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50|回复: 2

[古文字综合] “眉寿”试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0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眉寿”试解

    今年初,在我省沂水县天上王城一古墓中挖掘出一春秋铜鼎,其铭文曰:“華孟子作中叚氏婦中(仲)子媵寶鼎,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保用享。”据山东著名考古学家王田老先生解释,这段铭文的意思就是华孟子为嫁给中叚氏作妻子的二女儿仲子作陪嫁的宝鼎。长寿万年没有尽头,子子孙孙永远用来宴享。王老的解释通俗易懂,但对其中“眉寿”为何解作“长寿”却颇让人费解。半年多来,笔者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试图对“眉寿”一词的意义探根究底。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

“眉寿”一词如何理解,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百度百科提供的关于“眉寿”的资料,笔者概括为如下几种意见。

一、 长寿说。以老人豪眉表长寿,这是自古以来最为流行的说法,以汉代毛亨等为代表。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豪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对于此说,持怀疑否定态度的也大有人在。比较著名的有清代学者王引之。他认为,眉必秀而後为寿徵,若但言眉,则少壮者皆有之,无以见其为寿矣。《尔雅》曰:黄发、齯齿、鲐背,寿也。岂得径省其文而曰发寿、齿寿、背寿乎?说眉寿者当据《方言》为义,不得如毛、郑所云也。

二、 老寿说。代表人物王引之。现代学者徐中舒、裘锡圭在解释眉寿的含义时,跟王氏的看法是一样的。王氏在《经义述闻》卷二十二《春秋名字解诂上》“楚史老字子斖(《楚语》)”条下说:斖读为眉。《方言》曰:“眉,老也。东齐曰眉。”《尔雅》曰:“老,寿也。”眉训为老,老训为寿,则眉与寿同意。故古之颂祷者皆曰“眉寿”。凡经言“以介眉寿”(《豳风·七月》)、 “遐不眉寿”(《小雅·南山有台》)、“绥我眉寿”(《周颂·雝》)、“眉寿无有害”、“眉寿保鲁”(《鲁颂·閟宫》)、“眉寿万年”(《士冠礼》),眉亦寿也。眉寿犹言耆寿(《文侯之命》)、老寿(昭二十年《左传》)耳。耆也、老也、耇也、眉也,皆寿也。王说的缺点是,耆、老、耇、眉、寿五个字中,其余都有单用表老意的例子,唯独眉字却不能单独表示老。眉字和寿字在一起才有老意,这就让人很难信服了。

三、 美寿说。现代学者李孝定持此说。李氏认为,两周习见之嘏辞,经籍中多作眉寿金文则作衅(沬)寿,盖沬、眉、糜、微诸字声类本极相近,故昔人书写此一嘏辞,除寿字有定外,其上一字,往往於沬、糜、微、眉诸音近字中,任取一字,必欲以豪眉、秀眉解眉字,则糜寿微寿又将何说乎?……衅即沬之本字,……郑司农注《周礼》三读衅为徽,徽有美也、善也之训,则衅寿一词疑当读为徽,训为美,美善之寿犹言多寿、鲁寿、永寿也,眉寿、糜寿、微寿之解并同。李说影响虽不大,但也有批评的声音。认为李氏将“衅读为徽,亦是假借义,且於古无徵

四、 弥寿说。现代学者夏渌所主张。夏氏先由眉寿推出眉日,再由眉日推出湄日,最后由湄推出弥,得出眉寿即弥寿也就是满寿,全寿、终寿的结论。这一说法被某些学者认为颇有道理,但也有学者指出,满、全、终之意与金文“眉寿万年无疆”的“无疆”是相矛盾的。

以上四,相对来说是较有影响的见解。其余对眉寿的解读还有很多,影响不大,不再一一概括。

笔者以为,自古至今,诸多学者在对眉寿的探究和解读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正确结论,是因为他们的探究和解读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 见流不见源。流是什么?流就是《诗经》、毛《传》,郑《笺》等等两周以来的经典。源是什么?源就是两周媵器上的铭文。眉寿的眉在两周媵器铭文中就是“沬”即现在的“沐”字。两周经典中的眉、等字应该都是“沬”或“沐”的近音通假。不研究“沬”这个本字而去研究其通假字,是不是有点儿舍本逐末了呢?

