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68、古代殷帝国

  [日]贝冢茂树编。1957年(日本昭和32年)12月,东京都みすず书房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日文版。

  本书共分五部分;一、龟骨的秘密;二、地上和地下;三、殷人的生活志;四、卜辞的世界;五、殷人的故乡。后记。

  第一章由日本奈良女子大学大岛利一作;第二章由伊藤道治作;第三章由爱知大学内藤戊申作;第四章由立命馆大学白川静作;第五章由京大文学部考古科研室褪口隆康作。书后附有文献目录。目录分为:学史、概括、调查、发掘、甲骨资料集、字书、解释、卜法、历法、研究、殷代铜器、陶器、石器、玉器及骨器、动物等十六项,每项中都按著者、书名及刊出时间等标明。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甲骨卜辞发现的始末。尤其是对中国及日本的学者在研究甲骨文字及通过卜辞的研究,进而探求殷代社会历史等问题方面的成果,都一一作了概括的归纳、介绍。这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入门书。

  对本书的评论有:吉田光邦:《贝冢茂树著“古代殷帝国”》载日本《东洋史研究》十七一一,1958年7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69、商殷帝王本纪

  周鸿翔著。1958主F香港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本书包括:饶宗颐作序、作者自序和正文。

  正文分四章:

  一、夏商周帝系比较表。主要依据《本纪》、《封禅书》、《竹书纪年》、《太平御览》、《汉书》及其他文献,将三代,重点为商殷的帝系对照比较,并标出大乙(天乙)以后商之诸王建都地。

  二、前论,分六节:(甲)商殷正名。因商为子姓自称,殷为周人所呼,商必在殷之前,故正名为商殷。(乙)卜辞所见商先公上甲以上无征说。自上甲以下诸王,史籍所见皆以天干为名,并在甲骨文中证实。上甲以上诸先公全无据。(丙)王亥非振说。因上甲以上诸先公无一能成立、故王亥一名也不例外。(丁)商殷诸王系年。从大乙(天乙)至阳甲十八王,共二百四十三年,从盘庚至帝辛,共二百六十五年。(戊)卜辞所见商殷男女地位平等说。(己)商殷诸王别名、配偶、在位年数及定都所在总表。按《本纪》所载,从帝喾至帝辛一一列表。

  三、本纪。从帝喾至帝辛一一分别介绍。这部分是正文简明扼要、注解力求详尽。

  四、附图:甲骨所见商殷帝系表。主要引录《佚存》986、《粹》112(缀合编53、)、《后上》30.5诸片甲骨。

  总之,本书以殷本纪、帝王世纪及古今竹书纪年为经,六艺、诸子、甲骨及其他史籍以及有关的论著为纬。古籍中有关商代诸帝王的记载,基本上都已包括。同时用大量有关甲骨文资料来验证或弥补本纪及史籍所记载之不足或缺误,对商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70、古史考存

  刘节著。1958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本书共收作者自1927年至1949年在学刊物上发表过的二十篇论文,经作者重加校订与修改,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分古史、古籍、古器物、古代语文及诸子思想等。在文章中,对一些字或词的解释,引用了甲骨文的材料。

  本书各篇对史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71、殷虚卜辞研究

  [日]岛邦男著。1958年(日本昭和33年)7月日本弘前大学文理学部中国学研究会发行,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目次包括:作者自序,序论,本论,并附引书索引。

  序论分二节:一、贞人的补正:介绍了董作宾、陈梦家、胡厚宣各家的贞人分期情况;着重论述了各期贞人的变化;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二、卜辞上的父母兄子的称谓:按时代对诸称谓进行了分析。

  本论为本书的重点,分两篇:

  第一篇,殷室的祭祀:从内祭、外祭及祭仪三方面考察殷代祭祀。第一章,先王先妣的五祀:对各期,尤其第二、五期五祀的祀序、周祀等详细分析,并对《殷历谱》提出不同看法。第二章,谛祭:介绍各家对“丁神”、“丁祭¨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三章,外祭:对上帝、自然神、高祖神、先臣神并对后三种神的祭祀均分别作详细论述。第四章,祭仪:对五祀、王宾卜辞及其他祭仪分别论述(此部分有赵诚的中译文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1979年9月)。

