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9|回复: 0

《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副标题: 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
作者: 余欣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1-3
页数: 436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551729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重建中古时代学术的新图景,尝试从知识传统的成立的诸相:知识的创造、复制和改编的过程,知识传播与知识控制的方式,文本辑录的选择性所隐含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象征,宗教仪轨和信仰观念的渗透及其影响,个体情感与思维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等维度,重新思考方术与博物学在社会史、思想史和文明史上的意义,尤其偏重于知识建构与文本形态、书写行为、使用实践之间关系的省思。本书特别注重出土文献与传统文献、考古发掘实物和域外文献的互相印证,并力图沟通文字材料和图像数据,结合传统的小学与名物考证、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分析以及现代科学相关成果等工具进行会通式的研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弥学科间的隔阂,希望在推进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外,在方法论上也能有所创获。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以西陲出土寫本爲基礎探討中國中古時代的“學與術”和信仰、社會之間的關係,選擇的切入點爲構成中國文化本源的兩個互摄的“異相”:方術與博物之學。
  上編“寫本時代的學與術”,試圖解明寫本時代的知識與技藝如何被製造、傳播和使用的問題。藉由敦煌、吐魯番、黑水城出土文獻,討論了“漢書學”、易學以及各種方術:物怪易占、人形解除、風角鳥情、擇吉推步等,將其重置於文本的成立與流通的歷史語境之中加以考察,探究經典知識、方伎雜術、政教禮俗、宗教觀念,如何進入士庶的生活場域和信仰實踐,成爲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並揭示不同文明間接觸、滲透、交融與再創新的史跡。
  下編“中古博物的林中路”,是作者東亞博物學整體構築的部分結晶。從藥物、菜茹到寺院珍寶、沙州土貢、異域奇玩的這一組考證文字,不是僅僅關於物自身的研究,而是希望以此爲綫索,將它們在日常生活、宗教儀軌和東西文化交涉中的瑰麗景致,用寫實的手法重繪再現,致力於從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重新思考博物學作爲一種認知世界的思維方式,在社會、思想和文明史上的意義。
  本書尤爲注重出土文獻與傳統史志、域外典籍和考古文物的互相印證,並力圖溝通文字材料、圖像資料和相關學科工具,進行會通式的研究,建立起方術-博物-宗教-禮俗知識社會史-中外關係史相融合的研究範式。  
序(葛兆光)/1
導論:同相與異相/1
一、 解題/2
二、 總論/7
三、 要義/22
上編 寫本時代的學與術
第一章 史學習染:從《漢書》寫本看典籍傳承/29
一、史籍流佈:敦煌、吐魯番文獻中的《漢書》殘卷/30
二、精英傳習:史傳與墓誌所記《漢書》學業與教化/47
三、歷史知識如何滲入社會成爲大眾文化/54
四、結語:經典傳承的知識社會史意義/70
第二章 物怪易占:闞氏高昌王國的卜筮與經學/74
一、吐魯番新出《易雜占》文書概觀/74
二、寫本錄文及內容疏證/76
三、章前符號、卦符和坤字的寫法/94
四、“義保制困專”日略考/96
五、由《說卦》要抄本看高昌國的易學傳統/98
六、關於所謂“變卦象占”問題/103
七、“六親占”的理論與應用/111
八、文本結構及文獻整體性質/112
第三章 厭劾妖祥:絲路遺物所見人形方術探賾/115
一、引言:斯坦因的困惑/115
二、從敦煌到京都:史料信息鏈/116
三、空間、界限與辟邪:人形的功能性分析/128
四、文明在互動中演進:從東西方術交流看絲綢之路/138
第四章 觀風望氣:吐魯番文書殘存占候之術鉤沉/140
一、德藏吐魯番“占書”研究史/140
二、Ch 3316文書錄文與擬題/144
三、中國古代占風術之濫觴/145
四、八方之風:“風”的概念與占驗/149
五、巫與醫:風角術的實踐場域/155
六、風占與占候的學術源流/160
第五章 選擇推步:黑水城文獻孑餘日者之術溯源/171
一、俄藏TK190文書定名及校錄/171
二、從“戎磨日”到“六日”:秦漢至宋元間擇日術的演進/173
三、“五穀良日”與農事雜占的技術原理/180
四、黑水城方術文獻在中古數術史上的價值/183
五、餘論:敦煌學突圍的再思考/184
下編 中古博物的林中路
第六章 附子考:藥物的東西交通史/189
一、“罗佛悬疑”之問題所在/190
二、附子及其同源與形似藥物/194
三、原産地、實用價值與象徵含義/198
四、“薛爱华妙论”:舶来品的魅力源泉/215
第七章 蕪菁考:菜茹的風華博物志/217
一、蕪菁栽培史與食物史新證/218
二、本草視野中的蕪菁/227
三、蕪菁的宗教意味/234
四、從東西文明交流看蕪菁/239
五、人與物的親睦世界:中古博物圖景的重繪/245
第八章 七寶考:佛寺寶藏的功能詮釋/248
一、佛教的供養觀念與“七寶”/249
二、敦煌佛寺所藏珍寶的功用/251
三、寶物與密教信仰/265
第九章 土貢考:沙州貢品的歷史情境/267
一、貢獻的經濟與政治涵義/267
二、唐宋時期土貢之研究/268
三、敦煌文獻中的土貢資料/271
四、從碁子到犛牛尾:貢物雜考/2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6-29 10:08 , Processed in 1.0596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