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坐持有道

由半坡陶器刻画符号推导数字符号形成汉字图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提问:

1,先古人刻陶文的时期,是人类发展的什么阶段?
2,现在看到的成系统的甲骨文,记录的是什么?

3,从陶文到甲骨文,是什么样专业的人发明和刻写的?


在下认为:人类初始,效法自然,纯朴简易。当今专业,如汉班固之论:“--说5字之文,至于2,3万言。--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
专业之人如在“研”而不“究”,吾不知汉字本源,要等到何年马月可得知晓?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网友指出勇者随意拆字,在下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汉字是由笔划组成的,那每一笔应该都是有来历的。

其次,在下并非随意,所有的拆分都是以原字甲骨文为例,可能是所谓分离,对比时给人在下想任意拆分之感,但请各位留意在下是提出看到的疑问,提醒大家对此共同关注,看是否拆分合理,也就是说,都是为了认清其字形组成如何,并非为拆而拆.

再有,文字训诂可以用六书之法,为什么在下的指代,转借,相通之法就被视为异端,而不可用哪?

请看下例:(取至《甲骨文编》“东”字的不同字形)

古人为什么可以如此“随意”把“十”形等变来变去出来?对此又做何解释呢?

 

在下再解释一下,文字就是惜墨如金的过程。文字开始于一,折而为二,再折为三,围而为四,反之,四拆而去1为三,四拆而去2为二,四拆而去3为一。四拆而横列还是四。

勇者初识:一之为少,二之变化始多,三之更甚,四之更频,五之平衡,六之渐少,七之更减,八之更降,九之无几,十之复一。数字符号化而为文,文字已成,拆而为数,导而知变,推而之知意。此变化之道,立此存照。

呵呵~有点缠绕~

[此主题已被 坐持有道 在 2008-8-1 13:30:14 编辑过]

[此主题已被 坐持有道 在 2008-8-1 13:47:50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观察“东”字的字形结构,在下是这么看的:

首先不论其是否为古人笔误或省略或“囊”中之物是什么。有个问题想问,就是“东”字上下都是箭头形,即在下认为的“数字符号3”,如果有“十”形,我们也会看到“日木”生长的意象(定型),更何况我们看到还有两横一竖的写法,也有一竖加一×的写法,加没有“十”形的,既然“囊”里面是变化的,外面没有变化,这古人一定的字形,我们看到的是上”生“,下”上“之意,”东“之所以表方向,是因为其本意是日上升(上生),即我们看到其出生之时的方向。所以其字中有一点的为初文,其他变体是不会改变其字的整体意象的,所以才可以省略或变化的。

而所谓定型,是在不影响字意的情况下,为了书写的方便与顺畅:


[此主题已被 坐持有道 在 2008-8-1 14:05:56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的数字景象。

 楼主| 发表于 2008-8-3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圆上排列的是《甲骨文编》里的字形,阿拉伯数字边上是勇者所谓的“数字符号”。

 楼主| 发表于 2008-8-3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要申明一点:

所谓“数字符号”的设定与论证,只是探讨汉字初始的本源意象,并非是为了否定汉字发展过程中对象形的二次想定及现在已有的绝大多数合理想定。例如,楼上的“东西”二字,我们看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伴随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将其做二次想定,并组合成“东西”一词,不但合理并且符合文字发展的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来看看(英)布尔《思维的规律》关于符号的论述: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看这个:
按照布尔的逻辑如果1代表所有男人,2代表所有女人,1 2=3则代表所有人的话。我们的甲骨文是怎么表现的哪?(见附图)

 

符合不符合逻辑哪?

[此主题已被 坐持有道 在 2008-8-6 13:02:47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勇者问候大家好,奥运太精彩啦~
这段虽然没上网,但也没休息着~

还翻了翻书,又增加了点“战胜困难”的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济南大辛庄遗址新出甲骨卜辞2005年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孙亚冰 宋镇豪 出《探析》一文 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kychg/56.html

在下也研究了一下,不同意见与新发现如下:



所谓新发现就是:1,半坡陶符⑥与大辛庄甲骨文④⑤及其他“豕”非常接近。按其笔划数为7,在下认为是“数字符号7”用汉语拼音标注其发音为“qi”,并且认为所谓“豕”字形非猪非犬,有可能是一种叫“奇”的动物(也可以是人类最早骑行的动物),我们知道猪和狗是不容易骑的。

半坡陶盆

岩画


2,⑤字明显是一体的,那一点怎么会是②字上的哪?

3,④⑤应该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很小的差异)。勇者认为这两个是母“奇”,比公“奇”多两点,(可以读为“jiu",同时我们可以联系到“家”如果发”豕“的音,为什么读为“jia"啦)。

4,所谓①字的午旁为什么不是“数字10”哪?整个句子在下认为是“十隶(男)”“四奴(女)”“九九”“奇奇”。
也就是说③字形是两个字。

上述推导,欢迎大家讨论

[此主题已被 坐持有道 在 2008-8-25 21:02:50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3:20 , Processed in 1.06064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