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8、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田猎地——从另方面研究殷代国家构造。

  [日]松丸道雄著。1963年日本(昭和38年)3月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三十一册,抽印本,三十二开本。一册。日文版。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田猎卜辞的形式;二、田猎日的规定;三、田猎地相互间的距离关系;四、有关田猎地考定的诸说及其批判;五、田猎与田猎区的意义以及它们与殷代的国家构造的关系。

  作者将田猎卜辞分为:王田、王程及其他三类。以此三类为基础,分别对第一至五期的田猎卜辞及对多子族、王族卜辞中的田猎卜辞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各期的田猎日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进而对第四、五期田猎地的异同及第一至第三期田猎地的区别进行考察,并根据田猎日的关系,推测各田猎地距离等。

  在诸家对田猎地的测定问题上,介绍了王国维、郭沫若、林泰辅、陈梦家、李学勤等人的沁阳田猎区说,董作宾的山东田猎区说;岛邦男的扩大地域之说等。

  作者主要是通过安阳殷墟出土的卜辞中占有相当数量的王的田猎卜辞(据作者在已刊行的著录中统计,约三千片左右的田猎卜辞,记地名达一百五十个,占卜辞中记有五百多地名的三分之一)的测定,及对田猎卜辞地名的研究,进而分析、探讨殷代的国家构造。

  说明殷代基本上是一个多数民族的联合体。对研究殷代之地理等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9、殷墟

  [日]梅原末治著。I964年(日本昭和39年)1月。日本朝日新闻社发行,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自序、序说、正文。

  正文分三章:一、遗迹的概说:分为小屯地区的遗迹——都址墓葬及侯家庄西北冈的殷王陵群三节。二、文物:分为礼器兵器容器(陶、铜、其他)装饰品和石玉雕像、器具和车马类四节。三、从文物显示殷墟的文化。图版一百五十九版,插图六十五版。

  本书虽然只有图版22、23为龟甲、卜骨照片,及在述说某些问题时引用甲骨材料,并不是专门讲述甲骨文的。但是,由于作者通过殷墟历次发掘的遗迹、遗物,来探讨殷代的社会性质、经济文化等问题,使读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安阳殷墟的概况,故在此也予以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80、安阳殷墟

  杨建芳著。1965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又,1978年8月,中华书局重印。

  本书目次:一、龙骨刻文引起的发现,二、轮廓完整的殷都遗址,三、规模巨大的宫殿建筑,四、两种不同的生活,五、手工业生产,六、我国最古老的文献记录,八、阶级压迫的缩影。

  本书通过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资料,概括地介绍遗址、宫殿建筑、社会生活、手工业生产、甲骨文及殷代的阶级压迫等情况是一本通俗的历史知识小丛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81、甲骨学六十年

  董作宾著。1965年6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三十二开本,一册。又,收入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董作宾先生全集》。

  本书目次有:严一萍作甲骨学六十年校后记,严一萍作甲骨学五十年序,甲骨学五十年英译本编辑琐言,一、解题和概说,二、殷代文化宝库的开发,三、前期研究的经历,四、后期研究的进程,五、甲骨文材料的总估计,六、最后十年的甲骨学。

  附录有:董作宾遗像,严一萍作董作宾略传,殷墟发掘工作存真(图版一至四十五)甲骨年表(董作宾、胡厚宣),续甲骨年表(董作宾、黄然伟),严一萍作跋。

  本书将1955年出版的《甲骨学五十年》全书皆包括进来,只是增加了《最后十年的甲骨学》一章和附录的各节及严一萍所作的《甲骨学六十年校后记》和跋。关于所收《甲骨学五十年》各节内容,详见《甲骨学五十年》一书的介绍。

  《最后十年的甲骨学》分三节:1、回忆甲骨学六十年:着重介绍了中国(包括港、台)及日本一些学者的研究情况。2、殷契周甲:包括解题,六十年殷契研究之概略和十万片以外的一片卜辞。3、甲骨学前途之展望、包括对甲骨资料估计不过十万片;缀合重要性及工具书的编排。在研究方法中着重谈了作者由分期改为分派研究的情况。

  本书收录的《甲骨年表》1899一1936年、《续甲骨年表》1937~1961年,(《续表》1960年后曾陆续在台湾《中国文字》上发表)。皆分三栏:(一)纪年:列有中国年代(清、民国)、甲子及公元。(二)纪事:略记甲骨文字发现始末、流传、研究撰著之经过。(三)撰著:按时间先后为序,收录关于甲骨文字之专著及论文。除中文外,对国外的亦收录。前表收录三百三十三条,后表收录五百七十二条。

