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见《淑明女子大学校创学90周年纪念国际甲骨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6.
谢谢!
举报
[此主题已被 xzjgw 在 2012-3-25 12:21:12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xzjgw 在 2012-3-25 12:22:11 编辑过]
而甲骨文“子”字形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后世的人们离本源越来越远而逐渐所做的解释性改造,导致其字形越来越繁复而趋于具象化。由此还导致更进一步的混乱局面,以至于我们现在都无法说清楚“子”的本义到底应该如何来解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5-14 05:41 , Processed in 1.0614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