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徐伯鸿

九歌解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那个时期,也就是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七音是个什么样子,这可以从曾侯乙编钟了解。

“曾侯乙编钟的音阶、音律,我们从现代人的耳朵来评判,它也是比较清楚、比较准确的。它的整个这套编钟的音域,大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d,达到五个八度,它的音域是达到五个八度。基本上为七声音阶作为基础的,在它的中音区,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可以演奏比较复杂的中外乐曲。这里要说一下,当时我们通过研究知道,整个曾侯乙编钟铭文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以姑洗这样的一律作为基本音,由姑洗构成一个七声音阶,这个七声音阶恰恰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新音阶”,叨来咪发扫拉西叨这样的一个音阶。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姑洗音,这个标准音,居然就等于我们现在钢琴上的那个白键中央C  大家知道,钢琴88个键,中间的七个白键作为一组,最中间的那个中央C,它是整个钢琴全部音律的一个基本标志。而在曾侯乙编钟上,它以姑洗作为整个编钟的出发点,一个基本标准音,跟钢琴完全吻合,一致,它这个基本的音阶,这个七声音阶,正好等于钢琴上的七个白键,构成相当于钢琴上的大音阶,这个是不是一种巧合呢?恐怕不是,在它的内部有着物理的、有着逻辑的一种必然。在钟体,就是这些编钟上,还有钟架,还有挂钟的构件上,有着错金铭文3700多字,表明了钟的发音属于何律、何调?它的阶名、律名?以及这种阶名与楚、楚国、周、晋、齐、申等国的音律体系的一种对应关系。”

基本上为七声音阶作为基础的,在它的中音区,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可以演奏比较复杂的乐曲。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09-5-20 11:58:57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5-2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主题是九歌啊,咋跑到七音上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歌》是一组娱神的套曲,它肯定和乐律有关。这歌词与曲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知道了曲的结构,才知道这组套曲的词的组合。它用的可能是大调!小调的色彩通常是优美有余而庄严不足。大调通常含有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的色彩。在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场合使用,更能显示出天子、君王、诸侯的威严,加强臣民对君王、国家的向心力。据研究,曾侯乙编钟没有真正采用七声音阶,仍然采用五声音阶作为调式的主要音阶,只是采用“宫曾”之类的“变化音”去寻求大三度的音程。曾侯乙编钟的小三度的和声带有小调的属性。假设屈原的《九歌》这组娱神的套曲,也使用了曾侯乙编钟的这种所谓的“七音”,那就具有小调性质,那可能就优美有余而庄严不足!反之,若用了大调,那屈原的《九歌》就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弄清了五声、六律、七音、八风,就可能弄清“九歌”!也许有可能弄清《九歌》为什么不是九篇了。这能不跑到七音上来吗?另外,楚律比曾律低一律!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09-5-20 17:42:3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5-21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按先生这样分析的话,俺可不可以认为,以数为名为纪的诗歌套曲,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09-5-20 19:18:07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知远诸宫调》是宫调作品,全书应有12则。《刘知远诸宫调》刻本的发现,可见前期诸宫调这一曲艺门类的乐曲结构形式,对研究诸宫调的形式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何以会有十二则?那就是: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夹种宫、姑洗宫、仲吕宫、蕤宾宫、林钟宫、夷则宫、南吕宫、无射宫、应钟宫。也就是十二律的宫调式各一则。用十二则宫调式组成了“诸宫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1:48 , Processed in 1.0595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