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古文字研究 本刊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种不定期的专门刊载古文字研究的论文集,现已出版十辑。 第一辑,1979年8月出版,是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术讨论会(即1978年11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古文字讨论会)论文集,由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三十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金文、侯马盟书、战国陶文及玺印文字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的有十篇:唐兰的《殷虚文字记》、张政娘的《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胡厚宣的《说塁》、裘锡圭的《说“弜”》、姚孝遂的《契文考释辨正举例》和《商代的俘虏》、林沄的《从武丁时代的几种“子卜辞”试论商代的家族形态》、日本岛邦男的《帝祀》(赵诚译)、日本前川捷三的《介绍著录明义士旧藏甲骨的新刊二书》(刘锐译)、肖楠的《甲骨学论著目录》。关于西周甲骨的有二篇:徐锡台的《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见人名、官名、方国、地名浅释》和《探讨周原甲骨文中有关周初的历法问题》。 第二辑,1981年1月出版,是纪念唐兰先生的专辑,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收唐兰先生未发表过的长篇论文《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手稿。此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昭王时代铭文五十三篇的考释;下篇是对这五十三篇铭文的综合研究,探讨当时的历史文化。 第三辑,1980年11月出版,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十四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竹简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文的有七篇:于省吾的《释盾》、裘锡圭的《释秘》、李学勤的《关于師组卜辞的一些问题》、肖楠的《论武乙、文丁卜辞》、张永山、罗琨的《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姚孝遂的《殷虚卜辞综类》简评、贾平的《读殷虚文字甲编考释》、松丸道雄的《散见于日本各地的甲骨文字》(刘明辉译)。 第四辑,1980年12月出版,是1979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古文字讨论会论文集之一,由中山大古文字学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收十三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文、古文字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关于罗振玉和王国维的评价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的八篇:胡厚宣的《商代“家谱刻辞”真伪问题再商榷》、于省吾的《甲骨文“家谱刻辞”真伪辨》、夏渌的《学习古文字散记(二篇)》、裘锡圭的《甲骨文字考释(八篇)》、陈炜湛的《卜辞文法三题》、常玉芝的《说文武帝一兼论商末祭祀制度的变化》、刘宗汉的《释七甲》、陈永正的《释豆》,关于西周甲骨的一篇:李学勤、王宇信的《周原卜辞选释》。 第五辑,1981年1月出版,也是1979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古文字讨论会论文集之一,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一册。 本辑收十九篇文章,内容包括铜器铭文的考释、语法、韵读汇释,以及石刻、帛书、古玺、载书、缪篆文字研究等,侧重于金文和战国文字。 第六辑,于1981年11月出版,是1980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三次古文字讨论会的论文集之一。本辑由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二十三篇研究甲骨的文章。 一、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历史的有五篇:胡厚宣的《重论“余一人”问题》、姚孝遂的《甲骨刻辞狩猎考》、林沄的《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国联盟》、常正光的《殷历考辨》、肖楠的《试论卜辞中的师和旅》。 二、文字考释八篇:张政烺的《释哉》、管燮初的《商周甲骨和青铜器上的卦爻辨识》、胡澱咸的《甲骨文字考释二则》、张亚初的《甲骨金文零释》、夏渌的《学习古文字随记二则》、邨笛(即肖楠)的《卜辞考释数则》、黄锡全的《甲骨文“坐“字试探》、沈建华的《甲骨文释文二则》。 三、语法、文例三篇。赵诚的《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构形关系》、陈炜湛的《甲骨文异字同形例》、日本伊藤道治的《有关语词“叀”的用法问题》。 四、商代甲骨文的分期、辨伪四篇:裘锡圭的《论“历组卜辞”的时代》、谢济的《武丁另种类型卜辞分期研究》、于秀卿等的《甲骨的凿钻形态与分期断代研究》、日本松丸道雄的《甲骨文伪造问题新探》。 五、西周甲骨研究二篇:徐锡台的《周原卜辞十篇选释及断代》、田宜超:《王自我枝单篇勿卜》。 第七辑,1982年6月出版,也是1980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三次古文字讨论会的论文集之一。由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文章二十二篇。内容包括对铜器铭文的考释、对帛书、陶文、石经的考释和研究及对先秦古文字中的语法方面的探讨。 第八辑,1983年元月出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册共收十四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鸟书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文的有六篇:李先登的《孟广慧甲骨选介》、胡振祺的《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收藏的甲骨》、日本松丸道雄的《日本散见甲骨文字搜汇(六)》(刘明辉译)、日本 岛邦男的《卜辞上父母兄子之称谓》(小言译)及《贞人补正》(信斋译)、日本前川捷三的《关于午组卜辞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