二、 有的学者(如李孝定)虽然也涉及到了金文的“沬”字,但囿于“眉寿万年无疆”为祝福语的成见,结果就使得自己的研究误入歧途,自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眉寿万年无疆是祝福语吗?笔者的回答是:非也。

第一、 如果眉寿万年无疆是祝福语,那为什么许多媵器的铭文中却没有这句祝福语,如 “铸侯求作季姜媵钟,其子子孙孙永享用之” (铸侯求钟)。那一句祝福,在整个铭文中的分量难道不重要吗?

第二、从语气上来分析,如果没有所谓祝福语的铭文,前面往往是某某人为某女子铸造了一个什么媵器,后面是子子孙孙永保享用,语气很贯通。但是中间加了所谓祝福语之后,语气就不通了。后面子子孙孙所享用的,是前边的媵器,还是中间“万年无疆”的女子呢?

第三、从内容上看,作为父母或兄长,祝福自己的女儿或妹妹长寿甚至还要万年无疆,于情于礼,是否讲不过去呢。

 第四、如果“眉寿万年无疆”是祝福语,那它与后面的是相矛盾的。既然希望那女子万年无疆了,那自然也就希望那媵器永远为那女子所用直至万年以上,她的子子孙孙还有机会永保享用吗?

第五、“眉寿”若为长寿,是否和后面的万年无疆有点语义重复呢?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为,“眉寿万年无疆”不是对出嫁女子的祝福语,而是夸赞所赠送的媵器的。这样前边、中间和后边所说都是媵器,语气贯通,而且也与“子子孙孙永保享用”紧密连接,内容上成为一体。

以上结论,虽然有前边的分析做基础,但仍然是缺乏说服力的。要让人信服,还必须对金文的“眉寿”两字做一番分析解读。

下面是金文的眉字。

金文眉字 :陈逆簋   齐侯盘   齐萦姬盘

看了金文才知,眉寿的眉字本来应该是“沬(mèi)”,后来写作“沐”,洗头的意思。陈逆簋是用水和头(頁)会此意。齐侯盘上边还多了一双手和一个倒扣的皿,齐萦姬盘下面又多了一个接水的皿,山东沂水华孟子鼎比齐侯盘上边少了一双手,但以水洗头的意思都是明白无误的。

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这么一个“沬”字呢?这个“沬”字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联系一下“沬”字前面的文字就可明白。一个“媵”字告诉我们,周代王室、诸侯及其他贵族的女子出嫁时,其父母兄长等要为该女子铸造青铜器来做嫁妆(即媵器,供该女子在夫家作生活用器或祭祀用器。

台湾著名学者陈容女士在她撰写的《两周婚姻关系中的“媵”与“媵器”——青铜器铭文中的性别、身份与角色研究》一文中,对各类媵器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最后的结果是,水器所占比例(约19.7%),远远高于烹煮器(5.2%)和盛食器(5.8%)。为什么水器所占比例如此之高?陈女士分析,媵器中水器所占比例特别高的现象,过去已有讨论,其文化意涵,或为婚礼沃盥之用,或为婚后侍奉姑舅,也可能是基于“妇容”的要求。以水器为媵器的主要用途为何?上述三种看法可能都有一些道理。《仪礼·士昏礼》记载的结婚仪式进行:妇至,主人揖以入;及寝室,揖入,升自西阶。媵布席于奥。夫入于室,即席。妇尊西,南面。媵、御沃盥交。郑《注》:媵,送也,女从者也。御,当为訝,訝,迎也,谓壻从者也。媵沃壻,盥于南洗;御沃妇,盥于北洗。夫妇始接,情有廉耻。媵、御交道其志。朱骏声据此说明媵器中特多盥洗器,是因为婚礼中仪节所需。林圣杰根据《礼记·内则》指出水器特多可能是因为新妇需侍奉翁姑盥洗。根据《晋公

