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某在斯

由“姜广辉事件”说到学术规范和网友著作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居兄,您误会了,我是就总体而言。

如果您认为您的讨论等同论文的话,您是符合我说的“第三”的“(2)”。

发表于 2009-5-7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说八道的东西,我是写过的。

中心的办法很好,另外还有一个好监理,子居嘛。东西后面的点评,就是终结者。

所以,我现在不敢在首页混了。讨论讨论,也许还有不幸转马的大运。

现在的论文,西式味道太浓。为何非得穷尽,相砍,相砸,才显得你高?

历史研究,用的终究是不完全归纳法。感想嘛,与之相较,不过是引用资料多少,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问题。

历史研究水平高下,是在关键资料的基础上,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下,比拼逻辑而已。谁在逻辑上更为完备严密,谁就胜出,观点也经得起考验。

讨论专区的帖子,像子居关于清华简的例举,断断续续,很随便,但绝非随感。

至少我们都是历史学的工作、爱好者,这点基础相信同道者都会坚持。

话说回来了,当年王国维的几篇名文,照如今的规范,一者尚未穷尽占有资料,二者字数同随感,还能叫论文吗。

楼上的话,还是中了老外的度。拿个不妥帖的比喻吧,邦达老先生和其他老先生鉴定,

徐老先说,对,画真题假。启老说,对。等等,书画图目一一照录。我看是感想嘛,趴在桌边,没多久过一张。

跟玩似的。比随感还随便。

发表于 2009-5-7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赞成lht兄说的第三点

第三,任何人都必须给论坛发言以足够的尊重。

正是这样,研究中心论坛的内容才既火爆又好看,夸夸一上小童鞋,嗯嗯。
发表于 2009-5-7 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人在抢发文章,包括我在内。像我这样的无名小辈,难得能想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观点,害怕其他人也会想出来,所以就抢发了。只不过我确信我抢发的文章还有点意思罢了。情况就是这样,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胡说就行,哪怕只是认一个字而已。

抢占发言权是一回事,没有系统论证又是一回事,不能因为说是抢发就说没有系统论证。没有做系统论证和做了但不系统的论证又是不同的事,应该区别开来。所以没能力做系统的论证的文章只能说水平太差,但应该仍看作论文为好,因为他的目的应在论文。我不过我仍同意关于论文和感想要区分开来。

说大家都能想到的,这大概是高估了我们的水平,有很多我就想不到或没那么快想到。大家你一条我一条,一篇竹书几天就弄明白大意了。多好啊!很多时候学术是一种智力竞赛,大家图的是自己先认出这个字的满足感,跟利益的考虑倒没有多大关系。沙鸥先生大概是能力高,不屑为之。但屑为之的我们,有很多也仅仅是为之而已。没有几个要把抢发的所有文章都正式发表,抢发的目的仅是为了抢发而已。如果抢到的只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抢了也白抢,别人不会给你话语权的。如果抢到的一般人看不到的,话语权给他又何妨呢?

希望大家把别人的话都认真的看看,别抓住一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发表于 2009-5-7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如果都象俺,只是折腾着好玩,就没事啦。
发表于 2009-5-7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5楼(从下往上回复,一上的故事是我编的,请原谅拿你开涮):

昨天晚上一上没睡好觉,今一大早就去找裘先生说他认为鄂君启节中的那个字应释为“就”。裘先生说:“你说的对。”

一上是不是因为没睡好觉而突发奇想我们不得而知,但裘先生的“你说的对”这句话显然不是随感。他是把他肚子里的相关资料都过了一遍之后才得出结论,虽然很短,但绝不是一篇随感。因此,按字数来确定是否随感显然是不合适的。徐老、启老所说的“对”,性质显然也是一样的。

中没中老外的圈套我不知道。但我导师告诉我论文是给别人看的。如果要给他看,我只要说出问题和观点,他就知道对不对。就像一上去找裘先生一样,一上可能准备了一大堆的理由,但被裘先生给打住了,他不需要一上讲,他有什么不知道的。但是像你我这样啥都不知道的人也还是很多的,即使如陈剑先生那样的人,由于没有注意到相关问题,他也可能不知道。我们不可能要求读者先收集全部的资料,然后再来看我们的文章。为了他们计,把我们所知道的全都合盘托出,这才是公平的。如果西方人是这样做的话,我觉得中了他们的套也没什么不好。

