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帛書《式法·上朔》篇有特定日期對應之神名為“女淉”,晏昌貴先生指出即睡虎地秦簡《日書》之“女果”,劉樂賢先生疑即“女媧”。我們認為劉、晏兩位先生的看法是正確的,《上朔》諸日對應神名有很多應該是取自上古傳說。因此,《上朔》篇“中朔”對應的神名“無鈙”也很可能是一上古傳說人物。據此,我們推測“無鈙”即“巫咸”。
清華四《别卦》簡6卦名从金从攴从心,對應《周易》之卦名“咸”,由此可見“鈙”與“咸”在楚文字中有密切關係。《式法》是有明顯楚文字特徵的抄本,因此說“鈙”通“咸”當無問題。“無”、“巫”皆為微母魚部合口三等字,古音密合。《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醫無閭”,亦見於《爾雅·釋地》。《淮南子·地形》作“醫毋閭”。《漢書·地理志》遼東郡有無慮縣,顏注云“即所謂醫巫閭”。《後漢書·郡國志》云“遼東屬國無慮縣有醫無慮山”。孫詒讓《周禮正義》按:“無、毋、巫”聲並相近……皆一山也(詳參《周禮正義》頁2672-2673)。是“無”、“巫”可通之證。可見“無鈙”的確可讀為“巫咸”。
举报
多謝蕭旭先生、鄧少平先生賜教!
蕭先生所舉唐寫本巫咸通假例證十分重要,待小文正式寫成時定會加以引用。
少平兄所論之“女和”,如果是女媧的話音上的確密合,不過女媧與黃帝時代不合,似乎古文獻裡沒有說女媧為黃帝臣的。楊蒙生先生有一段論述,我覺得很有道理:
我們懷疑此爲“羲和”異稱。戰國人尸佼所著《尸子》中有“造曆者,羲和之子也”一句,其下《索隱》云:“《系本》及《律曆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泠倫造律吕,大撓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曆’”,或可爲證。(楊蒙生:《清華簡〈良臣〉篇性質蠡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http://www.ctwx.tsinghua.edu.cn/ ... 3501836757619_.html,2013年1月5日。)
《山海經·海經》有“女和月母之國”,郝懿行注:“即羲和常儀之屬也”,可為此說添一旁證。
又,承王輝先生見告,《式法·上朔》中還有一處“巫咸”,寫作“無[亻亻戈]”,正確可從。“無[亻亻戈]”和“無鈙”所指為同一人。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4-12 10:52 , Processed in 1.0653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