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馴》196原釋文作「故發剋(克)殷而為銘於席端曰:『(畏)戒!(畏)戒!取諫不遠,視而所代。』」
謹案:所謂「剋(克)」作,與(克,北大簡《老子》簡61)同形,本來就是「克」字。就是加一個飾筆,參簡72 「既」。「鬼」字亦然。這種字形後來變成(克,《馬王堆‧春秋事語》80)、(克,《馬王堆‧周易》54)。
其次,「」讀為「畏」不合用字習慣。疑讀為「勉(亹)」或「彌」。裘錫圭先生〈史牆盤銘解釋〉指出「無匄」的「」字似當讀為「舋」或「勉」。另外,似亦可考慮讀為「彌」,參見沈培先生〈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彌」,久也、長也;愈也。不過簡文「勉」常見,此處「」讀為什麼還可考慮。
(2)209「今女(汝)有民而不能聖,則齊侯之生(姓),剴(豈)【209】必爲呂?」「聖」應括讀為「聽」。
(3)69「吳既為盂(虛),其誰〈衛〉闔廬」。字形作,除了第一筆與「」相似外,其餘都與「衛」相同。比對:
(衛)
()
《周馴》字形中間部分直貫而下與「衛」相同,而不同於「率」。此處應該是書手第一筆寫錯,後面就將錯就錯,將「衛」的筆劃寫完。這種情形楚簡並不少見。
举报
有沒有可能讀為“必”?
上舉起筆錯寫為「率」的頭,實際該是「衛」字的情況,也見於《魯久次》04-147「〈(𩪗)〉」,此處該是「」,但起先誤寫為「」,之後將錯就錯將「欠」與「月(肉)」旁寫完。
1. 簡120「赳」作,與西漢古隸不同,如(糾,《馬王堆·相馬經》2)、(糾,曹全碑);(赳,《校官碑》篇2·12)、(赳,《衡方碑》,辨3·70)。
而與戰國文字相近,如、(糾,《三體石經》20論)、(《四聲韻》3.28論)。這點比較值得注意。
2.簡193「國與身乳(亂),唯(雖)為人主,其安得所願?」所謂「願」字作,此字實為「」,比對《倉頡》簡6「」作、(《馬王堆·縱橫家書》64)、(《史晨後碑》)。「」與「願」本不同字,作者直接釋為「願」,不妥。目前漢隸似未見「願」字。
3. 簡206「 (繁) 樂以 (淪)」,「」即「」,《說文》:「,泉水也。从泉緐聲。讀若飯。」「」字作,其「糸」旁省簡的形體可以聯想到本篇簡102「「非駿勿駕,非爵(雀)勿」,比對周家臺關沮秦簡:「取(娶)婦、嫁一四一貳女,吉。氏(是)謂小徹,利以(羈)謀。【一四二貳】」以及《漢印文字徵》卷七「(羈)」來看,顯然就是「羈」。
4.簡139「剴(豈)可而毋(赦)」,末字作。「」顯然就是「赦」字或體「亦攴」。大家知道秦漢文字夾亦呈現雙向互混的現象,作者此處為嚴式隸定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唯【一九二】毋身乳(亂),則國家亦乳(亂)。」所謂「亦」作,依作者體例應該隸定作「夾」。兩處處理的方式又有不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4-19 13:03 , Processed in 1.0561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