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狐

[清华简] 讀《繫年》臆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说一句,金文中那个常隶定为(豸舟)的字是否本来可能从召,读为申~,~缵的那个?可能就是貂字也不一定哦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修訂:

    112-113:晉幽公立四年,趙狗率師與越【112】公朱句伐齊,晉師𨳮長城句俞之門。

原整理者疑“句俞之門”讀爲“句瀆之門”,據第二十三章的“犢關”讀爲“榆關”來看,此實不用疑

同時,整理者引《左傳》桓公十二年杜注:“句瀆之丘即穀丘也。或以爲宋地,或以爲曹地。”推測“句俞之門”可能與“句瀆之丘”相關。

今按:原整理者的推測當是正確的。

《春秋》桓公十二年: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穀丘。【杜注:穀丘,宋地。】

《左傳》當年下云:公欲平宋、鄭。秋,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句瀆之丘即穀丘也。或以爲宋地,或以爲曹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據以上地理位置再進一步推測:

襄公十八年:

    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杜預注:城南有防,防有門,於門外作塹。”】

 

    《繫年》簡文所謂的“句瀆之門”似乎與此齊侯所建“防門”不無關係~

发表于 2011-12-3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小狐先生对“貈”字的释读至确。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章第119-123簡:

韓虔、趙籍、魏【119】擊率師與越公翳伐齊,齊與越成,以建陽、[巨邑]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與齊侯貸、魯侯衍【120】盟于魯稷門之外。越公入饗於魯,魯侯御,齊侯參乘以入。晉魏文侯斯從晉師,晉師大敗【121】齊師,齊師北,晉師逐之,入至汧水,齊人且有陳[鹿坙]子牛之禍,齊與晉成,齊侯【122】盟於晉軍。

原整理者注[5]:建陽,即開陽。……簡文開陽當在今山東臨沂北,詳見《水經注·沂水注》。

原整理者注[9]:汧水,開陽在今臨沂北,疑即汧水之陽,簡文汧水當是沂水的支流。

按:對“汧水”的釋讀以及這種對簡文的理解似有可疑。

由簡文可知:雖然晉國三家與越共同伐齊,但在“齊與越成”的情況下,沒有提到晉國,這說明晉與越當時並沒有合兵一處。否則,“齊與越成”時而不說晉國未免於理不合。而且,在“齊與越成”的情況下,晉國大敗齊國,這更可說明越國與晉國是兵分兩路攻打齊國的。如此,在注釋“汧水”時與“建陽(開陽)”聯繫起來考慮恐怕就不無疑問了。

我們懷疑“汧水”是指“峴水”。清華簡(一)《皇門》簡1的“”(),顯然當是一個雙聲符字,“幵”、“見”皆屬見母元部字。因此,“汧”讀爲從“見”聲的“峴”不存在問題。

《水經注·沭水注》:“沭水又東南流,左合峴水,水北出大峴山,東南流,徑邳鄉東,東南流注于沭水也。”“峴水”因“大峴山”而得名,大峴山上有個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穆陵關”,是齊魯分界點,也是齊國南部的重要關隘。《齊乘》云:“大峴山,即穆陵關也。……爲齊南天險。”峴水是穆陵關北之水。

因此,簡文述及晉師大敗齊師,“入至汧水”,即到達“峴水”,則似可表明晉國攻破了齊國穆陵關,進入齊國境內~

,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以上對“汧水”的地理位置所說不誤,則本章“晉公止會諸侯於任”的“任”地所在,似當取原注釋的第二種說法,即地在今山東濟寧東南,也即今山東省濟寧市東南的任城區,爲古任國所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有記載。(當然,也有可能任國有過遷徙,河北任縣之古任國與此任國本爲一國,然今已不可考)。

 

        因爲由簡文可知,當時是晉與越伐齊,參加會盟者除晉、越之外還有宋,則簡文的“任”若處於今山東濟寧市東南的任城區,距離三國的路程遠近基本持平,故可推知當時的“任”應以位於此地爲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6:53 , Processed in 1.0543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