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山之狐 于 2015-8-22 14:58 编辑
释“逆”
123456789古文逆。
《说文》屰:不顺也。从干下屮。屰之也。鱼戟切。
《说文》逆:迎也。从辵(辶)屰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宜戟切。
《甲骨文字典》:罗振玉曰:“屰为倒人形,与逆字同意”。
不想多举例,因为对“逆”字的解读太多了。总觉得人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下面,我把前面所列九个古文“逆”字简简单单的分析如下,敬请方家批评。
第一,九个逆字大多带有“止”“彳”“行”等部首,尤其逆字从“辶”,可见这字和行走有关。
第二,屰字的结构如何分析,这是关键。我把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为,下为。先分析下边。下边其实是一个倒“巾”字,
巾字什么意思?巾是进(城)的本字。从冂从丨,冂(jiǒng)为城门,丨为人们进城的轨迹。对这个字,我在拙文《进城与不许进城》中已经分析的比较充分。我在此仅举三个证据。
一、内,进城前大家一路,故轨迹为一丨;进城后各奔东西,故轨迹就分了叉。
二、不,巾字上加一横就是不字,这一横应是城门后的大门栓。
三、布,从父(古文从又从斧)从巾,以武力抗拒敌人,不许入城。
认为证据不充分的,请参看拙文《进城与不许进城》。
进城的巾字,在屰字里为什么要倒过来呢?那是因为进城办事却碰上了不许进城的情况,于是只好打道回家往回走,巾字倒过来写应该表示这个意思。
第三,上边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那是一个倒写的冂字。人们进城面对城门,那自然是一个正写的城门;当人们背对城门离开的时候,脑后的城门也就颠倒了形象,成为倒置的了。似乎先民担心仅仅用一个倒巾字还不能表达清楚回家的意思,所以又加了一个倒置的城门,表示离城门而去。还有人更是在城门里加了一个口字(逆8逆9)这就是倒置的冋字了。冂字加口(冋)加土(坰)无非是为了强调它和城有关。
第四,最后再结合逆字的意义来分析。
本来想进城办事,辛辛苦苦一路赶来却不让进城,所以逆字有“不顺当”的意思,如逆境、逆耳;
与进城相比,回去时是不是“方向相反”,所以逆字有反向之义,如逆流、逆行;
面对迎面而来的进城的人,打道回家和出城迎接是不是情形差不多。所以逆字又引申出“迎”义,如逆旅、逆战。
不顺、反向、迎等义项恰恰是逆字的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