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凡物流形

读书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两篇文章被引用次数还挺可观,呵呵。

近二十年中引用次数分别是8次和6次。赞一个
--------------
谢谢您提供的数据,这些年俺还真没有关心这些。要知道,俺做过的工作是非常边缘性的、交叉科学,没有多少人做。俺很满足了。
发表于 2009-2-2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以“凡物流形”为名,能按照您的理解解释一下它的意义和语法结构吗?

——简而言之,言而总之,指定不是“捅物流行”。
-------------
笑你根本不懂。
发表于 2009-2-2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问不是凑热闹,文字学好像很火,出版物也不少,互相转引很多,但是,有多少能够留住的东西呢?看一看郭店楚简的解读现状,就知道上博简和清华简的未来。因为路子很偏啊。

像《戙物流形》、《亙先》、《太一生水》这样的文献,里面有很多科学的东西,讲宇宙生成论、创物论的东西,根本发掘不出来。

观点与你不同就是错、就是瞎说、就是山寨、就是民科,还讲气度,嘿嘿。
发表于 2009-2-23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毕竟是一个文字学论坛,一个交流平台,本人愿意与楼主把这四个字说说清楚。平心静气地摆一摆好吗?
发表于 2009-2-24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啦,請一上兄別動氣啦, 既然王兄是搞有機化學工程的,大家專業要有專業的含量不是嗎?

能討論就討論,不要這樣啦,

王兄搞的這個,也許有一天我搞不好可以拿來包裝成化妝品, 健康食品賣錢啊, 大家發了財也才好捐助復旦古文字中心多買些書還是贊助出版啥的呢

這樣多好啊

王兄啊,你也不要一竿子打翻, 我雖然不認為古文假借的韻等部紐這些是金科玉律, 平常自修也不引用, 可是還是一定要懂那是個啥, 畢竟師父教徒弟是有規矩的, 咱們外行想興趣多學些, 這個就不是該爭執的事情是唄

发表于 2009-2-2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MARC 兄:
既然要介入这个领域,哪能不作些了解呢。两年前本人就买了一本关于音韵学的专著,还有王力先生的《古汉语史话》(是这个书名吧?看过但是都没有带来,记不准了。),当时就怀疑将音韵用于判断通假字的用法,读过之后更加确定那是行不通的。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摆在那里:同一个韵部的字之间,不可能都是通假的。

现在的通假字当中,多数相互之间有音韵相关性,这是由于汉字在孳乳、分化过程中将本字的音韵继承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现象。反过来,用同一个音韵去找通假字就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了。本人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例证,这是可以确定的。

这就如同现在的姓氏,都姓李,从家谱关系来看都知道谁长谁小,辈分清楚,但是谁也不肯到街上拉一个姓李的就叫爷爷;同样,街上的任何人也不愿意随便给一个姓李的人当孙子。就这么简单。

先生对于高本汉拟音的看法我是赞成的,音韵学作为汉语语音学的一部分而存在无可非议,但是用于确定通假字,它就是一个伪规则。

[此主题已被 ryknight 在 2009-2-24 2:26:5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2-2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重视汉字的源流和字形,而不重视音韵。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今天面对的现状是:古文字考释的成就与理论方法上的总结不太相称。因而造成了在古文字的考释上,长期存在着两种截然相悖的方法的抗争。一种方法是建立在科学的文字符号观基础上,坚持“以形为主”的基本原则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另一种方法则是把文字当做图画,采用“看图识字”,“猜测想象”的手段,将古文字考释引入歧途。由于这种“看图识字”错误方法的易于掌握,使得一些初学古文字的人或古文字学界外的学者常常加以仿效。经常是臆说争放,奇想竞呈,将古文字考释视同儿戏。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人或是被臆说奇想吓倒,以为此中“高深莫测”,从此不敢接触;或是看破个中“奥妙”,转以为古文字考释“不过如此”,从此将古文字考释视为“射覆猜谜”。

 任何学科的发展提高,都有赖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总结。在几次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年会上,“怎样考释古文字”都被列为重点讨论的问题。正像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1前人在古文字考释上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而我们今天既要消化吸收前人这方面的成果,同时也要进行充实和提高。一些人对古文字形体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对前人的考释成果良莠不分,对成功的经验视而不见,片面地认为古文字考释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和方法,这是非常错误的。造成一些人持有这种看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同时也表明古文字学界在理论和方法的总结上工作做得不够。对于前人的成功经验,许多学者早就在平时的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和检验,但是往往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总结和概括,缺乏对古文字的构成演变规律的说明和阐述,这一点是大家都深刻认识到并亟待加以弥补的。

古文字考释绝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艰深”,它是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的科学。古文字考释也绝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人皆可为”的“猜谜”。只有对古文字形体的构成演变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人,才具有考释古文字的能力。我们需要对前人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清理,更需要从考释古文字的最新、最高成果中总结归纳古文字考释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切不可忽视这一基础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古文字考释的实践会充实古文字考释的理论和方法,而古文字考释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又会大大促进古文字考释的实践。这一工作要避免“小家不能”“大家不为”的局面。呼吁古文字学者齐来构筑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石,使古文字考释真正成为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科学的考释方法的学科。

——《古文字构形学》222-223页

 

[此主题已被 凡物流形 在 2009-2-24 12:14:23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2-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方法是建立在科学的文字符号观基础上,坚持“以形为主”的基本原则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另一种方法则是把文字当做图画,采用“看图识字”,“猜测想象”的手段,将古文字考释引入歧途。
--------------------
“以形为主”不错,可是如何区别以形为主和“看图识字”呢?这要详细说明。“形”也是“图”,只不过是更为抽象的“图”而已。

如果不能够具体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就等于白说,而且自相矛盾。
发表于 2009-2-2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实当中,“以形为主”的原则贯彻的非常不好,以《郭店楚简校释》为例,我看作者是“以音为主”。我们不能在谈“构形学”的时候就说说“以形为主”,而在实践当中却另做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2:13 , Processed in 1.0522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