王国维的论文叫不叫论文,不是你说的两点能决定的。资料的不全面(真的?)是不全面的研究,但也算是论文。文章再短,只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就叫论文,三段论最少仅需要三二句话就可以了。王国维的研究好像还引用了罗振玉的观点,其实他是挺遵守学术规范的人。罗振玉而外,当时大概没有人可引了吧。我不懂甲骨,不知你所说的哪篇名文,也不知你说是哪一点,所以仅能有这样的答覆。

关于论文与感想的区别,我不想多说。如果您不同意我的界定,我们也就没必要再讨论。

我不懂历史,不知历史研究是否像你所说的那样。我搞古文字,我相信至少我的方法不是那样的。从理论上讲,任何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或然的。你所遗漏的资料很可能就是那个关键的资料。我不知道您是如何判断关键资料的,至少我的关键资料是由我自己来判断的。有些先生写文章不全部引用资料,不代表他没全部搜集所有资料,他可能认为他不引的资料不关键,但你能保证他是正确的吗,万一是关键的资料而你又遗漏了呢?所以不要用直接用别人的资料,你得自己整理(当然有别人整理你会方便些),我想任何学科的科学态度都应如此。

补充一句,你所说的资料的不完全,不是资料真的没搜集全,而资料已经搜集全,但不充分,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我的导师说最好还是不要去写文章,干嘛在这不确定的问题上驰骋你的想象力呢?

我的导师经常告诉我,你不要太聪明,你要勤动手,收集、归纳、整理,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和解决的。所以即使你再聪明,没有对相关问题的熟悉,你的聪明也将无用武之地。

谁在逻辑上更完备谁就胜出,这话我听着怎么像上古音的构拟啊。那是没有材料的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几乎每天都新的资料发表,您还用得着这不得已的办法吗?

陈剑先生告诉我,引用别人的研究点到即止,别做过多的批评,把精力主要用到论证自己的观点上。所以引用别人不代表一定要批评,批评也不代表是显示你有多高。就事论事,谁都不会往歪处想的。

引用别人的研究,一是表明你见过这文章,引用是表示你对别人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劳动的尊重,尽管他可能是不正确的。一是给读者一个便利,省去他们检索之苦。所以关于“集解”“集释”的书很受欢迎,不是没有道理的。

全面引用别人成果的好处。从研究者的角度讲,你引用他们的观点,是对他们的尊重,也表明你对相关问题很熟悉。从研究史的角度讲,做穷尽式的引用,可以勾勒出某一问题的研究历程,让人明白哪位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大贡献,他们为什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你抓住了什么关键证据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从读者的角度讲,他可以判断你是不是这个观点首创者,这个观点有多少是你的首创,他们引用时可以放心。如果他们有不同想法,也可以判断是否有人讲过,是否有写文章同你商讨的必要。

最后说一句,什么西式东式,用的好就好。请记住看你文章的人可能是一个不懂古文字的古汉语学者,如果你能让他看懂你的文章你的写作就成功了。我记得有人说裘先生写文章啰嗦,他是怕别人不懂他的意思,所以才反复的说啊。

[此主题已被 lht 在 2009-5-7 17:30:5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5-7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举一上的例子还想说明一个问题,但忘了。就是,如果你全面搜集别人的研究,你怎么知道别人说过没有?

关于那个“就”字,如果我们没记错的话,是李零先生最先发表意见的。一上要是把文章写出来,李零先生大概是不会答应的。

发表于 2009-5-7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汗,俺忏悔,这个帖子的火药味都是俺引起来的。
发表于 2009-5-7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五四大旗,不怕牺牲。不怕被揭疤挖肉,如有历史问题,定会坦白,自动靠边,与组织划清界限,务要求真。

还是不对呀,画伪题真。

 

发表于 2009-5-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不对,话伪题真。玩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9-20 16:33 , Processed in 1.06012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