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523|回复: 17

楚帛書“女媧”問題猜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俺前幾天聽了這裏下載的裘先生的講座:2007.11.7裘錫圭--從原始神創說到上帝即天說.其中談及楚帛書“女媧”,主張暫且讀作“女出”。

    今觀刘彬徽先生在《古文字研究》二十七輯上的大作《楚帛书“女娲”字释考论》(剛剛下載看的~)也主張從“出”聲(下部為“鼎”),從而又轉回來還是讀為“媧”~~~

    此字出土都半個多世紀了,但一直到現在也還是在“吃饅頭”——大伙儿都承認此名是指“女媧”,但具體讀作啥子,還真沒個統一的說法。似乎郭沫若當年的那句話在這裏又應驗了:——此等問題,本無法解決,但不妨大家都猜上一猜耳!~

    俺有段時間一直在琢磨這幾個字,將幾篇有關的文章放一塊兒,細細琢磨。終於,有天晚上夜裏做夢,想到點東東,可能對解決這個問題有那麼丁點兒幫助,不揣淺陋,在再次睡覺做夢前說來諸位評判評判~~~說錯了諸位權當癡人說夢罷了~

    先把最終的結論說一哈子:此字不是音近讀為“媧”的字,就是從“真”聲(或者就按刘彬徽先生說的下從鼎,但是作聲符,還是讀“真”)。

    那後來為什么咱們又都熟知“女媧”這個名稱泥?——這就要回到文字考察上去了:

    我們先作個大膽的假設,如果說楚帛書的作者當時寫得是“媧”字,他該怎么寫呢?從現在大量出現的楚簡文字從“咼”聲作者來看,他最有可能寫成從“化”得聲的,因為楚簡文字中的“過”絕大多數都寫成“辵化”,從“化”聲~~~

    再來看“真”字,考論這個字的文章不少,但最主要的參看唐蘭先生《唐蘭先生金文論集》第31-33頁的《釋真》和陳劒先生的《釋殿(無殳)》(文承蒙一上兄惠賜,再謝~)兩文即可,都認為金文“真”字可分析為從貝(鼎省)、匕(殄)聲,匕(殄)象倒人形,裘先生以為“顛隕”之“顛”的表意初文(見陳文所引)。而唐蘭先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覺再做夢去咯~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還有幾句話:

女媧之名戰國時纔出現吧?(待查)

《礼记·曲礼》:“女娲之笙簧”。《楚辞 天问》中有∶「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漢代文獻:《淮南子》:“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绠人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還有幾句:
        白於藍先生引陳劒先生之文,主張這個名稱是“女希”,俺很贊同這讀法滴~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熙<SCRIPT></SCRIPT>字典   

【辰集下】【歹字部】 殄

解釋:- -〔古文〕????(倒人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切,塡上聲。【說文】盡也。一曰絕也。【書·舜】朕墍讒說殄行。【孔傳】言疾讒說,絕君子之行也。又【畢命】商俗靡靡,餘風未殄。 又【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註】殄,病也,絕也。 又與腆同。【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鄭註】古文腆皆作殄。【詩·邶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善也。正義曰:腆與殄,古今字之異,故《儀禮》註云腆古文字作殄,是也。 又【集韻】或作塡。【詩·小雅】哀我塡寡。塡,徒切。

      ——既然殄可通“腆”、“填”。而上引陳文提及“錪”与“釋殿(無殳)”古音近(引睡虎地秦簡殿或從典聲為證)。那麼,話又說囬來了,即使陳文將所考論之字不視為“真”,在聲音上也是可以相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件石磬銘文“樂~”

即使從陳文釋“殿(無殳)”,但俺們還是可以讀為“填”的,具體意思麼,俺這么想滴:

“填”读为“寘”,训为“止”,此义在语源上实又与“定”字之义有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填”假借为“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定”下云“古亦叚(假)奠字为之”;则“填”字亦可读为“定”,与“止”义相近。

从石磬铭文意义上说,原釋将这两个字释为“乐室”,令人费解。而如果释为“乐填”,为“乐定”或“乐寘”,訓“寘”为“止”,意思就是说此石磬是用于演奏乐曲时“定音止乐”的乐器,就很好理解了。古代石磬分编磬和特磬,特磬单独悬挂,有“止乐收韵”的功用。如《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一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于其下注云:“玉,磬也。振,收也。……先击镈钟以宣其声;俟其既阕,而后击特磬以收其韵。”清朝《祭祀乐通例》也记载:“每句将阙,击特磬一声,以收其韵。”今曲阜孔庙祭祀孔子演奏乐曲所用的乐器仍然使用独立悬挂的“特磬”,在乐章结束时击以收齐国故城发现的这件有铭石磬单独出土,也许可以从侧面证明其原本就是属于单独悬挂的“特磬”。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見了莫有?這個字和楚帛書那個字的下部都是從“土”的呦~

這次真的真的是

 

 

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幾個相關字形唻~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0-17 10:54:11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兩個: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0-17 10:58:07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引陳文討論貨系4176那個字,有的學者釋為“貨”,呵呵,傳世典籍也有認為唐蘭先生釋“真”的那個字形是“貨”的(于鬯?好像?),——

很好的“誤讀”佐證~

(即:字本是“真”,因為真為“顛”之初文,表人之顛頂部,所以從“頁(首)”作;而又有表“顛隕”義的“真”(匕、殄)与此聲音相同,故上部(可能是聲化)從“匕(殄)”;而字之初文表人之顛頂,故有的字形從“人”作,就在字形中出現了“化”字形(其實不是從“化”聲,而是從“化”所從的“匕(殄)”以為聲的),後人誤讀“化”字形作聲符,便出現了“媧”字之音了~~~

    楚帛書有“禍”字(從“化”聲,見上),又碧落碑那個字形上部從“止”,可以說明為啥子楚帛書上部寫為“出”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7 14:47 , Processed in 1.0512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