  第二篇,殷代的社会:第一章,殷的地域:统计了卜辞所见地名五百四十二个;按殷的四方对地名位置进行考证,并划出殷代之版图。(此部分,作者曾先后发表在《甲骨文的地名》,载《人文社会》九,史学篇,1956年;《甲骨卜辞地名通检》(一)、(二),载日本《甲骨学》1958、1959年六、七号。)第二章,殷的方国:统计了卜辞中出现的五十一个方国,并对其地望进行考证。重点论述了帝辛征夷方的问题。第三章,殷的封建:对卜辞中的侯、伯、子、妇等分别统计与论述。第四章,殷的官僚:对卜辞中官名统计,进而论述殷代的官制。第五章,殷的社会:着重介绍了诸家之说。第六章,殷的产业:从卜辞所载,分别对殷代的农、畜牧、渔猎等进行探讨。第七章,殷的历法:考证殷的纪年、日月食及置闰等问题。

  书后附有:索引,主要是贞人、人、地、方国名、侯伯及父母兄子称谓等索引。

  书后记:摘录了董作宾在台湾出版的《大陆杂志》九卷四期中的《殷历谱的自我检讨》戢于《金遗论古综合刊》第一期中《今日之甲骨学》;及载于《中日文化论集》第一册的《甲骨学在日本》等一些文章及讲话时对作者在研究殷墟卜辞中的成就的一些评论。

  英文提要。

  本书对所见著录的卜辞进行了分期分类、统计与论述,材料丰富,花费了较大精力。对卜辞分期及殷代的祭祀、社会性质皆有一定见解。对甲骨文资料中所见各期地名及其内在联系,对殷代地理,进行了详细论证。因此,本书对研究殷代历史、地理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分期断代上有他自己的创见。他的甲骨分期按董氏五期分法,在贞人分期方面同意董氏的文武丁卜辞“复古说”;但在细节上又异于董氏,即认为武乙不但有贞人历(异于董氏武乙不录贞人说),还有彭、自、勺、扶等贞人;对文武丁时的贞人,认为董氏提出的十七个贞人中没有史、叶、万等,而增加丁、由等贞人。在甲骨分期研究上具有较大影响。

  本书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75年8月重印。1975年12月台湾鼎文印书局出版了温天河、李寿林译的中文本。

  对本书的评论,有池田末利:《读岛氏“殷虚卜辞研究”一贞人补正之补正》、(一)、(二),载日本《甲骨学》七、八号,1958年3月,1960年3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72、商代社会经济基础初探

  许顺湛著,1958年10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和正文。

  正文分两大部分:

  一、商代社会经济基础初探:1、农业生产,2、手工业,3、渔猎牧畜,4、交通与交易,5、结语。

  二、附录收入两篇文章:1、对《夏代和商代的奴隶制》一文的意见,2商代墓葬的阶级反映。

  本书所论证的是仲丁以后四百余年的商代社会,通过农业、手工业、渔猎、牧畜及交通贸易等,探索商代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幕。所依据的主要是考古发掘材料,也结合一些文献记载,互相印证。另外,在对某些问题的探讨中,大量地引用了一些甲骨文的材料,可供研究考古与古代史的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3、殷代地理简论

  李学勤著。1959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和正文。

  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殷、商与商西猎区:1、狩猎卜辞体例,2、滴,3、凡区,4,敦区,5、盂区,6、邵区。

  此章主要是对大邑商(天邑商,即王畿)西南部及西方的狩猎区,并对可联系的一些地名或地理位置等作了初步分析。

  第二章,帝乙十祀征人方路程:1、征人方日表,2、自雇返商,3自滴至攸(散氏盘地理研究),4、自旧返攸,5、自攸返商,6、自商至河邑。

  主要通过帝乙十记征人方卜辞,对征人方的日程及各地名问路程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第三章,殷代多方:1、土方、否方、器方,2、祖甲“卜王”卜辞分析,3、危方、鬼方、微方,4、羌方、龙方、四邦方、兹方、羖方,5、刀方、大方,6、甾、缶、蜀。7、盂方、井方、三邦方,8商王国的政治地理结构,9、商周之际历史的地理问题。

