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88、谢氏瓠庐殷墟遗文

  [日]松丸道雄解题。1979年(日本昭和54年)9月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发行,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目次包括:关于“谢氏瓠声殷墟遗文”解题(松丸道雄作);图版,收录甲骨五百五十片,全部为拓片影印;附录:一、谢书拓本重出于《京》、《存》两书者,二、《京津》拓本重出于谢书者,三、《存》下摹本重出于谢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藏骨)。

  本书所收录的五百五十片甲骨卜辞,除全部拓片按原来一片一张影印外,凡是与《京津》、《存》下重出者,均在重见片页上注明两书中的有关页数、号码等。

  作者在解题中,首先介绍了重印该书的情况,指出这次重印是根据绵纸本(八册装)的版本所影印的。原八册本是:第一册,35页,收一至七十片;第二册,35页,收七十一至一百四十片;第三册,37页,收一百四十一至二百一十四片;第四册,36页,收二百一十五至二百八十六片;第五册,35页,收二百八十七至三百五十六片;第六册,31页,收三百五十七至四百一十八片;第七册,33页,收四百一十九至四百八十四片;第八册,33页,收四百八十五至五百五十片。

  解题中,对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所写的“北平富晋社”的问题,对《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所说的瓠庐谢氏拓本六百片及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附录中的数字等,均提出了不同看法。

  此外,松丸氏在解题中还推测瓠庐氏可能是谢国桢(据我们最近了解,瓠庐谢氏应是谢国桢之弟谢国彦)。

  这批甲骨,一部分现藏上海师大,大部分现藏故宫博物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89、北京大学国学门藏殷虚文字考释

  严一萍编著。1980年9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刷,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图版,收录甲骨二百八十九片,全为摹本;文字考释,分为四卷。

  本书所收甲骨原是北平霍保录所赠。据《甲骨年表》1922年条载:“达古斋主人霍保录以所藏甲骨文字,捐赠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凡463版。”几十年来,这批甲骨仅1933年商锡永在《殷契佚存》中著录了拓本三十四版,在胡厚宣的《战后南
北所见甲骨录》中师友部分也收录过摹本多片。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对本书所收录的每一片甲骨都与过去著录过的书一一进行了核对,并在编号下注明其出处。释文的特点:因作者近年来先后对《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凡将斋所藏殷虚文字》、《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殷虚第一次发掘所得甲骨》进行了考释,甲骨文字内容颇有雷同,故在考释本书时,为避免重复,有的考释从略,并指出参见上述某书考释中,注明每片是甲或骨,并注出期别。凡是《南师》、《佚存》、《续编》等书已收录的,分别注明,有些在《读编》中未录,释文中也予指出。释文基本上隶定,有些则进行考证,如1·8·4片中“丁二妻妣己”,编者认为是先祖丁有二妻名妣己的。凡《续编》未著录者,在图版释文部分皆附有摹本,已著录者不附摹本。释文中作者进行了一些补证:有补背文者,如1、24、2、2·27·4、3·12·2、4·23·2等;有纠正过去的一些错误者,如1·28·4中的血字《南师》释为祖字,1·32·2为《续编》2·23·9,续对照表误为1·32·1、在释文中也注意这批甲骨中的同文卜辞或与其他著录中的同文卜辞问题。

  不足的是本书没有把《续编》未录之片及《续编》、《南师》、《佚存》已著录之片编制索引表,不便于读者查对。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90、小屯南地甲骨(上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1980年1O月中华书局出版,八开本,二册。

  目次包括:凡例,前言,图版号及拓片顺序号目录表,龟甲与背文统计表。

  本书收录拓本图版834页,收甲骨四千六百十二片,是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掘的全部刻辞甲骨。凡有字者,不论大小片及字的多少,一概收入。因缀合五百三十片,加上有背文等,共收四千五百八十九片。其中甲七十一片,骨四千五百十八片;此外还收录了自1971年以来在小屯一带发掘及零星采集的甲骨拓本二十三片,作为附录。除八片朱书为照片外,其余都为拓本。拓本图版是按灰坑、房基址、墓葬、探方为序。1~822版(1~4589号)是1973年发掘的,823~834版,(4590~4612号)是零星发掘与采集的。

  编者在整理过程中,注意到考古发掘的地层、坑位关系及甲骨与陶器共存等情况。在《前言》中,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的叙述。由于甲骨出土时都有明确的地层关系,而且与陶器共存,这为甲骨文分期断代、为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证据。

