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473|回复: 43

关于文字学几个基本问题的争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zunyun先生代表中心网站在本人的帖子里发布了一个“特别说明”,全文如下:

zuyun 在 2009-2-4 11:40:17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中大夫/发帖数:135/金钱:719/经验值:1376]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特别说明:
本 网站认为古文字研究是一种严谨的学术研究,对研究古文字学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要做好这门学问,最重要的是读古书,其次是要懂得音韵、语法、词汇 等相关的古汉语知识,此外,对上古史和考古学的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本网站不认同古文字等同于象形文字的说法。本网站不认同字和词没有区别的观点。以上是 本网站学术讨论区的基本原则。本网站学术讨论区的发言严禁违反此原则。

仔细看看,看看啊。

阅过之后,笔者觉得这里面有几个文字学里面很基本的问题值得商榷,故专门形成此文与有关学者进行一些学术探讨。笔者转行而来,上过山,下过乡,可谓民科,才疏学浅,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 古书至上说
他们所谓的“古书”是指传世古书。因为他们将传世古书的重要性摆在第一位,所以在出土文献的研究当中便将其奉为圭臬,每当遇到出土文献当中与“古书”相近的地方便用“古书”来作证。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是,中国思想理论最发达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而且,最著名的地域是楚和鲁,而不是秦),而这个时代汉字存在多种不同的形式,即所谓的六国文字。秦统一中国以后,在很短的时间里统一了中国文字,这个举动过于仓促,加上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使得当时的学者无法将存在的文献翻译成新的统一的文字,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一个可资研究比较的“六国文字对照表”。

秦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在短短的十四年里,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一个几千年也没有填平的鸿沟。等到战乱勘平,社会完全稳定,学者们又可以坐下来研究古代文献的时候,几十年过去了。古三十年为一“世”,所以“世”的甲骨文便来自于“三十”。一两代人过世之后,研究先秦文献的人所具有的先秦文字知识便与今人相差无几了,所以,后来被翻译过来的传世古书让我们读起来在很多地方感到莫名其妙。这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即先秦文字与秦后文字的形式和文法差别和翻译走形。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古文字研究当中我们到底应该用出土文献来勘定传世文献还是用传世文献作标准勘定出土文献?本人的观点是至少应该将二者摆平,综合各方面因素相互参照,择优录取。单单以后者证前者是不可取的。

以《老子》第十五章的“涣”字为例,楚简文字与“涣”毫无关系,不做认真深入的研究便拿“涣”替代出土文献当中的字,是简单粗暴的。像这样的做法,出土文献的优势就失去了,清华《尚书》简的命运也就悲惨了。为了避免这一点,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先秦汉字具有极强的表意性(象形文字优势)的特点对疑难字进行充分的挖掘,弄懂文意,比较其与传世古书的异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土文献的价值作用,否则,其价值将被贬低到传世文献附属品的地位。

二、 音韵通假律
“律”字是本人根据学术界目前对于音韵通假关系的滥用情况加上去的。打开现有的某些著作,这种“方法”可以说被应(滥)用到了极致。笔者通过甲骨文一些典型字的研究,参考现在某些通假字典中的字例,对通假字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采用狭义(精确)和广义(兼顾历史事实)两种方式进行描述。鉴于本研究尚未发表,故不在此转引。

本人愿意结合《戙物流形》的解读实际,以其中一个解读难点的突破作为实例略加阐述。该文献第10-11简有一段关于太阳的论述,读书会的参考释文是:



《广雅•释诂三》:“夷,踞也。”所以,“其夷中”,就是“当太阳居于中间(中午)的时候”的意思。和“入”、“日”毫无关系。

为了推翻音韵通假律,笔者直接取“人”的另外一个“通假字”进行说明。《通假字汇释》同页指“人”通“乘”:

乘坐。见《说文》。《墨子•小取》:“船,木也;人船,非人木也。”毕沅校:“当为乘船。”按:“人”当读为“乘”,真韵、蒸韵对转。这里是说船虽木所造,然而船为船,木为木,故曰:乘船,非乘木。

显然,毕沅只不过通过以文索义将“人”释为“乘”,而此书编者按却通过“音韵通假律”进一步不恰当地加以联系。其实,这个“乘”的含义显然来自与基于“人”形的蹲居形象,即象形字所表示出的意义。“乘坐”之意义只不过是学者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而已。像这样的所谓的“通假字”在现有的通假字当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形成时间很早的,比如西汉和东汉学者所确定的一些,后人已经在行文当中加以运用,所以,人们在进行古文献研究的时候,觉得对于先秦文献,意义符合;汉后文献因为是按照这个意义使用的,就更加符合,因此而造成后代学者沿用不疑。本人在未发表的论著中提供了大量证据,恕不在此一一列举。

三、 古文字非象形字说
Zunyun在“说明”中
发表于 2009-2-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碼這么多字的時間用來讀書多好啊~
发表于 2009-2-7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偏重古书一条来说,如果不重视古书那这门学问简直就无法前行,不能把一切都否定了,是否可以根据这一条给LZ扣个“虚无主义”的帽子呢?当然,LZ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LZ讨论的几个问题有一些现在学术界也是有不同意见,没有统一的答案。LZ可以不同意这儿的标准、原则,可是又如何能肯定自己的观点一定无误、一定符合现实呢?

       另外,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我觉得需要大量的经验、实践之后才能说出些扎实的论断。现在不妨多读读拓片、读读书,远胜过浮躁钻研高远的理论(我也说的太多了)。一点建议。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其他学科的人,自然要读古书,也只能读古书。包括历史和哲学领域,如果他们不亲自涉及古文字研究,他们也只好嚼别人的馍了。但是,对于古文字学者来说,古书应该是第二位的。

[此主题已被 ryknight 在 2009-2-6 23:27:07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文字学者,读古书是打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书与出土文献当然有互证的关系,但是,鉴于古书也是第二手资料(译作),所以它才是被验证的对象。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碼這么多字的時間用來讀書多好啊~
-----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我觉得需要大量的经验、实践之后才能说出些扎实的论断。现在不妨多读读拓片、读读书,远胜过浮躁钻研高远的理论(我也说的太多了)。一点建议。
-----
建议都是不错的,谢谢。书也要读,拓片也要看。

可是,当你解读文献的时候,他说你不懂语法,不识汉字;当你跟他理论理论的时候,大家又建议我等去读书。没有理论指导,读书的效率……
发表于 2009-2-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毕阮”的书您都看过!

王先生真是高手!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走原 在 2009-2-7 12:44:17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上士/发帖数:87/金钱:291/经验值:241]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毕阮”的书您都看过!

王先生真是高手!
-----------------
可是,俺就是不看尔等这些官科的教科书。
发表于 2009-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啊

 

连“毕沅”都不认识,还说看过书。不但学问不行,人品也不好。超级鄙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0:17 , Processed in 1.0528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