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保定王某

王某经人指点投奔裘先生来了,也不知会不会吃闭门羹,呵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吴之山与西拉木伦河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8)其状如羊而无口的大食蚁兽与鼻状嘴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9)毛腿鱼鸮与角状羽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镜泊湖与渤海国与漆吴之山与能见之火火山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呼勺之山海经学设定在内蒙古林西县的黄岗梁东麓。黄岗梁林区是西辽河支流——木石匣子河和锡林河的发源地,处在蒙古植物、华北植物以及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段,生物呈多样分布,极富代表性及典型性,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崇山峻岭中以天然林分布为主,自然景观有天然森林景观、白桦与山杨树丛景观、针阔叶混交林草地景观、山地草甸景观。这里草茂林丰、山清水秀,林草中四十余种名花异卉,五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遍布群山,故有千花百药之山的称谓。林中盛产二十余种山野菜,其中蕨菜、金针、蘑菇为菜中三珍。山谷间各种野果次第丛生,素有花果山之称。黄岗梁虽说是大兴安岭的最高峰,海拔2029米,但是逐渐升高的,大部分是缓坡,到过这里的人都知道,山的印象并不深,满眼除了植物还是植物。“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蛊雕设定为毛腿渔鸮,毛腿渔鸮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朝鲜和日本北海道等,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毛腿渔鸮在我国是留鸟或夏候鸟,但极为罕见。栖息于低山阔叶林、混交林和山脚林缘与灌丛地带的溪流、河谷等生境中,也出现于海岸和林区渔塘,特别是富有水生动物而隐藏条件较好的林区河流附近。白天多隐藏在河边的树上或河流沿岸的悬崖上,黄昏和夜晚出来活动,有时静立在河中的石头上,也可以在浅水中涉水而行。常单独活动和栖息,很少成群活动。飞翔时两翅煽动很快,但毫无声响。常贴着水面或地面低空飞行,每次飞行的距离也不远。叫声拖长而嘶哑。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喇蛄虾蟹等水生动物。有时为了恐吓对手,它还能摆出一种可怕的姿态,称为恐吓炫耀。先将羽毛竖起,特别使头部和颈部的羽毛,然后头部猛向前伸,部分或全部地张开双翅,同时不断地发出刺耳的叫声,使对手感到非常地恐怖。如果认为毛腿鱼鸮仅仅是在虚张声势那你就错了,如果对手是人这时又敢于模仿鱼鴞的叫声,它就会猛冲过来袭击人的眼睛。“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山海经学设定漆吴山为镜泊湖东岸,可不要以为这里是荒郊野外,这里是渤海国上京所在地。公元755年渤海国三世王大钦茂自中京迁至上京为国都达160多年。它代表着渤海人创造的“海东盛国”的灿烂文明,这是最早经清末学者曹廷杰所考定的。城分内、外和宫城三部分。外城垣周长18公里多,为土墙,有10座门、五条大街纵横排列,中央大街宽110米;内城周长4.5公里,为石墙,建在外城北部的中间;在内城建有宫城,周长2.5公里,玄武岩筑成。五座大殿中轴排列,并有回廊相连。另有10寺5桥、八宝琉璃井、点将台、附马府、御花园等遗迹。为当年仅次于唐长安京城的东亚第二大都会。至今这里一个镇叫渤海镇,一个镇叫东京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镇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是响水大米,历史上响水大米名声之盛,由此可见。由唐代以业,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被认为在1000多年以前,已成功地把水稻栽培引种到北纬43度附近及其以北地区。在山海经学的观点看来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从那里引入的还需要商量。所见丘山为火山喷发,镜泊湖是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历经五次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这一地区的最后一次火山喷发被认为是在一千年前。镜泊湖区距二连浩特2760华里合整2300山海经里。渤海人一定是走火入魔了,为什么五京之首的上京偏偏选在了这里呢,没法解释,只能说是走火入魔了,呵呵。滂水就是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流域。西拉木伦河在人类学考古学上的意义不用另做强调,火山在东北亚多个民族文化上的重要性也不必说。“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如果解释为火山现象能被大家接受,则南次二经位置的判断应无大错,西沙漠,东火山长8640华里能迁徙的直线,在这世界上没几处。何况还能对上几乎所有的细节。不知众方家意见如何。也不知大家能不能产生无一字不真的感觉,真的没人被震憾吗?真的没人落泪吗?派个科学工作者记录一下这一段会强很多吗?有人能接受8640华里一里都不差这个事实吗?一里都不差呢,你不是木头人吧,呵呵。
      南次二经出人意料的严格按照了纬度的走向,这是相当特异的。这在技术上要求有观测北极星和地平线夹角的能力和定期夜观天象的习惯,文化上要求有天象信仰并对北极星的观角极其敏感,世界上也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民族。怪异的很呢,北极星高点低点难道还能变了天吗,难道还要记一本变天帐吗?替天行道难道就是这么个走法吗,每天晚上看看北极星高度变
发表于 2008-6-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先生贴完没,好像是都贴完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贴完了,开批吧,呵呵。

发表于 2008-6-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俺接着说了哈。

这里各位先生对古文字、出土文物啥大都非常熟悉,俺不行,俺字都不认的。

而且俺也不是学地质或生物的,所以您发的这些帖,俺看着费劲啊。

能不能劳驾您多给普及一下基本知识,好让俺摸着个大致的门径。

比如啊,您说的这大食蚁兽,是属于什么目什么科,现今活动于或历史上发现于中国的什么地区,俺都不知道呢,您能多少提示一些内容不?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居,关于贫齿目大家搜一下比我解释的好。但是如果说山海经学只能反映已知的知识,这山海经石经帖还真说不定是假的呢。山海经学就这么坚持了,东亚存在过类大食蚁兽。古生物学家到内蒙古挖化石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orumPostBodyArea><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id=postcontent4715>

古生物学家快到内蒙古挖大食蚁兽的化石吧,挖到了就不用太表杨我了,呵呵。

</DIV></DIV>
<DIV style="FLOAT: right">快速回复 </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3:08 , Processed in 1.0638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