  编者指出:小屯南地早期时代大约是武丁前后,即大司空村一期;中期时代大致是康、武、文时代,即大司空村三期;晚期大致已进入帝乙时代,即大司空村四期。又指出小屯南地的早、中期间有缺坏,即缺大司空村二期。

  编者依据小屯南地地层、灰坑叠压打破关系,并结合对卜辞的字体、文例、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对学术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对“師组”、“午组”卜辞,认为是属于武丁时期;对康丁、武乙、文丁卜辞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本书收录的甲骨,内容丰富、范围较广,其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材料。如:新出现属武丁时代的贞人丩;新出现如小卜辛、冏乙、后祖妣庚、中宗祖丁、高祖上甲及后父丁等各时期一些新的称谓;新发现如癸方、开方、让方及北方方国;还发现天文方面的“月又戠”;军旅编制方面的左、右旅及右、中、左戍;以及诸如“大学”、“百工”等新材料。

  总之,《小屯南地甲骨》上册是一部较重要的甲骨著录。它收录的甲骨是解放后发掘所获数量最多的,而且有明确的地层、坑位关系及附有同出的陶器,为甲骨文的分期断代,为古文字研究都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另外,图版拓本,不但注明其单位与顺序号,而且还标明出土时的层位关系等,为恢复田野发掘原貌提供了根据。

  对本书的评论,有史任:《“小屯南地甲骨”简介》,载《考古》,1981年第四期。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91、甲骨文选读

  李圃编著。1981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序(商承祚、戴家祥及作者分别作序),附记,凡例,图版。

  图版共分九类:
  一、先公先王,1~30页,一至一百三十二片
  二、数算历法,31~49页,一百三十三至二百零三片;
  三、天体气象,50~70页,二百零四至二百七十二片;
  四、农业生产,71~85页,二百七十三至三百二十三片;
  五、政治活动,86~101页,三百二十四至三百八十三片;
  六、军事活动,102~115页,三百八十四至四百三十三片;
  七、田游狩猎,116~126页,四百三十四至四百七十一片;
  八、日常生活,127~141页,四百七十二至五百二十二片;
  九、其他,142~159页,五百二十三至六百三十五片。

  以上共选收甲骨文六百三十五片,全部为摹本。

  本书为文科有关专业高年级选修课教材。选片兼顾内容、形式方面的典型性、代表性,尽量选全辞、全句。全书按文辞内容编排,只有内容相同时才按时代排列。

  书后附四种表,即:殷代先公先王世系表、天干、地支表、史官贞人表及引用书名简称表。尤其是引用书名简称表,对读者了解选片引书情况很有帮助。

  另外,作者在自序中主要论述了甲骨文造字的有关问题。

  本书摹本较准确。

  不足之处是没有编甲骨片索引,查找不便;书名为《甲骨文选读》,实际只为“选片”,没有“释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92、《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图版篇》

  [日]松丸道雄编著。1983年3月30日东京大学出版会印刷,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发行,为本所报告之一,十六开本,精装一册。

  目次包括有:

  序
  凡例。
  故·河井荃庐氏旧藏甲骨,
  故·田中救堂氏旧藏甲骨,
  三浦清吾氏旧藏甲骨。

  该写共收录甲骨一千三百一十五片。每片甲骨,皆标出图版号、期别、甲或骨(龟甲用S表示,兽骨用B表示之)、内容及其编号;同时,该书每版甲骨均以拓本、照片相互对照印出;凡有背面施钻凿者,亦均以拓本与照片表示出来,以便于读者使用。

  现简略将本书所收录的甲骨情况介绍如下。

  故·河井荃庐氏旧藏甲骨:
  第一期:卜甲0001~0239  图版1~17
      卜骨0240~062  图版18~80

  第二期:卜甲0622~0642  图版81
      卜骨0643~0665  图版。82~84

  第三期:卜甲0666~0672  图版85
      卜骨0673~0677  图版86

  第五期:卜甲0678~0888  图版87~97
      卜骨0889—0958  图版97-一103

  族卜辞:卜甲0959~0962  图版104
      卜骨0963~0971  图版105

  人头骨刻辞:0972   图版106
  补遗:卜甲卜骨零片  图版107

  故。田中救堂氏旧藏甲骨:
  第一期:卜甲0973~1136  图版108~123
      卜骨1137~1181  图版124~128

  第二期:卜甲1182~1202  图版129~130
      卜骨1203~1239  图版131~134

  第三期:卜骨1240     图版134

  第四期:卜骨1241~1276  图版135~138

  族卜辞:卜甲1277~1303  图版139~141
      卜骨1304~1313  图版141

  补遗:卜甲零片  图版142
     卜骨零片  图版143

  三浦清吾氏旧藏甲骨:
  第一期:卜骨1314  图版144
  第五期:卜骨1315  图版144

  书后有英文目次;另书尾附有作者简历及主要著作目。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序言中除了简略谈了本书所录河井氏(九百七十二片)、田中氏(三百四十一片)及三浦清吾氏(三片)共计一千三百十五片甲骨外,还较详细地分别介绍了三氏的简单生平、收藏甲骨的经过、及著录过的情况等。