铭文提到“整嶭尔容,宗妇楚邦”,我们认为晋楚联姻,晋公在媵器铭文强调“整嶭尔容”,媵送盥洗用具可能是基于妇容的要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蔡侯尊》《蔡侯盘》铭文提到“威仪游游,霝动託商”、“康谐和好,敬配吴王”也支持了这个看法。以盥洗用具为媵器,可能包含了前述三种用途。(第240页)陈容的阐述分析,至少告诉了我们两点内容:一、媵器中水器特别多,所占比例也特别高;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用途较多,尤其是盥洗器为婚礼中沃盥所需。这样,我们前边所说的“沬”字就有着落了,就和之前所送媵器联系在一起了。媵器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两大类,水器因为其数量特别多完全可以成为生活类媵器的代表。“沬”字表示的正是生活类媵器的用途。

     祭祀类用品呢?它们的用途则有“寿”字来表示了。

首先,媵器中有祭祀类用品是毫无疑问的。陈容在该书240-241页说到媵器器类组合时指出:“一般而言,鼎、鬲等烹食器和敦等盛食器,除了作为宗庙祭器之外,也有其实际用途。”这就告诉我们,有些烹食器、盛食器,既是生活用品又是祭祀用品。所以说媵器中有祭祀类用品是有根据的。

其次,用“寿”字来表示祭祀的意思也是有依据的。

先来看看金文寿字。

金文寿字 : 豆闭簋   秦公石磬  耳尊 

仔细分析一下金文寿字的字形,想从中找到寿命之寿的意思来恐怕很难。相反,若要从中找出“擣(捣)”和“祷”的意思来也许要容易些。高田忠周就认为寿为擣之本字。(古文字诂林 卷七 六五一)著名学者叶玉森认为,“卜辞或云亡尤。或云索亡尤。或云彤亡尤。(殷墟文字第二页之一)即古祷字,殷人用为祭名。”(古文字诂林卷一  一七五)著名学者吴其昌在列举了几个金文“寿”字之后,也指出“盖即寿之本字,亦即祷之本字”。(古文字诂林卷一  一七六) 可见从字形上看,寿就是祷的本字。

再从字音上分析,寿在上古也应该读作祷。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就是“古无舌上音。这一规律是清人钱大昕发现的。他指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古无舌上音,照今天的理解,即普通话念zhchsh(来源于知、彻、澄)的字,上古读成了dt。”(胡力文著《古汉语应用音韵》第8页 中华诗词出版社)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笔者试着在字典里翻了翻,就发现不少这类的例子。如:

zhìchíshì  →  等děngdài

zhìchìshǐ  →  殆dàitái

zhēnchénshèn  →  滇diāntián

zhùchóu寿shòu  →  祷dǎotāo

根据“古无舌上音”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推出寿在上古应该读祷或涛的读音。再结合前面对字形的分析,我们说寿在上古就是祷的本字应该没有多少疑问了。

    在这里,笔者想再补充一段后来找到的《嘼叔奐父作孟姞旅盨》的铭文,这段铭文使眉和寿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嘼叔奐父作孟姞旅盨,用醢稻穛需粱,嘉宾用饗有飤,则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里的“盨”,是中国周朝时期所特有的礼器和炊具,在祭祀和宴会时用于盛放做熟的谷物。铭文里的“用醢稻穛需粱”,指的是准备祭品用于祭祀;“嘉宾用饗有飤”,则指祭祀后的宴飨宾客。用于祭祀和宴宾客,既是盨的特定功能,也正是寿和眉的意义所在。

