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8、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

  王国维编著。1917年(民国六年)5月出版。《艺术丛编》第三集石印本,线装,二册。

  本书原书题为睢宁姬佛陀类次,实际上编次考释均为王国维。因当时姬佛陀主广仓学宭事,故以类次之名归之。

  第一册包括罗诗氏序,甲骨拓本图版,著录甲骨六百五十五片;第二册考释。

  书中之甲骨,大多为卜骨,卜甲较少。原为刘铁云旧藏。刘氏死后,1916年哈同之妻罗迦陵于上海购得其所藏甲骨千片,其中见于《铁云藏龟》者十一二,而未见者十八九。后,王国维从中选出655片发表。

  王国维的考释,多有创见,如关于报乙、报丙、报丁的次序,中宗祖乙即祖乙滕等(已见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又如,谓殷人祭其先公先王,皆以其名之日祭,亦以其名之日卜(第7页)。在考释文字方面,释上甲(第3页),释“王受又”为“王受祐”(第3页),释“物”为杂色牛(第10页),释□诸变体为“翌”(第27~28页),释“凰”为“凤”而为“风”之借字(第60页)等等。

  对本书进行校补的有两篇文章:1、许敬参:《戬寿堂殷墟文字考释补正》,1935年(民国二十四)12月《考古社刊》第三期;2、沈之瑜、郭若愚:《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补正》,1981年,月《上海博物馆馆刊》第一期。

  后一篇文章是将上海博物馆所藏戬寿堂旧藏甲骨780片与原书进行对照,发现失背拓者四十片,失正拓者四片,正反失联者六片,骨臼失联者六片,失臼拓者四片,新缀合者十七片,并将这七十多片重新墨拓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9、龟甲兽骨文字

  [日]林泰辅编著。1921年(日本大正10年)日本商周遗文会影印本,线装,二卷二册又,1930年北京富晋书社翻印本,二册。

  这是日本出版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字的书。每册各有甲骨拓本三十页,共收甲骨拓本一千零二十三片。后附文字抄释,收二百六十一。第一册前有编者序言。

  序言中谈及此书的编著目的及甲骨之由来,“然殷虚出土之龟甲兽骨,不知几万。异文逸辞刘氏罗氏所未收者,亦复不钞。我吉金文会(殷周遗文会)有概于此。据诸家所藏实物拓本,编印《龟甲兽骨文字》,且抄释其字体明白无疑者,附录卷末,颁之同好,庶几足以助学术研究之一端乎!编中所载与《殷虚书契》同者,系听冰阁所藏实物拓本,非袭《殷虚书契》所录也。”

  书中各期甲骨均有收录,以第一期为多,第五期次之,第二、三期较少。

  后附的龟甲兽骨文字抄释,是把书中可以释读的文字摹录,隶定出汉字,有天干、地支、数字、祖先名及一些常见的字,但没有在该字下注出卜辞的号数,故不便查阅。

  本书中有一部分拓本曾见于《前编》。如:1·12·11、1·22·12·2·9分别见于《前编》1·7·6、1·28·6,1·36·5、据《综述》653~654页统计,两书相重之片达一百零六版之多,这是罗振玉编《前编》时,采用日本听冰阁拓本之故。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0、铁云藏龟拾遗

  叶玉森著。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出版,石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自序、拓片、释文。

  作者在序中谓,“今年春,闻先生(指刘铁云)所藏,家不能保,王君瀣与同年柳君诒徵,先后抵余书,爰得收其千三百版,乃就《藏龟》及《藏龟之余》未录者,选集二百四十版,手自拓墨,编订成册,颜日《铁云藏龟拾遗》,管见所逮,并附考释于后,将以付印,就正鸿达。……”

  实际上此书著录甲。骨二百四十五版,全是小片。其时代以第一期为多(约占百分之九十),第三、四期次之,少量第二期,没有第五期的卜辞。

  本书拓工及印刷均不精,故拓本字迹不清。考释也有不少错误,如:第1页第14片“甲戍……□日……二牛”,叶氏释“□”为“沮”,释“日”为“丁”,并认为“沮丁即祖丁,假沮为祖,卜辞仅见。同声相假,此为明证。”其实该字当是小且乙之合文;第4页第9片“贞兹邑其有辰,”叶氏释“邑”为“兄”,释“有”为“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1、簠室殷契征文

  王襄著。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天津博物院石印本,线装,四册。

  本书甲骨拓本分上、下两册,以事类为次序排列,共著录甲骨一千一百二十五片。

  上册:第一编,天象,拓本九十三片;第二编,地望,拓本六十二片:第三编,帝系,拓本二百四十三片;第四编,人名,拓本一百十一片;第五编,岁时,拓本二十四片;第六编,干支,拓本二十三片;第七编,贞类,拓本三十六片。

  下册:第八编,典礼,拓本二百二十二片;第九编,征伐,拓本五十二片;第十编,游田,拓本一百三十五片;第十一编,杂事,拓本一百三十九片;第十二编,文字,拓本八十五片。

  考释也分上、下两册,将本书所载拓本逐片考释。

  作者在序中谓:“自殷契出,考释其文,知所存殷礼为多,于祀典尤详,今言其略。寮与貍沈之祭备用之。先王卜牲,兼牲毛牲数二事。祈雨曰雩祀。尞于东西,即祭四方之礼。若告祭,若藨羞,若爯册,典制甚繁,殷人非专尚质也。福、酒、衣、御之祭,卯、叀用牲之法,皆经传所不载,卜文则屡言之。至岁终置闰,则记十三月,为归余于终之法所明,登人之文与伐国并举,类于周之比军众,与登民数之典不同。殷世特重卜贞,几无日不卜,无事不贞。凡兹大端,颇为周礼所因。足补载记阙略。”