  该书不足之处:一是有些甲骨上的刻字、从拓本或照片不清晰,如果加上一些摹本,则效果可能更好;二是,对收录的一千三百十五片甲骨的收藏过程,它们过去被著录的情况,缺少一份详细的目次对照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考释

  93、契文举例

  孙诒让著。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写成,1917年(民国六年)吉石霞丛书本,线装,一册(二卷)。又,1927年(民国十六年)上海蟑隐庐石印本,线装,二册。

  上卷包括自序、正文。分八章:(一)日月,(二)贞卜,(三)卜事,(四)鬼神,(五)卜人,(六)官氏,(七)方国,(八)典礼。

  下卷二章:(九)文字,(十)杂例。

  这是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

  孙氏在自序中谓:“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玩不己,辄穷两月力校读之,为前后复重者参互采绎,乃略通其文字,大致与金文相近,篆画尤简省,形声多不具;又象形字颇多,不能尽识。……今就所通者,略事甄述,用补有商一代书名之佚,兼以寻究
仓后籀前文字流变之迹。”

  在此书中,作者不但考释文字,而且将契文进行分类,为后来研治甲骨文的学者开拓道路。书中有些字的释读至今仍是切不可易。例如:释祖,征止、陟、出、先、省、众、冓、彖、永、帝、方、启、羌、易;干支中的甲、丙、丁、戊、庚、辛、壬、癸、丑、寅、卯、辰、未、申、酉、戍、亥…等一百多字。

  但是,由于资料所限,当时作者只能根据《铁云藏龟》一书来研究甲骨文,所以错释的字相当多。如:以“王”以“立”,为“贞”为“贝”,以“吉”为“享”;以“之”为“正”,以“涉”为“岁”,以“羽”为“猎”,为“兽”为“获”,以辰已之“巳”为子丑之“子”,把“旬亡祸”释为“它父母”。又,作者虽然认出了祖乙、祖丁、祖辛、祖甲、大甲、大丁、大戊、羌甲、南庚的名号,但认为不一定是《殷本纪》中的祖乙、祖辛、祖丁,而可能是殷代诸侯臣民的名号。此外,因错释的字较多,许多完整的卜辞不能通读,故在此基础上所论述的殷代制度,也是难以成立的。

  此书尽管有许多错误,但孙诒让是最先较有系统的认识甲骨文字的第一位学者,其披荆斩棘之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94、殷商贞卜文字考

  罗振玉。1910年(清宣统二年)6月玉简斋石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作者自序,正文,后识。

  全书分四章:

  一、考史:1、殷之都城,2、帝王之名谥(并简述祭祀、田猎)。
  二、正名:1、籀文即古文,2、古象形字,因形示意,不拘笔画,3、与金文相发明,4、纠正许书之遗失。
  三、卜法;上溯史策,求龟卜之源流,从甲骨卜辞,考证古代占卜方法。1、贞,2、契,3、灼,4、致墨,5、兆坼,6、卜辞,7、埋藏,8、骨卜。
  四、余论:1、古书契之形状,2、卜辞之行款、读法,3、甲骨文字涂朱与涂墨。

  罗氏在序言中谓,1909年(宣统元年),日本林泰辅案赠刊《史学杂志》之论文(即《清国河南汤阴县发现之龟甲兽骨》),读后颇多疑异,因而尽发所藏拓墨,博观估人甲骨,详加考释,写成此书。又谓,甲骨“发见之地,乃在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而非汤阴,其地为武乙之墟。又于刻辞中得殷帝王名谥十余,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遗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

  此书是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第一本著作,篇幅虽不长,但多有创获。如:考定小屯为殷墟及审类帝王名号两点有重要意义。又,在此书中,作者用甲骨文、金文、《说文》相对照,新考释出一批字,许多字的释读至今仍是正确的。

  后来,作者还写了《殷商贞卜文字考补正》,对此书作了校补,见1936年12月《考古社刊》第五期。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95、殷虚书契考释