这样分析以后,我们再回到“眉寿”上来,它的意义就很明确了。眉表示生活类媵器的用途,寿表示祭祀类媵器的用途。“眉寿万年无疆”的意思就是,(前边所赠的媵器)用来过日子或用来祭祷,那是一万年也不会用坏的。这样翻译,前后文紧密联系成为一体,语气顺畅一通到底。和其他诸多见解相比,是不是更显得合情合理又合礼呢。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探究,原来似乎很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媵器上的铭文说的就是媵器的事儿:某某人为女儿或妹妹制造了青铜器家什做嫁妆,这家什坚固耐用,一万年也用不坏,保证子子孙孙永远享用。说到这里,必然会有人问,不就是个铜器吗,哪能一万年用不坏呢?是的,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是很难体验新石器晚期的先民们乍用上铜器时的感受和心情。因为我们距离那个时期太过久远,有五六千年以上了吧。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下乡的一段经历,却使我有幸对新石器时期先民们的生活有所感受,因为那时候的临沂农村,还深深地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的许多痕迹。比如说,新石器时期三大特征(磨制石器、陶器、原始农业)之一的磨制石器里的石磨、石碾、石碓、石臼,还在人们的粮食加工方面占主要地位;石斧、石刀还“活”在偏远山村老人们的语言里,有的老人还用火镰和燧石打火。这些不多说,只说和本文有关的陶器。陶器在当地叫窑货,即窑里出产的物品。这个行业当时很兴旺,集市上有很大的窑货市场。家家户户更是每日每夜都离不了的。盛米面的瓦缸,盛水的水缸,打水的水罐,小便的尿罐,烤火的火罐,洗菜做饭的大盆、二盆、三盆,洗手洗脸盆,洗衣盆,喂猪盆,统统都是瓦的,烧水的壶也是瓦的,不过当地叫泥壶。总之,哪个家庭如果没有十来件窑货,那简直就没法过日子。为什么说这陶器和本文有关呢?因为这陶器有个致命的弱点,易坏,不经使。从井里汲水,水罐碰到井壁的石头自然就碎,所以每次淘井都会掏出大量的碎瓦片;挑水时,不小心碰到墙角什么的,一只水罐就会破碎,另一只也会因失去平衡而落地摔碎;水缸、水盆常因结冰而冻裂;冬天,烧开水后的泥壶,常因放在冰冷的地面突然冷缩而掉了底儿……陶器损毁的原因多得很,不可能一一列举。总之,陶器是特别容易损毁的东西。也许,正是在跟平时使用的极易损毁的陶器的对比中,我们的先民自然就会对刚刚时兴的特别坚固耐用的铜器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欣喜、宠爱甚至主观的臆断:这玩意儿还有个坏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先民们对青铜媵器做出“眉寿万年无疆”的夸赞,是不是也就可以理解了呢。另外,能够用铜器作嫁妆的自然是王公贵族,在那些平时连铜器摸都没摸过的平民百姓面前,“万年无疆”,是不是也有一点儿炫耀显摆的意思在里面呢?

 

 

如果想透彻理解“寿”字的含义,请看拙文《说说多与捣》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00

发表于 2015-7-30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媵器中多水器』,“妇容”并非根本原因——在老子、孔子及诸子百家之前,8000年以来的华夏先民信奉的早期宇宙观,就是中国神话谱系的基于『盖天说』的诸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详情参阅民族史诗《黑暗传》…………它有一个极为显著的学说特征,那就是『天-地-水』三界宇宙观,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以水为至德,喻晓人世”的背景原由;而孔子作《易传》或“十翼”,嬗改为『天-地-人(道)』仁义世界观,从先秦时就逐步占据了官方主导意识形态……仅在道教中孑遗了『三官大帝』的信仰,但民间的“洗三”仍是个重要习俗
发表于 2015-7-3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界”就指代人间(道),在孔子兴儒之前』,如古籍《山海经》的地理框架,除了《五藏山经》,就是大名鼎鼎的星罗棋布于“九州八荒,四海五渎”中的的方国、异人了!这些可不是偶然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3:05 , Processed in 1.063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