  主要论述商王国以外的一些方国情况及它们与商王国的关系等问题。

  附录:殷代王卜辞分类表。

  本书是通过殷代卜辞和有关的铜器铭文,专门论述殷代历史地理。主要试图解决:一、商王国的政治地理结构,二、商王国的疆域范围,三、商王国主要城市的位置及山川,四、商王国周围的一些方国及它们与商的关系,五、商王国对外战争的地理诸问题。作者不是罗列出卜辞中所有地名,而是对可以互相联系及可考定的地名,和对上面三章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同时,作者对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一书中,首先运用联系若干地名而系统地加以考证的方法,进一步充实,打破了过去学者在考证殷代地理时,用卜辞的若干地名、单独地、孤立地与后世类似的地名相比附的方法。

  本书不足处是,在引用前人的一些看法时,应注出处;另外缺少一些应有的、必要的示意图及地名索引等。

  对本书的评论,有许艺:《“殷代地理简论”评介》,载《考古》1959年第五期。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4、殷代社会史料征存

  陈邦怀著。1959年9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线装,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和正文。

  正文分卷一、二两部分:卷一,包括四方风名、冒母星、殷之军训、殷之马政、殷之宫室五节。卷二,细分为舞雨、宁凤等六十六条。

  以上凡七十一条释文中,有的是从他人之说,而加以发挥,如四方风名、殷之马政、舞雨、省牛等辞条;有的则是驳他人之说,如冒母星、王豊、亚位等;再者是作者自己的见解,如殷之军训、足河、御水、变大邑、作大田、量地、案食等。不论是发挥或驳他人之说,还是出自己见,作者在本书中都是以卜辞为根据,并参考古籍以考证殷代社会的状况及制度。如对殷代常患水灾,认为在卜辞中有用圩杆水的记载,以证殷代己有堤防壅塞之事。又如,关于殷代的教育,不但从郭沫若说,且认为殷时既注意贵族子第之教育,也对民间教育重视。对殷代的军制,认为有“三师”及“左右部”之制,还论证了当时在防备及措施上的一些问题。另外,对殷代刑罚制度、马政、婚姻诸问题皆提出已见,可备一说。

  对本书的评论,有[日]松丸道雄:《陈邦怀编著“甲骨文零拾附考释、陈邦怀著“殷代社会史料征存”》,载日本《甲骨学》第九号,1961年8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5、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饶宗颐著。1959年11月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上、下二册。

  目次包括:自序,例言,征引甲骨书籍简称表(以著录出版先后为次序),本书征用未刊甲骨材料和正文。

  正文分二十卷:卷一,前论:介绍与讨论甲骨在地理上的分布、属类及龟卜占书源流、占卜仪式等。卷二,贞卜人物记名辞式释例:将甲骨卜辞中,贞卜人物记名的方式分十一类叙述,并论“卜”、“贞”二字的意义。卷三一~卷十七,贞卜人物事辑;为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就其承认的一百十七个贞人,分别从卜辞的内容及用语上进行分析、整理,并举其用例加以考释。其中有作者自己的创见,对别人有关论点也有批驳、卷十八,备考:对二十个贞人待考。卷十九,结语:其中论分派一节,批驳了董作宾氏的文武丁“复古”之说。卷二十,附录:分贞卜人物同版关系表、贞卜人物同辞关系表及各期卜人事类表。

  索引分为地名、人名官名、成语、祭名四种,按首字笔画为序。

  本书就一百十七个贞人,分别从甲骨卜辞的内容、用语等进行分析,并举其用例加以考释,有其创新之处。尤其提出甲骨文研究的“分人研究法”,从而“使有贞人记名之刻辞,得一综合之整理,”这对于甲骨文的分期研究及全面整理是有一定的参考值的。对甲骨分期,作者虽基本上同于董氏,但也有异处,即将董氏的文武丁及五期的贞人,统归于一期之中。不足处是,在引用例证上,往往不加旁证,有些例证也不太确切;在收辑同名方面,有时混淆了不同期的卜辞。总之,本书所收材料丰富,对研究殷代贞卜人物是有启发性的。