  本书总结了六十年来(1899~1961年)甲骨文字发现的始末及研究成果,尤其是书后附录的两个年表,详细、全面地记述了甲骨学六十年来的大事及其研究的专著、论文情况,对学习、研究甲骨学都是一部有价值的工具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2、殷卜辞中五种祭祀的研究

  许进雄著。1968年6月《国立台湾大学文史丛刊》,台大文学院发行,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一、引言,二、五种祭祀的特征,三、受祭的资格,四、祭谱的拟定,五、祀首的拟定,六、祀与年的问题,七、帝乙辛祀谱,八、祀周与祀序,九、祀谱的检讨。

  本书是许氏1967年在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毕业论文。其中三篇文章,在印成书前,曾分别发表,即1、《对张光直先生的“殷王庙号新考”的几点意见》,载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期,1965年。2、《甲骨卜辞中五种祭祀首的商讨》载台湾《中国文字》第二十二期,1966年12月。3、《五种祭祀的祀周和祀序》,载《中国文字》第二十四期,1967年6月。

  本书主要是通过翌、祭、叀,劦、彡五个祀典的研究(亦即董作宾氏《殷历谱》中的五祀统、陈梦家氏《殷虚卜辞综述》中的周祭、岛邦男氏《殷虚卜辞研究》中的五种祭祀,其甲骨分期同意董氏的新、旧派之说),进而考察殷代的宗法、世系及历法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3、薇庼甲骨文原

  马薇庼著。1971年4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三十二开本,上、下二册。

  目次包括:自序、凡例、正文和附录。

  正文目录,即:第一天象:1~54页,收六十一字。第二地理:55~120页,收八十三字。第三植物:121~195页,收九十三字。第四动物:197~382页,收二百四十二字。第五人:383~557页,收二百二十八字。第六身体(上):559~681页,收一百四十五字。第七身体(下):683~806页,收一百四十八字。第八兵器:807~915贡,收一百二十一字。第九刑具乐器:917~1054页,收一百六十九字。第十衣食:1055~1165页,收一百二十九字。第十一住行:1167~1253页,收九十七字,第十二杂文:1255~1392页,收一百六十八字。补遗:1193~1400页,收十一字。由契文偏旁而得之字:1401~1409页,收十二字。待考部:1411~1424页,收二十五字。

  附录。一、人名、地名之不知者,二、未知之字,三、单字四、合文。

  检字表。按部首所列。

  本书采用的音切,依《说文》段氏注;所引卜辞例,录自各著作,对辗转而讹夺的,都没经核对;其考释不是以《说文》为据,作者一般是采取与金文对比,字下所举《说文》注只是为了便于比较参考;文字编次,依其性质分为天象、地理等十二类;例下所附的小字是引用的书名、卷数与页数等。

  除附录各项外,共收一千七百四十二字。

  本书仅供一般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4、甲骨文的世界——古代殷王朝的构造

  [日]白川静著。1972年(日本昭和47年)2月东京平凡社发行,一册。日文版。

  目次分五章:

  第一章,古代的复活。根据文献记载及殷墟发掘,说明殷王朝的存在。介绍甲骨文发现的始末及研究概况,贞卜法与目的;卜辞的性质及以小屯为中心的王陵的墓地等。

  第二章,诸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卜辞记载,对殷代的自然现象,四方风神、上帝、山河及先公先王等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章,祭祀的体系。从卜辞证实《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正确,并对五祀周祭、为免除疾病而祭祀祖先及对多子、多妇、王族卜辞等进行分析。

  第四章,政治与军事。根据对卜辞的研究,认为史祭作用扩大,意味着殷的政治支配的扩大;在封建问题上。着重分析了对王族、多子族的封建情况;对妇好、妇井的问题,阐述当时的妇女的地位;尤其通过对四邻的战争,对殷代的军事组织进行了分析;对殷王朝与西方的召方、羌族关系等,也提出了一定见解。

  第五章,社会与生活。对殷代农耕、奴隶制及众与人所处的不同地位,殷代的社会生活,以及殷末年和周灭殷后殷人后裔等问题,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附录:

  一、参考文献:包括1、目录、年表,2、著录,3、考释,4、研究,5、文字、字释,6、参考等项。

  二、甲骨著录表:将1903~1971年间的甲骨著录分别按书名、作者、收录甲骨片出版时间等列表。

  三、图版目次:将本书所引甲骨片按章节先后依次列出书名、片号等。

  最后为作者后记。

  本书主要是对甲骨卜辞内容的研究。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记载,探索殷代社会生活中的诸问题,其中一些提法,可备一说。

  附录中的三个索引目录,尤其是参考文献、甲骨著录表,将1903年至1971年间的甲骨论著一一作了介绍,为学习、研究甲骨文字及古代史者参考提供了便利。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5、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张政烺著。载《考古学报》1973年第一期。

  本文目次:一、释舁,二、裒田考,三、几个有关问题,四、裒田者,六、总结。

  作者研究了卜辞裒田及其有关问题,对甲骨文进行了一些新的考释,如:考证舁、舁,即《诗经》之裒,《说文》之捋:赢坚,即《礼记》之杯,《说文》之掊;畄,即《考工记》之甾,《说文》之〈、甽、畎。认为卜辞裒田的主要工具是捎,用以捎杀林莽,皆于夏至月,冬至月行之,与《周礼》榨氏、剃氏相同。考证裒田即为开荒。并进一步探讨裒田大约分三个阶段,需要三年才能完成,亦即周人所谓菑、畬、新田。菑才耕,畬火种,最后作疆畎,聚埒亩,成为新田。认为殷人裒田不尽能及时
作畎,靠火耕漫种取得收成,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特殊的耕作方法,即唐宗以来所谓畬田。同时考证卜辞裒田皆在王命下进行,其土地所有权属于王,而入某些方国裒田也就标识着殷王的国有土地的扩大。裒田的直接生产者是众人,有族的组织,一族百家,头目叫作尹;裒田的劳动组合,大约按百人计,多时可有三百人或数百人同时进行劳动;众人是农夫,是战士,有个人的家庭,处于百家为族的农业共同体中,为殷王担负师、王、行、役等徭役,他们被奴役、受剥削,和奴隶主统治阶级处于对立地位。等等。

  总之,作者通过卜辞裒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使读者认识到殷代的众人(农夫)裒田,扩大耕地,增加食粮;而奴隶主统治阶级下令裒田却是为了掠夺劳动成果和扩大土地所有权。这对于探索殷代的社会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86、卜骨上的凿钻形态

  许进雄著。1973年8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作者序,明义士藏骨凿钻形态图,卜骨上的凿钻形态——断代分期的重要标准:此部分有概说;五期的概说;王族卜辞属于第一期的商榷,凿钻形态分类,王族卜辞的归属,第三与第四期卜辞的辨别,第三期田猎卜辞的确认,结语。

  书后有附注四十三条,甲骨卜辞著录简称表,引用书目表,引用卜辞出处,照片解说。

  本书肯定董作宾氏甲骨断代的五期说、十个标准和新、旧两派等,但认为贞人和称谓这两个断代的主要标准的应用是有限的;提出用钻凿形态,作为甲骨分期断代的重要标准;并用此来论证王族卜辞(即贝冢茂树的王族、多子族,陈梦家的台组、子组卜辞属于文武丁时代,作者对卜骨上的钻凿形态,依其形状分为五型(即异常型第一、二、三、四式及正常型),对此五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

  本书的图一,共二百十二幅,皆为摹本,每片都有正面(摹有文字)及背面(摹其钻凿形态)。本书的图二,共三十六幅,都是影印卜骨上的局部钻凿形态。以上图一、二,即是引用的卜辞及照片,不但注明各片的出处,又都标出期别。

  总之,由于凿钻形态的研究,为甲骨文分期断代又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87、董作宾先生全集

  董作宾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辑。1977年11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十六开本,全十二册。

  全集分甲、乙两编,其中有些是影印董氏的手迹。严一萍作序。

  甲编共五册,收录论著五十二篇。

  乙编共七册,收录论著十四篇:第一、二册收录《殷历谱》《殷历谱附录》,第三、第四册主要收录《平庐文存补遗》,第五册收录《平庐文存补遗》、《清明上河图》,第六册收录《甲骨学六十年》、《续甲骨年表》、《毛公鼎》、《平方印存》及《广字系》等。第七册收录《殷虚发掘工作存真》、《殷虚文字外编》、《殷虚文字乙编摹写本示例》。又收严一萍的《董先生年谱初稿》一文。

  全集的印行,对于全面、系统地了解董作宾的研究情况,以及查阅有关资料都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7 15:34 , Processed in 1.06407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