  罗振玉著。1914年(民国三年)12月王国维手写石印本,线装,一册。又,1927年(民国十六年)二月东方学会石印增订本线装,三卷二册。

  初印本考释四百八十五字(不包括人名、地名所隶定的字),增订本考释五百七十一字。

  全书分八章,各章目次及主要内容如下:

  一、都邑:“商自成汤至于盘庚,凡五迁都;武乙立,复去毫徒河北,其地当洹水之阴,今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即其虚矣,方志以为河直甲城者是也。”
  二、帝王:1、卜辞中可见的帝王名22(23);先妣名14(18)。(括弧内是增订本之数字,下同。)
  三、人名:于帝王名之外,考订人名78(90)。
  四、地名:卜辞中,其字可识或不可识的地名有193(230)。可分为16(17)类。
  五、文字。形声义可知者485(560)。罗氏谓:“合此五百余文观之,其与许书篆文合者十三四,且有合于许书之或体者焉有合于今隶者焉;顾与许书所出之古籀则不合者十八九;其仅合者,又与籀文合者多,而与古文合者寡。为是知大篆者,盖因商周文字之旧,小篆者,又因大篆之旧,非大篆创于史籀,小篆创于相斯也。”
  六、卜辞:将可为通读的卜辞,用今楷写出,分为8(9)类:1、卜祭306(538)条,2、卜告15(32)条;3、卜辜。4(6)条,4、出入77(177)条,5、卜田渔130(190)条;6、卜征伐35(60)条;7、卜年22(34)条,8、卜风雨77(112)条,9、杂卜47条(这是增订本新增加的一项)。
  七、礼制:“殷商礼制,征之卜辞,其可知者六端:1、授时,2、建国,3、祭古,4、祭礼,5、牢鬯,6、官制。
  八、卜法:卜用之龟、甲;凿、钻、灼、兆。

  罗氏谓:“予既据目验知古卜法概略,证以《周礼。春官》及《毛诗》、《戴记》,周秦诸子之言卜事者多与符合,知殷周卜法无大差。而郑君笺注诗礼则颇有失误,是商周卜法,汉儒已不能明矣。“

  罗氏在此书中,用字形比较(从《说文》上溯金文,由金文溯卜辞)和偏旁分析,结合每一个字和词在卜辞中的位置和作用来考释甲骨文。这种方法较为精密,所以他能考释出一大批前人所末释的甲骨文字,使许多杂乱无章的卜辞能够通读。同时,由于他将卜辞进行分类,这就便于学者们利用甲骨文来研究殷代的历史。

  对于《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在考释甲、骨文字方面的页献,郭沫若作了充分的肯定,说它“使甲骨文字之学蔚然成一巨观。谈甲骨者固然不能不权舆于此,即谈中国古学者亦不能不权舆于此。”①

注①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此书也有不足之处,如:错释的字、词为数不少;有些问题的阐述也欠妥;增订本还删去在初印本中每字或卜辞之下注出的书名、页数、片号,不便于读者查对原文及引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96、殷虚书契补释

  柯昌济著。1921年(民国十年)出版,线装,一册。

  本书考释甲骨文字、词六十多个。其中释劦、足、震、舞、取等字是可取的。但错误之处也不少,如:将“御”释为“卪”,将“豙”释作“雁”,将“屯”释作“茅”,释“祸”为“凶”,释“岁”为“戬¨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97、殷虚书契考释小笺

  陈邦怀著。1925年(民国十四年)2月出版,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吉城序、自序、正文。

  正文分为三篇:

  一、地名篇,笺释地名九个:视、稷、休、甘、温、惠、宕、榭、蘆。
  二、文字篇,笺释字四十八个:霝、朔,廪、潢、榭、泞、滓、肖、害、雝、棘、巫、丞、贞、奈、妸、奚、郭、饎、凤、雉、龙、稷、朱、蘆、麓、杞、缫、赫、偁、视、爯、敏、守、弇、斋、复、乘、浴、澡、濯、戋、触、戾、宕、有龙、冤、芮。
  三、礼制篇:1、宗庙之制,2、封建之制,3、祀神之礼,4、诸祭之名,5、殷之官制。

  此书是仿郑氏诗笺之例,以疏补罗振玉之《殷虚书契考释》。因成书较早,作者仅见王襄《篁室殷契类纂》及商承祚的《殷虚文字类编》等书,未见罗氏《增考》,故笺释各条,有不少错误。但也有一些字的解释是可取的,如:释“稷”、释“戾”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7 13:34 , Processed in 1.0633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