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55|回复: 3

“道”“德”“得”三字的含义及其“彳”旁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还属初步谢绝转载、引用     王世杰

1.

行,本义道路。用作表意偏旁省为 彳。意义跟行走有关的字往往既从“彳”又从“止”,二者后来合成偏旁“辵”(辶)。(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2. “道”“德”“得”三字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

2.1

道,本义为道路。从《诗》《书》这两本写作成形较古的资料看,“天”与“德”以及和“天”相同的“帝”居于中心地位。道作为一个终极的核心概念应该是从老子手中正式被确立起来的。从字形看,道也是一个后来者。

老子对道做出了最为经典的描述。老子说:把道看成物,对其进行描述,道就是没有形体似有实无的存在。王富仁相当准确地说,道相当于今人所说的“空间”。这点可参看王富仁的《老子哲学的逻辑及其构成》一文。我在此做些与其角度不同的补充解释。

《韩非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空间,在今天是一个在物理学上很确切的感念,在先秦时代,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感知到它,但是这超出了他们知识范围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思维特点和知识背景让他们只能用具体的事物来比拟它,把空间比作具体的物,说它“周行而不殆”(无处不行在且永不停留)。包括老子在内的他们之所以称“空间”为“道”,是因为看到它空虚无有,不能直接就形体而起名、记录,就取其无处不在这一点,用“道”强制性地来定义它,用“大”来指称它的形体。

“周行”表面上看是道在四处奔波,而实际上在表示包含在其中的物的存在与运动。道法自然(道效法万物自身的存在样子):物是怎样,道就怎样。反过来说就是“周行”:道是怎样,物就怎样。

在先秦人看来,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变动,各有轨迹,他们都存在于这个空间之中,《王弼老子五十一章注》:道,物之所由也(道,是物所经由的道路)。《韩非解老篇》: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道,是使万物成为自己那个样子的一个存在)。道,取乎万物之所由也。人们以给万物提供了运行的道路这一功能来指代整个空间,于是就字(字,是从含义上来说)之曰道。

    所以,道的这个由彳和止组成的偏旁表示了万物之动。

2.2

德这个概念要早于道。在《诗》《书》中后来的道所具有的含义由德承载着。德者,得也。德,物之所得也。(王弼,老子注)

德,从行从直从心。行,道路,表万物各自的存在与运行。直,万物各自的本来状态,即各自存在与运行在各自应该在的位置和轨道上,否则就是“枉”。直的含义和“理”接近。心,表德是心中发生的事。赫赫皇天上帝安排并监视着一切,能够效法天帝,让万物的存在与运行都按部就班不偏离就是有“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真正的德无为,同时不认为自己的无为就是一种为)。为,人使大象丧失了主体性,以“他者”形式存在于以人为中心建构起的世界里。无为意指无以己为,因物而为。无为即有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用德来为政的人,就好像北极星居于自己的位置无为不动,而众星围绕着他在轨道上旋转着)。

所以,德的行旁与道的走之旁一样表示了万物之动。

2.3

得,初文从贝从手。

韩非:德者,内也。得者,外也。德是一个人为了他物的主体性而在内心里产生的文化意识,是老子所说的损之又损(减损,同时将减损的念头也减损掉)的结果,是庄子所说的“忘”(由具体沉浸到模糊之中)的结果。得是得到财物,得到外在之物。

3.问题

我训诂还未摸着门,需要向各位请教,请各位不限于以下而指正之。

3.1“得”的后来加的形旁是什么含义?形旁在汉字有什么含义?我所提出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3.2我所写的是否清楚?如不清楚,比如前后不搭等,请指出。

3,2就我所写,能否推荐些资料?

发表于 2016-1-2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之本义与道路无关,《说文解字》释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一下行的小篆之前的写法。另外,行字道路的意思诗经里就有。@xzjgw
发表于 2016-1-2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之 发表于 2016-1-26 21:28 查一下行的小篆之前的写% ...

行之先生可能忽略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路是如何“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之步趨”的“我行其野”何来“谓行多露”?


关于甲骨文行字形及其形义来源,勇者会专发一贴(《契文解构:行》)来讨论,欢迎先生移驾御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7:17 , Processed in 1.0640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