轴贯穿其中的对称字;“乐”字则是大鼓小鼓等乐器置于架上的象形字;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教学实例:
“户”字教学
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原文和课下注释中“户”字同时出现两次,分别为:1、上册教材第20课《山市》,97页“窗扉皆洞开”的脚注“○16〔窗扉〕窗户”;2、下册教材第10课《木兰诗》,64页“木兰当户织”的脚注“○3〔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在《山市》的注释中,教材的编者将“窗扉”解释为“窗户”,而“窗户”在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213页解释为“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窗的窗,这一种具体的事物。注释中的这一解释似乎稍欠妥当。《说文解字》载“扉”,“  ,户扇也。从户非声。甫微切”,也就是说“扉”是户上的一扇。而“户”又是何物呢?《说文解字》载“户, ,護也。半门曰户。象形。凡户之属皆从户。侯古切。”也就是说“户”是单扇的门,类似于我们现在室内的门(含有门框),而“扉”也就是室内的单扇门(不含门框)。在现代汉语中窗户是一个词,是由“窗”和“户”组成的偏义复合词,专指“窗”这一种具体事物。从全文内容看,作者要表达的应该是:楼上的门和窗都开着。因此,该处的注释稍欠妥当的,应该为“○16〔窗扉〕窗、户”。相比较而言《木兰诗》中将“户”解释为“门”就恰当的多了。
(二)指事与汉字教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也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中含有绘画较抽像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一”、“二”、“三”、“亖”(四的古文)则由一、两、三、四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份。
教学实例:
“卒”字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伤仲永》,38页“卒之为众人”中出现“卒”字,注释中并没有给出解释。初中生在这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说文解字》载:“卒, ,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臧没切。”指示字,金文、小篆中都是在衣下加指示符号“一”,加“一”表示衣上有题识,楷书写作“卒”,也就是说“卒”的本义是指古代隶役穿的一种衣服。后来指穿这种衣服,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也就是隶卒、差役。如:“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史记》)”另有一层含义为“古代大夫死亡”,《战国策》“大夫死曰卒”。后来由这个义项引申出动词含义“终了,完毕,结束”, 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后来,动词意义虚化,产生了副词意义“终究、终于、到底”,如“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本句来看“为”应解释为动词:变成变为,主语应为方仲永,承前省略,“之”应为音节助词,虚用,类似于“久而久之”,那么由此推断“卒”就应该为虚词义。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三)形声与汉字教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达的事物有关的字来做形符,和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做音符,来组合成新字,“江”“河”就是这种字。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表意需求,使用上述几种方法产生的汉字便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含义。为了表义清晰,人们便通过为字加偏旁造新字的方法,把意思区分出来。如“青”字本有很多含义,后来形容水,造“清”字表达;形容天气,造“晴”字表达;形容昆虫,造“蜻”字表达;形容人类恳求的行为,造“请”字表达,这样“青”字本身便只来形容颜色。
形声属于“合体组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上下两排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教学实例:
“诣”字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166页“诣太守”,注释解释为“○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学生由于初次接触该字,理解上存在着一定难度。我们不妨也从该字的造字法入手。《说文解字》载“诣,       至也。从言旨声。五计切”由此可知,“诣”为形声字,“旨”表示读音,“言”表示意义,也就是说“诣”是因问候而至,其主要目的是问候,问候又多是对上级、长辈的,进而产生了拜访的含义,又引申到到,前往义。             
(四)会意与汉字教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说,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和他们的意义,来表现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属于“合体组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电”因“雨”而“申”,用以表示雷电之意。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偏旁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教学实例:
“益”字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202页“至于斟酌损益”, 注释解释为“○1益,兴办、增加。”与现代汉语的解释“好处”有较大差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我们也不妨从字形出发,《说文解字》载“益,  ,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伊昔切。”“益”会意字,由水和皿组合而成,表示器皿中的水满溢而流出,益的本义是水满后溢出,后来表示增益,本义由“溢”字表示。在“增益”之义以后又产生了名词性含义“利益、好处”。讲明这种引申关系,学生就很好理解了。再有九年级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8页“曾益其所不能”中“益”也可以按上面叙说理解,就通俗的多了。
结束语:
本文只是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汉字教学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只有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的学习中还要要求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勤读,勤写,勤练这样才能去得不错的结果。
教师应该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将自己的所学、自己的所长用于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赢得学科和谐发展的主动。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 杨润陆 周一民 《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62年
5、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6、 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8、 莫雷 《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9、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10、 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七、八、九年级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5:15 , Processed in 1.0623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