  对本书的评论,有[日]松丸:《饶宗颐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载日本《东洋学报》第八号,1960年3月:[日]岛邦男:《评饶宗颐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此文由郑清茂译、载台湾《大陆杂志》第二十二卷十二期,1961年6月30;严一萍:《略论饶著“贞卜人物通考”的基础问题》(上、下)载《大陆杂志》第二十三卷九、十期,1961年11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6、商周史料考证

  丁山遗著。196睥4月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本书论证了商周(主要是商代)两代史料中的一些问题。按时代早晚编排,分十二专题:

  一、殷虚考古之鸟瞰,二、洹、商与商虚,三、盘庚迁殷以前商族踪迹之追寻,四、盘庚迁蒙泽,武丁始居小屯,五、神话时代商人生活之推测,六、传说时代的王号与传统,七、武丁之武功,八、武丁之内治,九、武丁以后的诸王积年,十、孝己康丁之间世系辅证及其大事,十一,武乙死于河渭之间,十二、(原稿缺标题)。

  本书作者根据文献及所见甲骨文、金文记载,并结合田野考古情况,介绍了仰韶一龙山一殷文化的叠压关系、殷墟重要遗迹、遗物、在商代的都邑、神话时代及传说时代的商人生活、王号及传统,特别是对武丁时代的武功——征伐诸方和武丁的诸归、诸子等问题,进行之研究和论述。虽然作者生前没来得及定稿,文字及资料的引用存在着一些缺点,论述中的某些看法也仅作为一家之见;但是,在资料的搜集、考订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7、商王庙号新考

  张光直著。1963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十五期抽印本,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前记、正文、校后记。

  正文分三章:一、商王庙号的意义,二、从商王庙号所见的王室亲属婚姻制度,三、与商王庙号有关的若干其他史实。

  作者认为商王以干支为名,是死后而非生前。自上甲至帝辛三十七王,无不以十干为名。在不同的四说(次序、卜选、生日及死日说)中,作者同意死日说。

  为说明庙号出现的规律性,在对《殷本纪》之世系考察中,提出四种现象,即:(一)庙号虽以十干为名,但各干在殷王世系中出现的次数不一;(二)甲、乙、丁三个干,不但占商王庙号半数以上,而且在商王世系表上作极规则性出现;(三)第三个庙号出现的规律性,是在同世兄弟诸王之间;(四)庙号在殷王世系中出现的规律性还有祖甲帝乙帝辛祀典中的先妣。

  又提出三个假说,即:(一),先王先妣所以用十干为名,系商人借用在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天干,作为对祖庙及庙主的分类制度;(二)商代庙主的分类,也即王妣之分类,其原则是商王室的亲属制度与婚姻制度及王妣生前的地位;(三)从庙号上所见商王室的亲属婚姻制,与王位之继承法和政治势力有关。

  因此,在王室亲属婚姻制度,作者认为:(一)商代王位的继承是由父传子或兄传弟,即男系继承法;(二)商王均是子姓;(三)天下土地与财富皆为王有;(四)殷王室的子姓,合乎现代社会学及民族学上的“氏族”。提出:子姓氏族的王室,不是外婚的单位,王室本身包括两个以上单系亲属,互相通婚等。

  通过对庙号的分析,认为商王继承法,子继为常,第及为变并对卜辞中的“旧派”与“新派”,昭穆制等问题都有所论述。

  总之,作者用甲骨文字资料与文献记载互相印证,对商王庙号及其有关殷代社会政治制度问题提出己见,对学习、研究古代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对本书的评论,有许倬云:《关于“商王庙号新考”一文的几点意见》,载于1965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期。又,同期还发表有:林衡立:《评张光直。商王庙号新考”中的论证法》;许进雄:《对张光直先生的“商王庙号新考”的几点意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7 15:47 , Processed in 1.05085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