  将著录的甲骨进行分类,自此书开始。

  本书为石印,有些拓本字体不大清晰,故书出版后,曾有不少学者疑为赝品。实际上王氏所藏甲骨拓本是真,只因作者把那些拓得不清或夺字的拓本,加以手摹,故使文字失真。此外,有时作者还把一版分割为二片、三片甚至四片,以就其分类,使甲骨拓本失去原状。后来,罗振玉编《殷虚书契续编》,收入此书拓本七百五十五片,若要了解其甲骨原状,可参阅该书。

  对本书进行校补的文章,有孙海波:《簠室殷契征文校录》,载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6月《考古社刊》第六期。文中举出本书因摹写而误、分析而误、夺字而误之片,可资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2、新获卜辞写本

  董作宾著。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石印本,一册。又,载1929年(民国十八年)《安阳发掘报告》第一期;收入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董作宾先生全集》。

  全书包括:1、卜辞摹本,摹录甲骨381片;2、新获甲骨统计表;3、新获卜辞写本后记;4、余永梁跋文。

  本书发表的甲骨摹本共三百八十一片,是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10月第一次发掘小屯所得的七百八十四片刻辞甲骨中选出。这些甲骨出自小屯第1区(即E区)9坑,第2区(A区)26、33坑,第3区(F区)24、27、28、30、31、35、36、37坑。

  后记分六章:(一)地下之知识;(二)时代之考证;(三)文辞之研究;(四)契法之探索;(五)骨料之发现;(六)涂饰之一斑。由于当时缺乏田野工作经验,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出甲骨漂流冲积问题,即三区之龟、骨是从一、二两区漂泊所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董氏在第三章中,把本书的卜辞按内容分为九类进行释文,即:卜祭、卜告、卜蕈、卜行止、卜田渔、卜征伐、卜年、卜雨、杂卜。他还对不少字作了考释。

  本书的甲骨摹本摹写比较准确,字体基本上与原物拓本相符。这些甲骨,大多数见于《殷虚文字甲编》1~447号中,但也有一部分未被《甲编》收录。《殷墟卜辞综述》168—189页,将《甲编》的拓本号与《写本》的摹本号进行对照,可资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3、传古别录第二集

  罗福成编。I928年(民国十七年)出版,墨拓石印本。又,1976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

  本书所收为殷墟出土的古器物的拓片,有雕象牙、雕犀角、雕石器及牛肩胛卜骨,共十三件,大都是《殷墟古器物图录》及《殷墟书契菁华》二书已录之物。其中所收的两片卜骨拓本(四页),是《菁》之一、二、三、四影印照相。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4、殷虚文字存真

  关百益编著。河南省博物馆拓本,共八集,每集一册,线装本。第一集1931年(民国二十年)6月出版。本书只发行了第一至五、八集,缺六、七集。

  每集均著录甲骨拓本一百片,每片一页,前附编著者序及分集拓售说明。说明谓:“河南省博物馆之甲为1929年冬(民国十八年)省政府派员前往殷墟所掘获,共有三千余品,同时全拓,颇感困难,兹定分集出书,以每百品为一集,庶几拓者易成,阅者易购。”又谓:“书中所列甲骨,不论片段大小,以有第一全文,第二异式,第三奇字者为主,若三者无一可取,则不选入。”

  第一、二、三、五集均为卜甲,第四、八两集为卜骨,多属小片。这几集均以第二期(祖庚、祖甲)之甲骨为多,第一期次之,第三、四、五期很少。内容有祭祀、卜王、田猎、征伐、天气等。

  书中之拓本,大部分与孙海波编的《甲骨文录》相重复,而且发行量很少,所以在学术界中影响不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5、书道全集第一卷

  [日]下中弥三郎编。1931年(日本昭和6年)平凡社出版,一册。

  全书包括目次、器物及文字拓本图版、概说、释文、解说。

  本书收录殷代甲骨文、殷周铜器及铭文、春秋战国货币、石鼓文、秦权、秦量、秦瓦、秦始皇诏版、泰山刻石、琅邪刻石等拓本。书中图版第1~3页、25~50页,收录甲骨文九十六片,计卜甲六十八片,卜骨二十八片。这些甲骨大多数是第一期,也有少数第二期和第五期,在《铁云藏龟》一书中已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6、周汉遗宝

  [日]原田淑人编著。1932年(日本昭和7年)日本帝室博物馆出版,一册。

  全书有图版七十五版,收录殷、周、汉代的铜器、陶器、银器、铁器、骨器、漆器等照片,以铜器为主。在图版四中,收甲骨五片(三片卜骨,二片卜甲),是东京中村不折氏所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福氏所藏甲骨文字

  商承祚编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4月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自序、拓本图版、考释、跋文。著录甲骨三十七片(因其中四片骨臼上有刻辞,三片有背文,故发表的拓本为四十四片)。

  作者在序中谓,本书的甲骨拓本,是从美国福开森所藏及福氏赠与金陵大学的甲骨中选拓的。除第7、8、9、11、13、29六版原为徐梧生旧藏外,其余均为刘铁云故物。

  董作宾在跋文中依书体、文法、贞人等标准,将三十七片甲骨进行分期。除13、28为第三期,8、9为第五期外,其余各片均为第一期。他又依内容分这些甲骨为九类,各类所属片号如下:

  祭祀:14、7、15、18、23、26、27、28,30、31、
  征伐:3、25、36、
  田游:8、9、
  狩猎:5、
  疾病:11、
  风雨:10、24、32、
  卜旬:13、17、
  药导卜:2、6、12、14、16、19——22、29、30背,32背,33——
35,37正、背。
  骨臼刻辞:5、31、35、3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5-4-4 12:40 , Processed in 1.0605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